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问题分析及完善对策

2020-05-03赵改霞

财经界·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完善对策行政事业单位

赵改霞

摘 要: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的透明度,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资产管理机制必须切实提升资产处置效率,贯彻公平公开基本原则,进行结构性改革,以此顺应近年来国资管理制度改革浪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合法履行自身社会职能,防止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变动中流失。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处置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升资产处置效率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处置  完善对策

作为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高效资产管理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资产处置活动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良好的资产处置活动能够为政府提供充足的财政收入,使事业单位拥有更多的预算盈余。然而现行的资产处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必须进行全面改善,以适应时代变化。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资产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

(一)现有的资产处置工作模式无法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复杂的资产管理工作

我國相关法规规定的资产处置模式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构无法充分发挥自身预算管理与监督作用,目前有限的几种资产处置方式都必须由行政事业单位主动提出资产处置要求才能审核执行。由于缺乏完善合理的制度和详细可行的实际工作准则,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资产处置工作不能进行规范管理,资产购置工作不仅缺乏必要的内部管控与科学指导,对资产处置工作法定程序的把控也并不严格,导致近年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屡屡违反既定的工作流程随意处置国有资产,未向财务管理部门申报相关资产购置项目的计划,造成国家资产的浪费和闲置。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资产处理工作模式,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管控力度,对日常处置工作进行有序监管,防止资产流失,维护资产安全。

(二)现行处置办法的现实操作难度较高,无法应对特殊情况

在现行的国有资产处置规定中,事业单位处置资产的主要方法为资产无偿调拨(划转)或公开竞标拍卖、招投标等市场竞价方式。虽然此类资产处置方式的实际应用较为普遍,但是其面对特殊情况的适用性不高。公开招投标、拍卖等市场化的资产竞价处置方式一般被用来处置数额较大、保存时间较长的大宗国有资产,如国家事业单位持有一定期限内的所有权、使用权的房屋、土地、大规模采购的单位用车等,资产处理的规模较大,获取资金较多,资产处置的法定程序非常复杂,周期长,时间跨度大,交易成本较高,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的资产处置工作并不经常涉及到大规模、高额度的国有资产处置活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有资产种类,特别是一些时效性强的国有资产,高效快速处置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不到位,导致资产处置效率不高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能够极大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效率,资产处置效率又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能否合理分配资金。然而纵观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状况,存在非常明显的财务核算管理与资产处置严重脱节的问题。这种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尚未构建一套专业的国有资产核算机制,没有与资产处置工作进行密切的配合。我国不少行政事业单位习惯以财务核算工作取代应有的资产核算工作,单位内的专业财务机构在开展审核统计预算数额的工作时,对于本单位持有资产的具体情况缺乏明确清楚的认识,在资产处置工作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所持有的实际资产存量,造成财务人员盲目地开展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降低了盈余预算资金的利用效率。不仅如此,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工作缺乏合理约束,必将造成资产处置工作的高度任意性、无序性,因为没有完善的资产处置计划和实用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导致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

二、克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问题的可用对策

(一)科学选定资产处置方法,提升资产处置效率

由于现有的资产处置方法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情况,实际可行性不高,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使用收益,对其进行科学处置,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准确判定资产价值和市场行情,处置中考虑成本与效益匹配,灵活使用资产处置方法,可采用谈判议价与协议转让相结合的方式与有关企业进行平等协商,尽量避免国有资产贬值或低效处置,提升资产处置效率,为行政事业单位取得更多收益。

(二)强化针对资产处置活动的内部管控,构建完善的工作监管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活动必须严格坚持审批优先的行为原则,严格落实贯彻法定项目审批程序,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审批资产处置项目的监管审核力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必须意识到国有资产处置工作的重要性,尽快严厉惩罚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先自行处置国有资产后申报审核的严重违规行为,必须向各单位反复重申在国有资产处置工作中获得审批是处置行动的基本前提,而且应当及时对个别事业单位的工作主管不法违规行为进行从严处罚,以此严明组织纪律。应当对资产处置工作进行定期核查清算,强化内控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杜绝一切违法违规行为,对国有资产的处置方式和处置后获得的利益数额进行评估核算,确保账目数字的真实性和相关工作的规范性 ,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三)提升管理人员对资产处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或单位资产管理者没有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个人作风败坏,造成近年来以权谋私、通过资产处置活动与不法商人勾结倒卖国家资产的恶性犯罪屡见不鲜,为了提高国有资产处置效率,确保资产安全,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首先应当使各单位的管理人员具备足够的责任感,提升其对资产处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可面向社会招聘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专业人才,建设高素质工作队伍;单位负责人还应对道德修养不高、专业能力不足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训练考核,评估其廉洁程度和工作态度,还可制定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情,提高爱护国有资产的意识,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立足于现实情况,意识到资产处置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要性,改变资产处置方式,构建完善监管制度,逐渐加强资产处置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效率,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或贬值。

参考文献

[1]韩雪雁.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 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49-150.

[2]朱冬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9(17):136-137.

[3]“放管服”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监管探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1):6-7.

猜你喜欢

完善对策行政事业单位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何不理想
公共财政视域下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
完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对策初探
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个人所得税问题研究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