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运用的研究
2020-05-06窦静
摘 要:文章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阐述了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运用的优势,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师生互动性,以期改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高校;思政课
随着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的席卷,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的多元化。面对此种新形势新环境,高职院校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显然已不在适合“95后”、“00后”的大学生,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线上线下相结合为重点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易受到学生的青睐。文章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阐述了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的优势,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期改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模式来源于在线学习,它是“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产物,体现出只是在传播过程中教学方式的互补性、教学需求的差异性和教学体验的主动性。具体来说,教师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划分为一个个模块,细分成一个个知识点,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按照既定的时间和节点,完成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看,运用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从学生的角度看,选择混合式教学方式,降低了知识学习的枯燥性,提升了教学体验的主动性,增强了信息的反馈性,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师生的感情,更有助于自己的全面发展。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在信息化社会和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彻底改造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和以教室为主要授课地点的单一环境(比如学生获取学习资源唯一渠道只能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授课这一传统方式,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资源单一,信息反馈滞后,不利于良性的师生互动,降低了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学习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完成甚至超额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教学设计的科学化。具体的教学设计不再是根据传统的授课模式,而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提前发布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提前预习教学内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从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二是师生之间互动的灵活性。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一对一的互动交流模式,也打破了传统中只在教室这个单一教学环境,既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一对多的互动交流模式,也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交流,拓宽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三是信息反馈的即时性。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的课后环节中,具有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学生总结和学生表现等板块,其中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学评价”的板块中提出建议和看法,教师就能即时获得教学反馈,便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四是教学资源上传的即时性。由于思政课和时政热点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将获取到的最新最快的时政热点资源,比如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即时上传到教学资源库中,在第一时间从后台推送给学生,通过时事热点让学生牢牢掌握住知识点,提高了思政课的亲和力。
二、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运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95后”、“00后”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的途径层出不穷,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經无法满足“95后”、“00后”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究其原因,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地域限制不受专业限制,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在线学习,与教师可以就话题发生讨论,并引发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以2018年秋季入学所授课的3个班级共120人为研究对象,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应用,以期改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一)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也称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线上教学阶段”。授课教师一方面通过工号及密码登录“云课堂”APP,从数据库中把授课班级的学生信息(比如学号、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等)导入“课程——新增班级”中,这样授课班级的学生登录“云课堂”APP后就可以直接参加该课程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提前将授课的课件、视频、图片、教案、题库等资料上传到教学资源库后,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如文理学科背景、专业背景、学习特点以及男女比例等,进行课程设计。比如发布时政热点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或是发布课件,让其提前掌握知识点,带着问题来上课;或是进行问卷调查,比如在《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一课中,提出“你觉得‘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可取吗?”;或是进行投票,比如在《向善向上、知行合一》一节中,投出“你最喜欢的时代楷模”等,这些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的教学任务的针对性设计,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笔者所授课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章时,在课前发布了话题讨论“近日,深圳大学给部分在校学生的家长寄了快递,里面包含学生所有学期的成绩单、绩点换算说明、《致家长一封信》以及辅导员班主任联系方式。校方表示此举是为了建立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有网友认为,成绩是学生的隐私,学校不应该私自将成绩单邮寄给家长;也有网友说成绩不属于隐私,家长应该有知情权。对此,你怎么看?”没想到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各抒己见,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课中教学阶段
课中教学阶段也可以称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线下教学阶段”。授课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使用“云课堂”APP的功能,发布签到、测试、提问、头脑风暴、考试、小组PK等,一方面保障了学生的到课率,节省了签到的时间;另一方面,教师少讲,学生多思考、多回答、多讨论,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过程。以笔者所授《崇高的理想信念》一节为例,发布签到3次,参与人数109人;发布提问9次,参与人数9次;发布考试5次,参与人数512人次;发布测验15次,参与人数533次,发布头脑风暴1次,参与人数43人;发布讨论82次,参与人数95人次。反之,教师则可以通过发布公告,在线讨论、跟帖等手段进行在线互动,并通过“云课堂”APP中的数据统计了解学生学习进度,从而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和线下集中辅导。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数据统计分析图
数据来源: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所授课2018年秋入学的3个班级的大一新生共120人。
(三)课后反思阶段
课后反思阶段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在意教学评价这个程序,忽略了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和个性化,忽略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没有起到立德树人的真正作用,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后反思阶段却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课后反思阶段,教师可以在线上采取布置题库作业或附件作业、考试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抽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则可以在线上完成教师不知道作业、考试等,教师直接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批改打分,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当然,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既可以在线上对教师的授课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及时对本次学习的感想和收获进行总结,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探究及合作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够在线上及时回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当然,教师也可以进行其他的课后安排或打算,比如,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的《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一节为例,在上这课之前,就在前一节课《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的课后安排中,让学生寻找与爱国相关的小故事或者我们耳熟能详的爱国歌曲,说一说,唱一唱,等到上《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这节课时,使用“云课堂”APP中“提问”的“摇一摇”功能,随机抽查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中,增加其学习的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三、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评估
通过混合式教学的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场所不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再局限于教室这个狭小的环境和在教室授课的固定时间段。学生可以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制定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既在学习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又突破了统一授课和班级授课的限制,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当然,每个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专业特点和学习背景,给授课教师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授课教师定制符合该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案。以笔者所带的班级为例,分别涵盖酒店专业、电子专业、机器人专业及电商专业等,就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就要在课程中形成相应的学习方案,这就要求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授课教师不仅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化运用能力和面对海量的碎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的处理能力。
四、结语
文章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有效的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结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信息化技术的掌握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线上自主学习,在线下开展课堂教学,既开拓了思维,加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改善了教学质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易.试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9(10):151-153.
[2] 胡金富.智慧课堂在高校斯智能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9(04):1-5.
[3] 常辉.基于云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构建与实践研究——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81-84.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7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智慧课堂试点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zhkt287。
作者简介:窦静(1987- ),女,安徽肥东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