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转型中的作用研究

2020-05-06崔威

艺术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微课教学模式

摘 要:在以知识信息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模式的时代背景下,微课作为重要的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对高等教育中的教与学具有深层次的影响作用。微课是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高校教学改革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不断深入发展。本文探讨和研究微课建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转型改革的过程中所能发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

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式日益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教育模式从传统的线下课堂面授教学为主、线上网络课程为辅,正在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的模式发展转变。在“互联网+”模式的推广和发展中,微课作为重要的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对高等教育中的教与学具有深层次的影响作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转型改革的过程中,了解微课能够发挥何种作用,并建立完善的微课程体系,能够加快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网络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改进传统学习方式,从而满足网络信息时代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的诉求,也是最终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重要途径。

1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自我定位

1.1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趋势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发展应用技术类型为办学理念,而不是以发展学术研究型为办学理念的普通本科院校,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都有别于学术研究型普通本科。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为了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也对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

在较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课程体系知识划分过细、过于求同、内容陈旧、脱离社会需求、缺少实践性等知识结构建设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就业创业能力低,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适应大众化教育的要求,根据自身教学特点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培养,既不同于研究型高校,又不同于高职高专类院校,介于工程研究型和技能应用型之间;其培养原则是坚持理论科学教育与实践训练并重,还注重学生的后续发展;[1]必须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与社会市场的发展规划、企业的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专业结构体系,为社会培养出大批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快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培养创新应用型、技术实践型、知识复合型人才,搭建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平台,形成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旨的人才培养流程,实现高等教育专业与产业连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吻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权,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使学生有选择专业和课程的自主权。还要提高实践实习比例,实践教学课时要达到普通本科教育中专业课教学总课时的30%以上。建设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桥梁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中,[2]要以社会经济和产业技术的发展来驱动课程改革,调整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程的比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合理的课程框架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做到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将企业发展中的创新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将行业的前沿动态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依据,全面开展项目化教学。还要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

2 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

2.1 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依据教学设计框架,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演示而制作出来的10分钟左右的视频,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甚至被认为碎片化,实际上一堂微课仍然需要较高的系统性,一个系列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要具备全面性,在微型学习理论指导下,对核心知识点的讲解、实验操作过程以及答疑等环节开展的教与学的过程和相关资源要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承载教学内容是一节微课的核心,微课中的教案、课件、习题、反馈以及辅助性教学内容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表达方式组成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体。微课知识点的内容是以学生易于内化为出发点,即以学生为主体,逐步攻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微课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不仅适用于网络移动学习的知识传播,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2.2 微课的特点

一是内容简短,易于制作。微课教学时间较短,课程单元时长一般为5~8分钟,不超过10分钟。因为课程内容少,课程开发主体不仅限于教师。课程的对象是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就是高效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而不是教师更好地教,更不是为了推演公式、验证理论,因此微课的性质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学者自身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且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二是传播途径多样化。[3]微课一般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课程单元知识点相对较小,因此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同时,资源容量小,格式多样化,可通过网页、APP、微博、公众号、直播等多种网络信息化途径传播。

三是教学评价更为客观,信息反馈及时。从教师的角度,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多处于模拟上课情境,并无学生真实听课,录制教师能及时得到在场熟悉的参与人员对自己教学过程的真实评价,得到有效反馈,相比以往的评课更为客观,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必担心教学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心理压力。对学生而言,微课丰富了学习资源,对一个知识点不仅限于一位老师的讲解,可多课程综合比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 微课的发展趋势

微课是信息化教学的高效模式之一,对于教师来说,微课将变革教师传统的教学研究模式,听课、评课机制也将随之改变,教师的教学技能更加偏向于网络化、现代化,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形象化,对课程资源的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微课资源库为基础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会有更多突破,也將成为教师专业提升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来说,微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能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选择、针对性学习的需要,不但能强化固有知识,还能优化知识结构,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拓展。随着数码移动产品和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更加普及和全面,微课可建立成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信息化学习平台,也必将成为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拼图。

