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与问题分析

2020-05-03胡文丽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口香糖科学课化学

胡文丽

摘  要:小学科学课是一门注重实验、实践的课程,其中化学知识更需要实验的支撑,以直观地展示各种现象,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本文从化学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的教学功能入手,强调了其在科学知识、研究方法、科学情感上的引导功能,结合实际探讨了化学实验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化学实验;教学功能;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0)01-0103-03

一、小学科学课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小学科学课融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其中,化学知识的讲授主要以实验为主。化学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具有重要的教学功能。

(一)培养小学生科学认知

化学实验是一种动手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经过精心的实验设计与引导,让学生充分把握各种化学反应与本质,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认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多是从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化学现象入手,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因此,其认知也是零散的、表面性的。而化学实验的生动开展能够让生活中分散性的化学现象系统化,让小学生深入感知科学知识与物质的变化,并主动进行分析与思考,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与认识理论[1]。例如,在学习氧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燃烧需要氧气的简单实验,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指导小学生研究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活动的开展具有方法论的指导功能,即能够让学生自主完成化学实验,充分了解科学研究的要求与方法,学会自己验证化学、证实科学现象的技巧,为后續科学知识的学习做好积极充分的准备[2]。

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先观察、记录、比对较为简单的实验现象,随后进行信息的搜集与数据的分析等各种类型的活动,让学生在化学实验开展的同时得到思维的发展,并从中体验和认识这些实验操作的技巧以及化学学习的方法。例如,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蜡烛刚点燃时的现象、点燃一段时间后的现象以及刚熄灭时的现象、熄灭后一段时间的现象进行阶段性的观察、记录与比较,进而认识蜡烛燃烧的整个过程,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

(三)培养小学生科学情感

化学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发挥德育、美育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在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严谨待学、实事求是的精神态度与主动探究、敢于假设的问题意识。另外,化学实验活动的开展还能让小学生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

好的化学实验在实验设计、实验装置、操作、现象与结果上都极为巧妙,具有一种不可忽视的美感,能满足小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与发现探索的好奇心,从而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铁钉生锈”的实验为例,如果在实验中教师只是口头讲述这一试验现象,必然会造成学生在思想认知上的局限,影响他们创新精神的养成。但如果采取实验验证的方式将会调动孩子们参与的主动性,让他们认识到化学学习不只是知识的传输,而是处处都有奇妙精彩的化学现象。

除了上述功能以外,化学实验在小学科学中还发挥着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功能,对小学生科学探究素质、能力与态度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科学课中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展示较为呆板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验展示的过程中只是运用传统的演示手法,通过亲自演示呈现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流程,但是这种单纯的实验展示方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操作能力的高低、实验的难易程度、现象展现得明显与否等都对展示产生了直接作用,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呈现的效果以及学生兴趣的调动[3]。

(二)实验材料使用局限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启用丰富的实验材料,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生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让科学知识的传授变得更加自然。但是目前由于已有实验器材以及教师思维等阻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化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类型较为局限,对高效实验活动的开展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科学课《饮料罐的故事》中,很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展示了铝片等不同的金属材料,通过不同金属软硬等性质的比对来让学生对铝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认知身边的金属材料,但是这种简单的实验与展示不能够深化学生对科学的情感认知。

(三)学生参与程度较低

在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担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以及考虑到安全问题和教学进程等问题,往往不愿意让学生真正参与化学实验,只是通过一定的距离观察来开展教学活动。

这种隔离式的实验操作对开展互动性的化学教学极为不利,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不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接影响了化学实验作为方法论指导功能的发挥。

(四)忽视实验总结反馈

总结反馈指的是小学生在观察、记录化学实验的基础上,从自身认知的角度出发开展的归纳分析、深入理解活动。总结反馈可以通过现场反馈、实验报告书写等多种形式开展,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高效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很多科学教师在开展完化学实验之后,只对简单的化学现象进行解释,并没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不仅不利于了解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知情况,还对学生科学思维的拓展造成了阻碍。

