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背景下企业融资成本现状分析

2020-05-03马飞

财经界·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融资成本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马飞

摘 要:本文研究作为实体经济代表的企业,在金融支持的背景下,其成本的构成以及融资现状,从金融角度出发,得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对策。本文主要是现状及相关理论研究,为后续实证研究做好铺垫。

关键词:实体经济  金融支持  融资成本

课题:本文是菏泽学院校科研基金项目《山东省产业集群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Y17SK06,阶段性成果。菏泽市金融学会2019年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

一、企业融资成本

企业融资成本主要包括基础成本、程序成本和机会成本。

(一)基础成本

基础成本是企业融资所需的基本成本,体现融资能力基础支付的成本,就是让特定企业形成可以让投资者和商业银行信赖而付出的成本。就融资成本而言,基础成本具有根本性及决定性的价值特点,但却不是完全成本,因为这种成本的主要目的往往是为其他融资项目的继续开展打基础的费用支出。

(二)程序成本

程序成本是企业在具体融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支出,会受到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程序设置的影响。如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融资的过程中,基于贷款程序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利息费用、抵押等级费用、担保费用等其他程序性开支都属于程序成本。对于企业来说程序成本相对稳定,受制于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的费用,企业只能接受而很难改变,这是融资成本控制中属于企业外部影响的一部分。

(三)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来源于经济学中机会成本,包括:弹性成本、选择性成本、隐晦成本。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选择一种而放弃或失去其他收益或要指出的一部分成本,成本高低取决于企业决策以及外部变化。

(四)企业融资成本分析

对于基础性成本,看似跟金融扶持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前期金融扶持与企业需求吻合,企业发展迅速,则对与基础性融资成本的需求相应较低;对于程序性成本是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主要成本,程序性成本的每个环节都与金融支持有关,所以每个程序企业的努力程度和金融的支持力度是直接相关的,也是企业获得金融支持节约成本的必然选择;对于机会成本与企业自身关系较大,受到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所以主要掌握在企业手中。

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融资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直接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银行作为直接参与者的融资方式为间接融资,例如贷款,而像股票、债券这类企业直接作为直接参与人的方式是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方式需要完善的资本市场为基础才能有效开展。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开放,但是尚不完善。截至2017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74.71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余额18.44万亿元,占比10.55%;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余额6.65万亿元,占比3.81%。由此可知,直接融资总额为25.09万亿元,占比14.36%,直接融资比例相对不足;间接融资中仅人民币贷款余额就高达119.03万亿元,占比68.13%,是直接融资的四倍,目前我国整体融资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不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二)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合理

通过对一些小微企业的走访和电话调查,中小微企业普遍仍然存在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我国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占到了所有企业数的99%以上,并且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全社会80%的就业岗位,创造了全国GDP的60%左右,缴纳了全国税收的50%,申请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5%,但是中小企业从银行所获得的贷款占银行贷款的20%左右。一些中小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只能转向民间借贷,而昂贵的融资成本和巨大的还款压力,严重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金融支持创新不足

以原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其管理体制和管理文化相对陈旧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被服务者的需求,其主要采用总分行制,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对市场变化的反映敏感度不高,并且产品创新度不高,主要对有担保、有抵押的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中小企业支持门槛相对较高。而且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只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新推出的金融产品品类少,产品供给不能完全适应客户需求。

(四)金融供给结构失衡

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结构存在地域、支持对象和供给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失衡。首先,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差异非常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得到的金融供给资源在金融机构制定的金融供策略上相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较多。其次,金融机构出于对金融机构自身的安全和收益角度考虑,对信誉高、担保好的企业愿意提供相对成本较低的贷款,而对刚起步,发展前景不明朗的企业而避之不及,造成供给对象的失衡。最后,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按照层级确定下一年度的计划,信贷计划的制定往往根据该区域资金吸收情况而定,而某些地区资金吸收情况不好,就会直接决定下一年度信贷政策,所以存在供给资金来源的失衡。

三、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的对策

(一)完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首先,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尤其是股票市场,拓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股权融资渠道,为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机会。其次,适当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为非上市公司提供直接融资的机会。同时,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多角度推动企业经济发展。最后,完善和改进债券市场相关制度,满足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多层次、多角度地满足不同企业的债券发行需求。

(二)银行调整信贷政策,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首先,可以进一步明确差异化定位,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保障体系。各类型银行应确立自身清晰的市场定位,确保金融资源能得到高效、高质的配置。其次,强化并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征信系统。根据企业征信核算量化各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为商业银行和中小微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提供后盾和支持,加强中小微企业诚信系统建设。最后,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有效发挥作用。

(三)加强金融创新,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机构要对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进行创新,摒弃原有的陈旧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尤其是原国有大型银行机构,也要响应“放、管、扶”的实施,适当放宽业务审批权限,管理权下放的方法,使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得到释放,同时,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的敏感性。

(四)优化金融支持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首先,金融领域应相应国家政策号召,针对国家政策重点扶持地区和领域的真实需求加大支持力度,突出为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金融支持。其次,不断优化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强化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发展,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渠道。

参考文献

[1]李明,李鹏.产学研融合下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7(1):42-46

[2]邓彦,卢鹏光.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会计之友,2016:71-74.

[3]谢婷婷,任丽艳.技术创新、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J].工业技术经济,2017(11):112-117.

[4]张红伟,陈禹.我国互联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视点,2017(3):116-123.

[5]赵良玉,阮心怡,刘芬芬.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成本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6):40-51.

猜你喜欢

融资成本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经济下行环境下理顺银企关系的新思路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