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引领下的物理实验创新课堂

2020-05-06叶孙华

中学理科园地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验创新问题引领核心素养

叶孙华

摘   要:通过设置核心问题引领整个课堂教学,通过创新实验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这是一种高效而又简洁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關键词:问题引领;实验创新;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李政道曾说:“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不学问,非学问。”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足见问题的重要性,问题既是知识的源泉,也是思维的起点,有问题才会引发出思考,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事先设计好的几个核心问题来展开教学,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1  问题引领课堂教学

一堂课,有了问题引领,就不显得凌乱而没有头绪,而是井井有条,层层推进,思路清晰;有了问题引领,课堂就不再平铺直叙,没有重点、难点,而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有了问题引领,课堂不再死气沉沉,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和“满堂灌”,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媒互动,整个儿生机勃勃,充满着思维的火花。

课堂教学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至关重要,决定教学的成败。在课前,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好问题,问题是教师思考的结晶,体现了教师教育功力的深浅。固然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会有不同的个性化设计,但是一些重要的原则、共性的东西必须遵守。首先,问题要力求直接明了、简明扼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很清楚是问什么;其次,问题要有主体性、针对性,把握准难度梯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主体,应设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第三,核心问题要力求少而精,课堂教学不能追求面面俱到,“少则得,多则惑”,有舍方有得,让核心问题具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最后,在设计时还要兼顾到问题的生成性、趣味性、时代性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把一些好的问题记录、收集起来,建立起一个“问题库”,那么对自己今后的教学以及与人分享都是很有意义的。

举例来说,新课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鲁科版)。第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下落的运动将会怎样?”物理来源于生活,物体的下落是很常见的运动,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让物体下落的运动变得杂乱无章、一叶障目。教师可以演示牛顿管的实验,播放在月球上物体下落的实验视频等。从物体下落的运动中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与“实际物体抽象为质点”是同样的方法)。第二个问题:“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怎样的运动?”采用科学探究的思路,利用打点计时器来做实验,通过处理纸带判断其运动性质,进而求出自由落体加速度,学生亲手实验、亲自计算、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第三个问题:“如何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问题?”先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公式),再举一题难度适当的典型例题来讲练。一堂课下来,就是很简洁的三个核心问题,清晰明了、干脆利落、主题鲜明,把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另外,习题课、试卷讲评课、高考复习课、实验课等不同课堂类型,都可采纳问题引领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问题激发实验创新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要有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行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历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往往得分率都很低,说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不足的。仅凭几个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或用实验视频来代替学生动手操作,这些都是无法满足学生在提升实验素养方面的需求。如果教师能够转变观念,既把实验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把实验当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这样就能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一方面,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大大增加,手脑并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另一方面,对课堂中教师预设的核心问题提供很好的解决办法,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实验中得出结论更令人信服,而且让人感到直观。实验服务于问题解决,问题激发教师实验创新。因此,教师要发挥创新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尽可能地拓展演示实验、开设更多的学生分组实验。

举例来说,围绕以下问题:涡流是怎么产生的?生活是创新的源泉,可以利用生活中常用的电磁炉来设计实验。①锡箔纸跳动实验:将圆形锡箔纸中间挖个小洞,套在塑料管上,然后把它们放在工作中的电磁炉上,会观察到锡箔纸会上下跳动(激发学生兴趣)。②电磁炉照明实验[ 2 ]:在电磁炉上烧水,同时把接有小灯泡的单匝线圈放到电磁炉表面,学生观察到小灯泡居然可以发光。③火柴自燃实验: 准备几根火柴,电磁炉上事先放置好一块金属板,电磁炉正常工作时取3根火柴放在金属板上,金属板上的火柴自动点燃了,如果往金属板上滴几滴水,发现会有水蒸气产生。部分学生会产生这样的困惑:“电磁炉能否直接把火柴点燃呢?”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把火柴直接放在电磁炉表面,发现火柴并未被点燃,由此就可以排除电磁炉点燃火柴的可能性(既直观,又能加深对涡流的理解)。针对上述问题,还能设计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来,老师们一定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3  问题引领下的实验创新课堂设计

教案就犹如是教学的工程设计图,课前要精心设计,课中要按教案精心组织。一般教师只有在开公开课时,才会把课做到最精致的设计,从他们设计问题、设计实验的角度就可以知晓。的确,真正一堂质优物理课,是离不开好的问题引领与实验创新,这也是符合科学道理的。伽利略开创的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修正和推广,其中包含了提出问题和实验探究的关键环节。下面以同课题组中一位老师上的公开课为例,来阐述问题引领的实验创新课堂设计。

新课教学:电能的远距离传输(人教版)。课前,通过SPOC平台(智慧课堂系统),给学生推送微课,并发送与微课相关的课前导学案,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的学习和巩固。在课堂内,通过创新实验(分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真正弄懂以下问题;为什么高压输电能够大大减小电压损失和能量损失(事实胜于雄辩)、U2与U损的区别以及几个电学量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学生最容易把U2与U损混为一谈,通过实验数据测量,让学生深有体会,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这是一个创新之举。更难能可贵的是,让学生真正动手去做实验、去做探究,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提供给每小组的器材:学生电源(4V交流电,替代发电厂的输出电压)、学生变压器(两个,升压与降压),万用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3.8V、0.8A,当作用户),电阻(30Ω,替代输电导线的电阻)等。

全班学生分成9个小组,按照电路图,分别设计实验完成以下任务:

实验1:验证U2增加,I2减小(1-3组完成,如图1所示);实验2:验证U损=I2r线(4-6组完成,如图2所示);实验3:验证U3 = U2 - U损(7-9组完成,如图3所示)。

(教师:请同学们按照分组要求,根据实验导学案的要求进行测量;教师:请每一组选代表来回答实验数据说明了什么?)

一堂课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应该先从整体上去评价,如果能带给听课者一种舒服的感觉和美的享受,那就是一堂好课。另外,在细节刻画上,一堂好课一定会有诸多亮点。

4  结语

老子《道德经》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我们不断感悟、不断追求、不断创新,才能到达艺术的高峰。教学设计时,尽量在问题设计与实验设计方面多下功夫,力求打造出一堂物理味十足的好课,一堂好课就好像一潭清澈的泉水、一片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吴兰红.加强问题引领 培养核心素养[J].物理教师,2016(12):20-23.

[2]赵惠松.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J].物理教学,2018(5): 6-9.

猜你喜欢

实验创新问题引领核心素养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考核的探索和实践
关于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思考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方法探讨
例谈问题创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益
让问题引领初中数学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