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硅肥的应用效果
2020-05-06吴如华
吴如华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淮安 223300)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材料试验中所用的微量元素肥料“速溶硅肥”由扬州正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包装规格250 g/袋晶体。试验材料为南粳9108,种植在淮阴区三树镇蒋集村。
1.2 试验设计
1.2.1 用量试验 1、常规对照(CK)。按当地常规进行施肥和水分管理。2、在水稻分蘖期拌土撒施,每667 m2用450 g。3、在水稻分蘖期拌土撒施,每667 m2用600 g。4、在水稻分蘖期拌土撒施,每667 m2用750 g。5、在水稻分蘖期拌土撒施,每667 m2用900 g。6、在水稻分蘖期拌土撒施,每 667 m2用 1 050 g。
1.2.2 不同生育期试验 CK:常规对照(CK)。按当地常规施肥和水分管理。A:处理一。在水稻分蘖期拌土撒施,每667 m2用500 g。B:处理二。在分蘖期叶面喷施1次,用量100 g/667 m2。C:处理三,在拔节期叶面喷施1次,用量100 g/667 m2。
本试验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小区间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要在地形一致、土壤类型相同的同一地块进行[1]。
1.3 田间管理与调查内容水稻在6月20日进行移栽,采用的栽培方式为毯苗机插,栽植密度为1.98万穴/667 m2。使用45%复合肥为主要基肥,施用量为40 kg/667 m2。在水稻移栽15 d后,需要将大区划分为小区,并且定期观察每个小区中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现病虫害需要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防治,在7月中旬对水稻施撒分蘖肥,在10月中旬,需要对大田进行最后一次浇水;在10月底,测量水稻的产量,而在11月上旬,按照小区收获水稻,然后通过实测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茎蘖动态的变化
2.1.1 硅肥不同用量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如表1所示,其中水稻的移栽密度为1.97万穴/667 m2,水稻的基本苗为6.94万苗/667 m2。移栽15 d后,对水稻施用硅肥,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对于抽穗期、成熟期、拔节期、高峰苗期的茎蘖动态来说,也有一定的增加,而对于穗数来说,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样就可以知道硅肥用量的临界点。
2.1.2 不同生育期施用硅肥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如表2所示,水稻移栽密度都为1.97万穴/667 m2;水稻的基本苗为6.94万苗/667 m2。在处于拔节期时,其中栽插密度苗数最高的两个处理为:A+B+C和A+B,数值都是29.45万苗/667 m2,对于其他的处理变化不明显;在处于高峰苗期时,其中茎蘖最高的处理为A+B+C,而对于A+B和A+C来说,其处理是基本上差不多的;在处于抽穗期和成熟期时,其中有效增加穗数的处理有B+C、A+B+C、A+B以及A+C,其中在单次施肥和拔节前,施肥增穗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2.2 水稻产量构成变化
2.2.1 不同硅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当使用不同量硅肥时,每667 m2穗数变化不明显,从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3方面可以得出一个结果:在硅肥用量增加的情况下,水稻的产量也会提高。最终结果表明:理论产量与实收产量共同增加。
表1 硅肥不同用量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表2 硅肥不同生育期施用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2.2.2 不同生育时期施用硅肥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在不用生育时期使用硅肥的情况下,施肥时间会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而推迟,不仅理论产量以及实收产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同时667 m2穗数、实粒数以及千粒重也呈现增加的现象。
表3 不同硅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表4 不同生育期施用硅肥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3 结语
目前,随着硅肥使用量的增加,水稻的产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当用量到达750 g/667 m2这个目标后,水稻产量增加的速度就会减慢。当然,也会随着施肥使用期的延迟,水稻增产效果有较好的上升趋势,经过试验,单次使用的效果没有多次使用的效果明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