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企绩效审计的分析

2020-05-03吴景峰

财经界·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绩效审计国有企业

吴景峰

摘 要:鉴于国有企业具备较为明显的特殊性无法实现对市场的灵活反应,虽然在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下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国企出现了管理不规范、结构臃肿、人员冗余、生产效益不高等问题。而对于国企而言,开展绩效审计是其规范管理与提升经营效率的关键措施。因此,本文在对绩效审计概念进行阐述的前提下,对当前国有企业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相关对策进行有效探讨,以期能够为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效益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绩效审计  审计程序

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同时具备宏观调控的特色,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管理与裁判的作用。国有企业虽然在性质上归属于政府。但同时也与其他企业一样属于市场竞争的参赛者。加上国企经营具备一定的非营利性与社会保障性质,因此一直以来许多国企并非以盈利为第一目标,而是追求稳定与规模上的扩张。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国企推行了多年的体制深化改革,但在绩效审计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国有企业予以高度重视。

一、绩效审计相关概述

企业绩效审计就是对企业开展的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企业管理机制的运行情况、生产经营效益等开展独立的监督、评价的行为。企业绩效包括了生产业务成绩,及其运行的效率与效果,绩效审计即是在总体上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判断。为了实现对审计行为的规范管理,则需要制定相应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包括独立的指标、要素的参照值等,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可靠性。对于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确定,需要综合对多方因素的考虑,指標参照值的设定也需要确保合法合规。在绩效审计证据获取方面,通常可以通过资料分析法、交流调研法、现场考察法、结果追踪法、综合计算法等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在对绩效进行审核时,若是对审计对象采用单一的审计方式,所能获取的审计证据较为有限,可能会导致审计结果不全面,因此在实际的绩效审计过程中,通常结合情况需要结合对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评价结果进行互相佐证。

二、我国国企绩效审计存在问题分析

在对国企绩效审计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对绩效审计观念缺乏足够的认识

据相关交流调研结果显示,国企审计工作人员在绩效审计的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未能对绩效审计与平常的审计进行有效区分,通常以审计为重点,而忽略了绩效的含义。在实际审计工作时,只知对企业资产进行统计核算,没有对企业发展质量、效率进行审计,片面注重体量的提升,忽视了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考量。因此,许多国企在绩效审计时,对需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的认识不充分,这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一方面是审计工作人员缺乏足够专业的业务水平,没能全面地认识绩效审计的内涵,对于绩效审计范畴的理解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则是历史方面的因素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为我们国家的发展中心,再加上国企特殊性质,导致了在追求体量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经济与效率的重视。随着重体量发展的方式在当时的背景下有着较好的适用性,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需要在意识上进行彻底转变,确保绩效审计的全面性。

(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国有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不同的国企涉及的业务范围、体量规模都有着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难以拟定统一的审计评价体系。而企业在不同的评价体系指导下进行审计评价,其得到的评价结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且任意一种评价体系下的审计评价结果难免有失偏颇。就现阶段而言,国企需要对其管理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对考核评价指标进行完善、优化,进而制定出一套新的、全面的、行之有效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在国企绩效审计过程中,评价体系方面普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了净资产收益作为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资金成本的忽视。二是国企内部绩效管理需要经过繁多的层次,各指标之间缺乏明确的联系,指标意义不大,无法对企业创新投入、产出等进行反映。

(三)审计团队的专业性不足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虽然国企都设立了专门的审计部门,但是其中岗位配备的多是财会人员,普遍缺乏其他相应类型的专业人员。比如缺乏工程专业方面、电力专业方面或者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配备,导致了绩效审计工作无法准确完成。

三、解决国企绩效审计工作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提高对绩效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

经上述分析可知,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国企内部缺乏对绩效审计的充分重视,对国企的有序、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国企唯有彻底突破传统思维的影响,对绩效审计的重要意义进行全面地认识,才能发挥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做好对绩效审计工作方案的深入、彻底的考量,确保绩效审计工作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并注意结合国企运营的实际情况对审计方法进行大胆创新,使绩效审计各项工作有理有据,有迹可循。尤其是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国企在进行绩效审计工作过程中应加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提高绩效审计效益。

(二)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不少的国企所选择的审计评价体系、标准与当下的绩效审计要求不相适应,缺乏创新能力、资源合作等方面的关键评价参数。而且在绩效审计评价方法选择方面,缺乏成熟的经验参考。加上目前国企涉及的业务领域较广,需要审计的业务对象也比较多,因此必须构建出一个统一的、具有普遍性的评价标准,为绩效审计评价提供标准、依据。在构建国企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前,应首先对审计目标、范围进行全面了解,对审计的对象进行准确确定,接着是结合对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针对性强的审计评价指标,最后得出客观的审计报告。

(三)重视和加快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于国企绩效审计工作开展而言,审计工作人员除了掌握审计、会计、税务、相关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之外,结合国企的业务情况,还必须具备计算机、行政管理、金融、人力、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地掌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才能确保绩效审计的高质量、高效益。总而言之,国企的审计部门应补充必要的专业人才,并加强对部门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和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如此,建立起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审计力量,有效推进绩效审计工作,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好国企绩效审计工作对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应当要正确认识到我国国企绩效审计存在问题,并且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更充分的发挥出绩效审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慧芳. 影响绩效审计发挥效果的因素研究[J]. 财会学习, 2017(4):122-123.

[2]商献.大数据对政府投资绩效审计的影响[C].江苏省审计机关第七届青年审计论坛. 2018.

猜你喜欢

绩效审计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试论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探析
环保资金审计研究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