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紧张区”,为校园欺凌亮红灯
2020-05-03周芳元
周芳元
对于校园欺凌,单一的道德要求或单一的法律制裁难见成效,怎么办?为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设置“减速带”,引入“紧张区”,能有效防控校园欺凌。
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会变得紧张起来?受到舆论的谴责或者良心的谴责时。为此,将学生行为划分为道德区、“道德紧张区”、法律区三个区域。“道德紧张区”可有效警示行为不良的学生,警示不见成效后,还可以对进入“道德紧张区”的学生进行集中教育,促其改正。
学校可成立以学生代表为主的“道德紧张区”委员会,代表均由各班学生民主推选,要求品学兼优,服务意识强,在学校教育处的领导下开展日常工作,设有独立的章程,订有详细的制度,按章程和制度负责“道德紧张区”委员会的“审判”工作。整个过程,参与的学生个个能受益。违规者受到相应惩罚“悬崖勒马”,“道德紧张区”委员会代表们能在工作中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秉持公道,坚定自己的决心和信仰。对于学校而言,有利于维护校园安全,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道德紧张区”的设置,让学生之间产生的问题通过学生解决,充分发挥了同伴互助功能,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施害者和受害者印象最深刻,把事情的真相通过学生的调查呈现出来,引入相对威严的处理,一切都以章程和制度来办,让学生在模拟法庭中接受相关教育。施害者除了接受“道德紧张区”委员会的“审判”外,还要承受相应的规章制度的惩罚,其效应是多重的:进入“道德紧张区”难免心中惊慌,在接受“审判”的过程中理屈词穷而問心有愧,受到惩罚后又心有余悸。从学生的视角去教育学生,正反势力针锋相对,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为施害者打预防针,为受害者讨回公道,不仅化解了矛盾,还拓展了维权途径,强化了自律意识。
“道德紧张区”的设置,既强化了道德教育,又加强了法治教育,既警示了学生,又突出了法律的威严。学生实施校园欺凌之后,要接受“道德紧张区”委员会的“审判”,道德和法律意识得到强化,能有效将学生的不良行为扼杀于萌芽状态之中。“道德紧张区”的设置和委员会的工作流程类似于法庭,可以有效阻止校园欺凌朝违法犯罪方向发展。
“道德紧张区”的设置,需要保护学生的隐私,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坚持适度原则,既要守护道德与法律的威严,又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效引领学生进行深刻反思。一般不宜公开处理,关键在于加强过程性管理与评价,不侵犯学生隐私权,不能为学生贴上不良影响的标签。
校园欺凌,关键在于防范,“道德紧张区”的引入,可以为校园欺凌行为亮红灯,既警示施害者,又教育进入红灯区的学生,从而让校园欺凌消失在萌芽状态。
(作者单位:湖南省浏阳市浏阳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