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得住“三境”
2020-05-06
曾国藩曾说:“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老年经不得逆境。”意思是说,少年时不能太顺利,太顺则容易心高气傲,视事太易,形成浮躁的心态,经历一番逆境的洗礼反而更利于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中年是做事的黄金时期,如果中年太闲,一辈子一晃也就过去了,到老一事无成;老年则最怕逆境,老年一旦陷于逆境的打击,往往就再难有翻身的可能,而一生也只好以凄凉而终了。纵观人的一生,顺境、闲境、逆境如影随形,相生相伴,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三道坎,也是必答的三道题。
一般意义上,顺境大多走起来不费劲,但好走的都是下坡路,真正难走的才是上坡路。一个人要想行稳致远,必须经历一些挫折、一些坎坷,在挫折中历练成长。明朝首辅张居正自幼聪明好学,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人称“江陵神童”。13岁参加乡试一举夺得头名,但明朝著名才子、湖广巡抚顾璘,觉得13岁就中举,年少成名反而会消磨了上进的志气,故意让其名落孙山。后来,张居正果然干出一番事业,不仅没有因被“耽误”而断送仕途,反倒成为国家栋梁——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种过瓜果的都知道,如果长得太快,一定要摘掉其顶端优势,否则就会长荒。谁都希望成长道路上顺境多一点,但温室里的花朵最不堪一击。面对顺境,要敢于自找苦吃、甘于蹲苗扎根,而且越是如意如愿的时候越要诚惶诚恐,越是顺风顺水的时候越要战战兢兢,越是平安平稳的时候越要如履薄冰,使顺境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
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譬如挑担,长时间不挑,突然给你一副重担,原本轻松挑起的担子可能就挑不起了,即便勉强挑走了,也会踉踉跄跄,弄不好还会摔跤、跌跟头。泰山中天门以北有个“快活三里”,地势平坦,风景宜人,疲惫不堪的游客最习惯在这里坐下来休息放松。而负重上山的“挑山工”却从不随便在这里止步,因为一旦停留,腿脚就懒了、心气就泄了,前方更险峻的“十八盘”就更难攀登。一闲毁所有,一勤无难事。种过庄稼的都知道,农闲的时候,要为忙的时候做准备,修好农具、选好种子。否则,忙的时候就会手忙脚乱,甚至错过最佳节气。大紧之后要防大松,大忙之后更要防贪闲,温水中的青蛙,就是过分贪恋闲境的舒适,在不断升高的温水中松了斗志、酥了筋骨,最终成为一堆烂肉。当然,经得住闲境,也不是说半点不能闲,非要忙得像个陀螺,而是要正确处理好快与慢、忙与闲的辩证关系,把闲境作为补充能量、知识扩容的最佳调整期、休整期,为将来忙的时候蓄足底气、做好准备。
顺境逆境是一对孪生兄弟,有顺境就有逆境。逆境是人生的磨刀石、加速器。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面对逆境,有的人埋头沉淀,奋力向下扎根,积攒向上的底气,像巴尔扎克一般“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有的则一蹶不振,在逆境中沉沦,被每一个障碍所粉碎。因此,逆境也成为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强者和弱者的“试金石”。国乒主教练刘国梁一次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要感谢两种人,一种是折磨我的人,一种是被我折磨的人。折磨我的人给了我坚韧的品格和精湛的球技,被我折磨的人给了我向上攀登的阶梯。”在刘国梁看来,磨难孕育不屈,逆境成就非凡。一个人只有身处逆境,才能锤炼出向光而生、向难而进的可贵品质,愈挫愈勇、百折不挠。因此,逆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要学会接受和适应。同时,也要看到,逆境并非绝境,多数逆境只不过是黎明前的黑夜,只要咬牙挺住,与挫折困难抗争到底,就一定能够在逆境中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