3 微课教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发展的潜在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原则是坚持理论科学教育与实践训练并重,要向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而微课的教学模式则体现出了便捷性和学习时间的自由性,切实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中,在知识的传播方式、手段和课堂架构的改变方面都将充分体现自身的优势,发挥潜在作用。

3.1 推进多元化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3.1.1 教学主体的多元化

教学过程中教的主体不单是教师,也可以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平台中的企业高管,或者技术生产实践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等,在教师的协助下直接成为教学的主体,比如以录制甚至直播的形式将生产流程、操作手法等实践技能知识记录下来,由教师制作、编排成教学素材,真实、无损地将项目实践运转过程作为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施教角色灵活多样,更接近行业前沿,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真实可操作性。

3.1.2 知识传播媒介的多元化

知识传播媒介除了传统教学中的文字、图像外,还能以生产实践过程中的视频、影像、录音、动画甚至直播的形式作为教学素材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并且可以重复地对实践知识内容进行学习、模仿直到掌握。

在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互动后,形成可视化的微课素材,从而建立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和细化的学习,全面覆盖的知识内容将促进更有效的知识传播。

3.2 加快现代教育与传统课堂的有机融合,推动教学模式转变

微课适用于课前、课中、课后三大不同阶段,能覆盖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更能有机融入傳统教育教学,与课堂教学方式相辅相成。微课将知识转化成信息资源,通过各类网络教育平台或社交软件传播,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时间规划和知识能力水平,设定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还能将学习过程中的疑问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教师可及时组织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

在课前教学预备阶段,可以结合预习任务,帮助学生了解新阶段的学习内容,并针对重、难点知识做好铺垫,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其自我研究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旧知识内容的回顾和串联。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结合知识重难点和学生的反馈,可以引导组织学生一同研究和探索,从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能有效把控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程度,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从而促进其完成知识内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后的学习反馈,学生能重复学习微课内容,还能选择其他课程作为补充,不但能查漏补缺,还能清晰地梳理知识体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重难点,加深印象,巩固基础,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应用,为后续的学习环节做好铺垫。教师依据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不断完善课程资源,改进教学环节,更新知识库,使微课所呈现的知识更具时效性和实用性,同时提炼整合,搭建线上精品微课平台。

微课将信息化网络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知识传授有机结合,知识的传播放在课外,知识的内化放在课内,使课内外在学习的全程中成为有机整体。

3.3 优化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评价机制的设定所确立的评价尺度和方向应该体现不同的评价视角,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依据课堂教学效果、课后作业的质量,学生的信息反馈所占比例不高,而线上微课的评价则更侧重于学生学的反馈,其中包含课程本身以及对学习平台的评价。网络教学平台作用的体现离不开高质量的微课,一门优秀的微课不会缺乏关注。微课平台获取的学生学习信息和评价反馈也是教师判断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参考,两者信息的连通,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3.4 引导师生共同参与,促进校企融合共赢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的教授,不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线上微课教学,都要向学生为主体并且适合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4]微课的教学模式,可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在此条件下学生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以微课素材作为技术指导,直接参与到生产实践中。同时,随着教学主体的多元化,教师也有更多机会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参与到生产实践中,从而获得第一手实践教学素材,不断更新知识内容。

在师生参与过程中,一方面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生产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行业适应性,另一方面企业也能利用高校平台对部分生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既能有计划地吸收新鲜血液、完成新老更迭,也能保持生产技术的持续更新,最终形成产—学—研的可持续循环模式,形成共赢的校企合作共生关系。

4 结语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微课的快速推广、应用,作为一种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它能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融合,为传统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实现教学主体多元化,促进知识资源共享,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单一化的不足,是更偏向于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立足于教学模式改革,搭建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完善微课结构体系,能够推进开展多元化教学,优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师生共同参与生产实践,从而形成产—学—研可持续循环模式,建立共赢的校企合作共生关系,最终为社会培养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泽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4):55-57.

[2] 马建荣.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1(4):88-91.

[3] 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4] 岑健林.“互联网+”时代微课的定义、特征与应用适应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97-100.

作者简介:崔威(1989—),男,江苏扬州人,研究生,硕士,讲师,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与教学。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