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研究*
2020-05-06雷程玉宋嘉宁2宋保胜
雷程玉,宋嘉宁2,宋 曼,宋保胜
(1.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产业要兴旺就必须立足农村,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产业。它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是以人工养殖的家禽、家畜为原材料,通过生产加工,形成可供居民生活消费的产成品,它上接农民畜牧养殖,下接居民生活消费,其产业的链条较长、社会的关联度高。畜产品加工产业涵盖农业、养殖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其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能有序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是延长农业产业带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保证我国畜产品加工业稳定、持续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扶持力度,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但由于大多数畜产品加工企业脱胎于小型加工厂,经营模式大多采用家族式,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较晚,经营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致使企业的生产运营与资金配置不同步,面临着资金需求与供应的时间不匹配,出现阶段性的资金闲置或资金短缺现象,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因此,畜产品加工企业应结合市场经营诉求,更新观念,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模式,加强预算管理,统筹资金管控,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运转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
1 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预算管理不到位,资金支出随意性较大
预算管理是以数量化的方式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营业务、资金收支等方面进行的计划安排,有助于单位管理者进行协调、贯彻计划执行,控制纠正偏差,实现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管理工具。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的预算管理较为重要。但依据实地调研情况,大多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预算编制不科学,编制内容不全面,与经营业务预算衔接不上,针对性不强,措施不到位,资金收支随意性大,资金预算的执行力度大大被削弱,预算形同虚设,流于形式。致使企业经营业务的各个环节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时间点资金供应和需求不匹配,导致实际业务的资金支付金额远远超过前期的资金预算金额,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1.2 流动资产周转率偏低,资金占用严重
流动周转率是企业流动资产的转换频率,是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生产经营能力越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越低,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越慢,企业生产经营能力越弱,要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企业补充资金参加生产周转,企业盈利能力将会下降。根据对畜产品加工企业调研发现,大部分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普遍较低,各类存货较多,应收账款余额较大,资金占用严重,资金周转不快,使用效率不高,加上企业管理不到位,致使存货损毁、丢失,应收账款回收不力,形成呆账、坏账,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损失,也容易造成企业资金流断裂,增大企业经营风险。
1.3 商业信用利用不充分,资金的运营效率较差
商业信用是指在企业之间基于相互信任,在物资交易中卖货方将物资所有权让渡给买货方,买货方得到物资所有权后,没有及时支付现金给卖货方,由于延期付款所形成的借贷关系。现代市场经济中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较为常见的一种交易方式,主要目的是一方面为销货方扩大销售,减低库存;另一方面解决购货方无资金购货的窘境,实际上相当于购货方得到了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的一笔短期借款。因此,若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商业信用,那么这种购货模式可以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部分的营运资金需求,增加企业的盈余。但由于经营理念以及畜产品加工企业上游的畜牧养殖业特殊性,畜产品加工企业商业信用利用不充分,致使企业在购料时支付资金获得材料,造成企业日常必须持有一定量资金用于购货,资金的持有成本增大,影响企业长期的经营能力。
1.4 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的漏损率较高
资金管理制度就是针对单位资金的收支业务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标准,其目的是保证单位资金安全和完整。资金的流动性较强,是企业资产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支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避免企业出现贪污、挪用和损失、浪费等问题。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大多数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现金收支业务流程不规范,企业的现金收支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监督,出现资金收入不入账、部门私设“小金库”以及在资金的支出方面存在虚报冒领套取现金、乱列乱支、公款私借、长期占用等问题,造成企业资金漏损率居高不下,资金的利用率不高,企业资金的运营成本增大。
2 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2.1 经营模式落后,资金的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大部分畜产品加工企业仍为家族式的经营模式,管理层大多以家庭伦理关系作为纽带构建,一般是出资者的亲戚担任企业中重要职务,企业权力过分集中,专治化倾向严重,家长式作风较为普遍,在企业管理方面往往依靠经验或感觉,对企业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资金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所有业务领导说了算,资金预算要么没有编制,要么变得不贴合企业实际经营。这就导致企业在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环节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资金的配置较为随意,没有计划性,时段内资金使用的计划与业务进程进度不相匹配,同时,由于没有预算管控,很多二级单位部门的岗位意识缺失,资金收支监控程序较为混乱,岗位责任无法追查落实,无法对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有效监管,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负面影响。
2.2 各职能部门信息沟通交流不到位,资产的周转流通不畅
依据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适应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应该相互协作、加强信息沟通交流,保证内部业务与市场同步化。畜产品加工企业各职能部门相关业务信息缺少沟通交流,职能管理各自为政,如材料的采购部门、仓储部门、财务部门、产品销售部门之间业务传达不畅、交流迟缓,导致企业原材料购置多于生产需求,或生产产品没有市场,库存产品积压,致使存货余额较大,存货周转率较低,资金占用严重;另外,仓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少交流,造成销售信用标准过低,应收账款余额过高,资金回收存在风险,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制约畜产品加工企业现金的价值创造能力。
2.3 企业信用意识不足,利用应付账款融资比例较低
