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类慕课建设的策略及其作用研究

2020-05-03梁勇锋廖智辉王珅

高教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体育教学

梁勇锋 廖智辉 王珅

摘  要:慕课是一种新型的在线学习形式,具有课程开放、课程规模大、课程结构完整和多方位课程学习支持服务等特点。研究体育类慕課建设的策略及其作用,对提高体育类慕课的制作质量和应用效果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体育类慕课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体育类慕课建设的策略,主要包括突出体育技能、体育知识的学习及相关支持服务;动态发展的学习内容与多元化的学习互动;建设体育类慕课教师团队;全面及时的体育类慕课学习评价和反馈。最后探讨了体育类慕课对体育教学和对推动全民运动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类慕课;建设策略;体育教学;全民运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6-0182-04

Abstract: MOOCs is a new online learning form,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 course, large course scale, complete course structure and multi-dimensional course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It will be great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quality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sports MOOCs by study the strategies and func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sports MOOCs, this study proposes some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MOOCs, including highlighting sports skills, learning sports knowledge and related support services, dynamic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content and diversified learning interaction; building a team of PEMOOCs teachers, comprehensive and timely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of sports MOOCs. Finall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ole of MOOCs in sports teaching and promoting national sports.

Keywords: sports MOOCs; construction strategy; sports teaching; national sport

一、慕课及其特征

加拿大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于2008年提出了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 en Online Course,MOOC;)这个概念[1],同年9月,基于慕课的概念,加拿大Stephen Downes和George Siemens开设了首门慕课: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 Online Course(CCK08)[2],学生可以通过You Tube、Twitter等社会性软件开展学习[3]。慕课是一种基于网络开放学习资源和学习对象的课程,课程是在线开放的,当参与者达到一定规模后,这种学习形式将会更加有效。慕课因其在在线教育中的新尝试,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迅速在国内外兴起。

目前慕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 课程开放。课程理念是开放的,任何学习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课程的学习,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受时空限制的问题。

2. 课程规模大。课程建设的规模大,可以实现资源的开放互通;学习者的规模大,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资源分配的问题。

3. 课程结构完整。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可以在网络上完成,能解决在线教育过程评价问题,并逐步与学分学位认证和就业推荐相联系。

4. 多方位课程学习支持服务。课程提供在线的多方位学习支持服务,解决学习者之间交互、师生交互及学习评价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体育类院校也开始了慕课的建设和研究。本文针对目前体育类慕课在制作和研究的现状,研究体育类慕课建设的策略及其作用,对提高体育类慕课的制作质量和应用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体育类慕课建设的策略及其作用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体育类慕课及其平台设计、体育类慕课应用模式与策略、体育类慕课应用效果。

(一)体育类慕课及其平台设计研究

体育类慕课及其平台设计主要包含慕课平台和慕课程的设计。潘德伦等设计了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慕课平台,包括教学机构管理及服务系统、教师授课系统、学习者选课及学习系统、运营后台管理系统和媒资管理系统[4]。解决传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下师资力量不足、场地资金限制、课程设计松散、理论与实践脱离等问题。符巍从教学的时间、学生的能力差异、反馈测试和课堂交流等方面设计了大学体育课程慕课设计的原则[5]。赵燕等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开展大学体育进行教学改革[6]。黄俊玉从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线上交流设计两个阶段设计了高校慕课设计的基本步骤[7]。

(二)体育类慕课应用模式与策略研究

研究者设计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理论下的慕课教学模式。张学海将慕课与翻转课堂结合,针对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体育课中“慕课+翻转课堂”的应用模式进行研究[8]。朱嘉骏将慕课理念和高校体育教学相互融合,设计了体育教学链条模式,并对体育慕课教学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9]。王栋梅创新体育教学理念、更新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体育教学方式和做好体育教学考核提出高校实施慕课体育教学的方法[10]。张晶从更新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提出基于慕课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教学改革[11]。

(三)体育类慕课应用效果研究

研究者探讨了体育类慕课对学校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教学的应用效果。徐俊英从“慕课的文本视觉构建”、“慕课的视觉资源超链接”和“慕课的动态视觉展示评估”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慕课如何通过构建正面的视觉形象的方式[12]。赵一品提出慕课对高校体育教育的促进作用包括慕课使体育教学结构更加完整、体育的信息化资源更加丰富、使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获取更加灵活、帮助了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传播[13]。

三、体育类慕课建设的策略

(一)突出体育技能和体育文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在慕课平台中,强调学习支持服务,为学习者创设一个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学习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定学习进度,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体育类慕课中,通过平台的界面设计、学习资源建设、学习信息发布、问题互助解答、关注学习进度、后续训练服务等方面突出体育技能、体育文化的学习服务支持。体育类的慕课授课教师和助教以协助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学习服务支持:

1. 平台界面设计简单清晰。注册方式简单明确,选课界面清晰简洁,让学习者可以方便的查找内容,迅速进入目的课程。

2. 学习资源建设标准统一制定。学习资源的形式保持一致,并配合详细的文字说明和视频指导,使学习者选择课程后可以迅速掌握规则和方法,了解此慕课平台的学习方式和其他支持服务功能,对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度及相对应的活动了然于心。