三、消除小学科学课中化学实验问题的对策

(一)生动展示实验

生动的实验展示方法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还能全面地展示化学现象、化学流程的每个细节,为小学科学教学增添更多的精彩。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讲授法、多媒体展示法、演示实验法等多种实验方法,将生动的语言与直观成果、实验的细节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为小学生打开科学的奇幻大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中,教师就可以将演示实验法、多媒体展示法这两种实验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展示的生动性。在演示实验法运用的过程中,先拿出预先准备好的材料:用餐巾纸包好的土块,用力用手一握,让学生观察餐巾纸是否出现潮湿斑迹、颜色变黄等变化;再将土块放入盛着自来水的烧杯中,组织学生观察土块刚放入时和放入一会儿之后的变化;再用玻璃棒顺时针搅拌,一边搅拌、一边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并且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展示。随后再停止搅拌,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耐心观察5分钟。在多媒体展示法的运用上,由于土壤的研究需要运用到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等不同的实验器材,通过燃烧土壤来观察实验现象,因此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6]。对此,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展示,并且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孩子们观察不同的土壤,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二)丰富实验内容

教师必须打破小学科学书籍与课堂的禁锢,分析小学生兴趣爱好与操作能力,联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设计各种类型的化学实验,增强学生对小学科学的情感认知。

例如,“口香糖去哪里了”小实验:口香糖、巧克力等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零食,很多孩子都听过父母的唠叨:“口香糖不能咽到肚子里去”“巧克力不能吃多,会长蛀牙”。在这次试验中,我们将口香糖、巧克力作为实验材料,先让孩子们嚼一颗口香糖,然后再让他们嚼一块巧克力,将两种零食放在一起嚼,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逐渐感受到口香糖“嚼劲”的消失。随后提出问题,如吃完口香糖能随便丢弃吗?口香糖粘在地上会产生怎样的坏处?有什么方法可以清除地上的口香糖?在实验总结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对巧克力溶解口香糖的神奇效果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同时还能够结合现实生活、生态环保等多个角度对口香糖有正确的认识,并努力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实际操作

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操作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小学生参与性、能动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此,教师应该通过有序的组织和引导,鼓励学生运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开展独立的或者是合作式的化学实验,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实验现象,在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共同进取的实验精神。

以“明星牙膏大PK”的实验活动为例。在实验准备阶段,让孩子们自己准备四个杯子、四个带壳的熟鸡蛋(颜色大小相似)、一瓶可口可乐、四支牙刷和不同品牌的牙膏共四支;在实验开展阶段,引导孩子们在鸡蛋的壳上均匀地涂刷四种品牌的牙膏,在五分钟之后清洗掉,并且在每个鸡蛋的外壳上做好记号;随后,学生再向四个杯子中倒上半杯可乐,将涂刷清洗好的鸡蛋分别放入杯子中,仔细观察鸡蛋壳表面发生的变化;十分钟之后,学生们将四个鸡蛋取出,先两两一组、互相碰撞,进行“淘汰赛”,最终选出最为坚固的鸡蛋,涂在鸡蛋壳上的牙膏也在这场“大PK”中取得胜利。这种经由学生实际操作的实验能够让孩子们对保护牙齿、碳酸饮料对牙齿的腐蚀性等有着更为直观的认知;实验后,鼓励孩子自己总结实验的不足,对鸡蛋品种、厚度、浸泡的时间、碰撞力度等实验变量进行思考[5]。

(四)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书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对于小学生获取新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使用到的化学器材、每一个化学现象以及对实验的反思等诸多内容进行及时的记录,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分析;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实验报告的审阅与批改,从而提高对化学实验反馈的重视程度,为后续实验活动的开展奠定稳定的基础[6]。

以“薯片为什么不能多吃”的实验为例,在经过一系列实验之后,孩子们对于实验的准备、步骤以及现象都有了深刻的认知,且从实验中认识到为什么不能多吃薯片,也对垃圾食品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实验器材、實验介绍、实验流程、实验感受”等多个角度入手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完成后,挑选出优秀实验报告,对报告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与解释,并且让一些科学意识强、实验态度好的孩子上台讲述自己对实验的看法。

参考文献:

[1]宋天乐,康玉忠,关燕.开发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化学实验资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04(6):36-38.

[2]彭博.小学科学化学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3]胡晋平.小学科学课实验创新之我见[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2):118.

[5]李文英.小学科学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 2011(5):200-200.

[6]陈卫,邢宏龙.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化学意识的培养[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8(02):92-94.

猜你喜欢

口香糖科学课化学
难忘的科学课
口香糖
口香糖不见了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口香糖瓶的改进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口香糖危机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