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应支付给供应商而没有支付的款项,其特征是购货方取得的物资与资金支付在时间上不同步。正是由于呈现这样的特点,应付账款往往成为购货企业缓解信贷约束,降低融资费用,提高信贷灵活度的一种融资方式。但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理念落后,信用意识不强,负债经营概念没有形成,致使在购置原材料时大多现款购置家禽、家畜等,利用应付账款这种商业信用延缓资金的支付进行资金的融通较少,企业维持正常材料采购,需保持一定量的资金水平,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占用量,降低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2.4 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资金收支管控流于形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针对每一项业务活动的节点,都设置相应的规则和制度,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也是加强企业规范性管理,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章立制是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保证,也是企业为达到特定目的所制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更是强化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心的保证。畜产品加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资金收支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造成资金管理工作混乱,现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企业现金漏损率较高。
3 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措施
3.1 转换经营机制,加强资金的预算,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
加强畜产品加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转换经营机制,开展预算管理模式,特别是企业营运资金。企业只有重视资金预算的编制,并对之进行科学管控,才能对企业资金的运行进行有效掌控,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预算编制要结合企业经营规模和不同时间段的业务诉求编制可行性较强的资金预算,促使畜产品加工企业的资金按照预算有计划地进行,避免出现资金的限制或短缺,给企业带来损失。首先,编制资金预算要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资金预算要以收支为依据,对整个企业资金进行统筹安排,突出全局性;其次,资金预算编制要有针对性,要结合企业实际业务,使资金管理与业务预算实现有机统一,保证未来企业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同步性,避免出现资金收支缺口,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第三,资金预算编制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编制的数据准确,指标合理、容易理解,保证各职能部门都能够按照资金预算进行业务操作,并能及时反馈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资金预算的执行效率。
3.2 加强各职能部门信息沟通交流,提高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管理水平
存货和应收账款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是企业生产的基础和扩大销售的手段,其转换速度决定企业的经营能力,因此提高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是企业提升盈利能力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涉及企业的采购部门、仓管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涵盖了企业的计划、生产、销售、市场调研、采购、仓储、验收入库、盘点以及记账等多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应及时沟通,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整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进而提高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首先,采购部门及时与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沟通联系确定最佳采购数量和采购批次,依据生产速度,设定再次订货点,确保外购的原材料与生产需求匹配,满足生产所需,并能使库存材料最少;其次,销售部门结合市场需求,及时与生产部门沟通交流,确定生产计划,结合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设定信用政策和资金回收措施,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第三,企业考评部门应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对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进行监控,依据实际运转情况进行奖惩,最终达到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提高。
3.3 树立负债经营的理念,科学合理利用应付账款扩大融资渠道
负债经营又称举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负债方式筹集资金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模式。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可以有效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净资产的收益率,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等。作为负债的一种,应付款项由于不需要业务发生时立即支付资金,即收货与付款不同步,购货企业利用此时间差占用供货方资金,不需支付任何费用。因此,在信贷紧缩的背景下,企业可以合规利用应付账款缓解资金不足。首先,企业应树立负债经营理念,商业信用是普遍存在于商业活动之中,容易取得,不需支付筹资费用,不必每笔购货业务都事先准备支付资金;其次,企业应该慎重选择供应合伙商,在购货业务中,应对供货商表示出一定诚意,没有其他欺诈对方的意图和目的;第三,应科学合理使用商业信用,避免出现偿债风险,在使用时应考虑未来企业现金流量,测算出偿还额度,定期偿还供货商货款。
3.4 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的日常收支管理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执行力度,也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因此,企业要持续稳定发展,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资金管理制度,因为它涉及企业整个生产运营过程,渗透于每一个经营环节,资金管理效应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加强企业日常的资金收支管理,首先,要强化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心,加强对财务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其按规章制度处理业务的理念,把加强资金管理落实到业务的每一环节;其次,规范资金收支业务工作的程序,对一切不符合财经纪律法规的资金收支业务不予办理,保护单位资金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三,构建资金管理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加强资金日常管理的监督和控制,把资金管理的每项内容列入考核指标,通过期末考核评价,将资金管控与奖惩挂钩,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资金日常管理的积极性。
4 结语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特殊性,对资金需求和持有量要求更高,在信贷紧缩背景下,必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满足畜产品加工企业对资金的诉求。因此,要认清当前的市场及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规避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监管,提高资金的优化配置,避免企业资金存量过多闲置或资金存量过少出现支付危机的现象,保持企业资金持有量与实际发生的业务均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产业兴旺,企业稳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