3. 充分利用网络设施,包括课程主页、邮件、微信或者雨课堂预告课程进程,进行课后测试,布置作业,提出要求,或者在论坛组织课题,发帖进行讨论和问题的跟进。学习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可由教师在慕课学习主页以文字或视频的方式给予解答。

4. 及时获得学员学习信息,学习怠慢或有放弃倾向的学员,通过邮件或微信等方式给予提醒和鼓励,或者在微信社区、网站小组中建立打卡机制,互相鼓励,提高学员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5. 学习结束后,对体育技能训练的指导不能停止,教师与要学员保持网络联系,不定时发布信息,可以举办线下学习见面会,促进学员面对面交流,方便信息的沟通和训练技术的提升,促进体育技能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二)动态发展的体育课程学习内容与多元化的体育学习互动

目前,在“开放共享”的理念指引下,慕课利用强大的网络信息平台和与时俱进的技术手段,为学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反馈活动,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网络平台上有丰富的学习支持软件,充实的学习内容,可以更好的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可持续性和延展性[14]。另一方面,信息的迅速传播及软件的开发,也使慕课的内容随课程进度而动态发展,与时俱进,比之一本书或教材的出版更加迅捷和广泛。

1. 教师通过视频或微信进行答疑和互動。教师筛选学员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统一在论坛或者微信群中进行答疑,对于典型问题可以整理成文字或视频发布在慕课平台上,或者配合公众号进行解答,并进一步在原课程基础上引申出更多内容。

2. 针对个体体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师生互动。除了以上提出的一对多的集中答疑,教师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比如每2周或每学完一个章节之后,进行论坛或微信在线的实时交流互动,从而解决个体体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问题。

3. 学员利用学习工具与学习材料互动。学员可以利用在线教材注释软件、石墨文档等工具,对教材进行批注,分享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对知识点的理解、感悟和疑惑,从而使得原本固定的教材向更广、更深处持续发展,既方便学员回顾学习内容、启发后续学员,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材的修改和编撰。

4. 以体育虚拟训练技术为基础的学习互动。在慕课网络平台中穿插内嵌式课程测试、课后练习、阶段性考试,并对问题及时反馈与详解,充分体现学员与课程材料的互动。为提高慕课的学习效果,可以利用体育训练的虚拟技术,配合虚拟运动产品,设置体育游戏,丰富学习内容,使学习过程有趣并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增加慕课平台的交互活动,使其更具社会性、实践性,利于学习的深入和知识的应用,改变其它慕课完成率的现象[15]。

5. 体育技能学习共同体的生生互动。学员除了利用平台进行第一课堂的互动,还可以自发应用慕课平台及社交软件组成学习共同体,进行第二课堂的互动,分享体育学习心得,分享体育训练体会。

(三)建设体育类慕课教师团队

1. 建设体育类慕课的制作团队

在体育类慕课的制作与教学中,体育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传统教师,而会更加专业化、多元化、职业化。教师团队可以包括主讲老师、助教、辅导员、教练员,甚至还包括指导专家教授、导演、课件制作专家、电教专家、舞美设计师、软件工程师等。整个体育慕课在各团员的通力协助下,共同打造一个成功且有效的教学课程。

2. 建设体育类慕课的授课团队

慕课使体育的教育学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原有的体育课堂模式,改变了原有体育教学的师生关系,改变了原有体育课程的评价管理模式。

首先,慕课改变了原有的体育课堂模式,教师团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慕课使课堂拓展到课内和课外,教师需要掌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外学习时,教师需要掌握在线异步教学和在线同步教学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掌握利用慕课资源开展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

其次,慕课改变了原有体育教学的师生关系,组成了新型的教师团队与学生关系。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侧重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转为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传授。

最后,慕课改变了原有体育课程的评价管理模式。慕课带来了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同时也改变了评价与质量管理方法。比如学习认定、学分认证、考试模式、评价手段。同时对体育类慕课教师团队有更高的能力要求,对教学质量的认定、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会产生改变,从而影响体育慕课的教学设计、组织、应用和推广等。

(四)全面及时的体育类慕课学习评价和反馈

体育类慕课学习评价考核由教师团队和学习同伴共同评价,其评价的内容包括体育知识内嵌式测试、课后达标测试、技能竞技型期末考试等。考核合格的学习者可以获得课程开设学校提供的证书。

1. 内嵌式测试课程知识点。慕课的课程视频中加入内嵌式测试题,在课程中跳出测试题,不作答就不继续播放。测试题以刚刚学过的知识点为主,帮助学员集中注意力,回顾学习内容,掌握关键知识点。

2. 课后达标测试。课程结束后进行达标测试,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慕课平台上传测试数据,通过软件统计测试结果,及时了解学习效果,获得学习反馈。平时进行阶段性训练及完成作业,并采用教师监督及学习小组互助的模式帮助学员巩固课程内容,加深理解。

3. 技能竞技型期末考试。竞技型测试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考试,可以是小型的竞赛或者团体测试。完成慕课课程并通过考试的学习者,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体育类慕课可以以奖章的形式颁发证书。

四、体育类慕课的作用探讨

(一)体育类慕课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作用

1. 体育院校的社会属性再造

慕课的网络化系统体现了教育信息技术开源和分布两个核心。慕课使得大学教育的社会化职能和作用将越发凸显。体育院校的体育教学通过慕课向社会大众开放传播,推动全民运动,促进全民健康。慕课让体育教育网络化、平民化,使体育教育的社会属性发生变革,打破了大学的围墙,拓宽了大学的社会职能,增大了体育人才的培养范围,对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16]。

2. 体育类教师角色再造

课堂教学的教师往往是一个人开展教学活动,包括课件准备、设备控制等工作。但在慕课中由教师团队完成课程的设计、制作和教学。教师团队的各个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完成课程的启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术科训练等工作。在体育类慕课教师团队的共同作用下,发挥各自的特点,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 体育类课程模式再造

中国高校的体育课程大部分由本校教师面对面授课。但由于高校教学规模的扩大,非体育院校的师资、课程资源出现不均衡问题。通过体育院校建设优质体育类慕课,可以解决体育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引入体育高校的慕课,学生通过慕课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安排辅导教师指导、组织考试,给通过考核的学生授予学分。例如,由广州体育学院牵头,联合广州地区的高校,组织成立体育慕课资源共享管理委员会,促进各高校优质体育课程向其它高校开放,使得其他高校的学生通过网络同步上课,实现资源共享。更可以利用慕课的形式开展高校联合课程,集中优势,实现“体育课程共同体”,开展区域体育教研、共同教学模式。

4. 体育教学管理方式再造

教育大数据成为影响教育管理、教学创新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技术。通过前沿技术分析体育教育数据,从学员的多模态海量数据中总结出学习模式、行为规律和情感发展特点,促进教育向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率发展。

此外,慕课平台中的数据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体检数据、体质测试、运动数据、餐饮数据等,并将其作为体育大数据的一部分,与其他科研部门合作,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实现对学员的精细化管理,甚至服务于社会,起到科研作用并取得经济效益。

(二)体育类慕课对推动全民运动的作用

1. 体育类慕课使大众运动有了更科学的指导

体育类慕课带来体育教育的变革和重组,使大学没有了边界,加强了大学体育教育的社会组织与社会服务的功能。体育类慕课因具备丰富的公共资源与便捷的教学服务,成为促进全民健身的理想方式。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17],因此科学的健身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所面对的每个学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各有差异,学员信息更是海量的、多元化的,除了在校生外,还有广大的社会成员,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学校教育无法实现全民普及,而依托各高校专家团队的体育慕课这个开放资源的利用,使得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便捷化和科学化,更好的促进健康中国的目标实现。

2. 与体育机构合作推出体育类慕课促进全民健身

慕课是促进高校合作、整合社会资源的优质途径。体育类慕课与社会体育机构,如与健身机构、体育俱乐部合作,利用其网络开放平台的优质资源、先进技术和教学活动,建立起运动流畅、方便快捷、管理标准和科学系统的教学平台,为学生和社会工作者提供支持服务、为企业搭建平台、塑造品牌和市场营销,创建与社会广泛联系的战略联盟,建立起科研和市场共同体,从而形成一个运转良好的教学平台,在整合社会各丰富资源的基础上,为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做出贡献。

五、结束语

体育类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其课程组织、技能训练和评价方法都有不同,因此體育类慕课的建设与其他课程慕课的建设也有其独特的地方。本研究从学习支持服务、课程学习内容、学习互动、教师团队、学习评价和反馈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策略,以更好地发回体育类慕课的作用。体育类慕课的发展除了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以外,也会对社会体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Cormier D. Rhizomatic Education: Community as Curriculum[J]. Innovate Journal of Online Education, 2008,4(5):6.

[2]Jenny Mackness, Roy Williams. The Ideals and Reality of Participating in a MOOC[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ed Learning, 2010.

[3]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32-38.

[4]潘德伦,冀隽.基于慕课模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教学平台设计[J].运动,2016(16):80-82.

[5]符巍.试论慕课(MOOC)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5):138-139.

[6]赵燕,黄海峰,卢三妹.基于慕课的微信平台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应用的实验设计[J].运动,2016(11):46+131.

[7]黄俊玉.慕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88-94.

[8]张学海.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7(4):114-117.

[9]朱嘉骏.基于慕课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J].嘉应学院学报,2017(11):97-100.

[10]王栋梅.高校实施慕课体育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15-116.

[11]张晶.基于慕课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3-65+87.

[12]徐俊英.慕课对大学生体育视觉形象的建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2):163-164.

[13]赵一品.慕课对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7(25):229-230.

[14]Chauhan J, Taneja S, Goel A. Enhancing MOOC with Augmented Reality, Adaptive Learning and Gamification[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ocs. IEEE, 2016.

[15]袁圣敏,彭淳,王曼,等.MOOC中體育教学的进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8):678-680.

[16]陈坚伟.MOOC时代中国高校体育在线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3):109-114.

[17]曾钊,刘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05-20.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体育教学
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