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效果评价
2020-05-03罗伟炎陈俏花张群秋沈敏张健李丽芬胡雅琴
罗伟炎 陈俏花 张群秋 沈敏 张健 李丽芬 胡雅琴
【摘要】 目的:分析研讨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从2017年9月1日-2018年12月30日在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居民中抽取800例进行讨论。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组,其中400例接受常规服务(对照组),另400例接受中医“治未病”服务(研究组)。观察比较干预效果,如患者心理状态、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状况等。结果:研究组患病率(8.75%)低于对照组(1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评分、疾病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敌对率(8.00%)、急躁率(6.25%)、焦虑率(5.25%)均低于对照组(17.00%、18.50%、1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治未病”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可显著降低疾病发病率,提升服务满意度和居民疾病知识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社区 卫生服务 治未病 公共服务
doi:10.14033/j.cnki.cfmr.2020.01.0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01-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effect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 Method: From September 1, 2017 to December 30, 2018, 800 residents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ta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discussion. They were grouped by random numbers, 400 cases received routine servic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ther 400 cases receiv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service (study group).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such as psychological state, satisfaction, knowledge of disease and so 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 The prevalenc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8.75%, lower than 19.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satisfaction and knowledge of disea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hostile rate (8.00%), restlessness rate (6.25%) and anxiety rate (5.25%)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17.00%, 18.50%, 19.00%),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sease, Improve service satisfaction and residents disease knowledge rate,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Cure not ill Public service
First-authors address: Longg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Central Yuech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of Shenzhen City, Shenzhen 518172, China
“治未病”屬于疾病预防思想,主要内容包含既病防变、未病先防两个内容,此为中医理论中影响力较大的一种学说,将个体作为中心,且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社区服务中。中医“治未病”目标为人民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1],重点在于预防保健,根据社区居民实际状况,实施心理辅导、生活干预、健康宣传等措施,让其可更好地了解病情、理解疾病,进而降低疾病发病率,确保居民生活质量优质,心态良好。调查表明,从2007年开始,医学界广泛重视有关中医“治未病”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等,各单位、各地区也逐步应用此点,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此,本研究纳入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站2017年9月1日-2018年12月30日服务的社区居民800例,分组讨论中医“治未病”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站2017年9月1日-2018年12月30日服务的社区居民中抽取800例进行讨论。排除标准:(1)精神、智力异常;(2)中途脱落研究;(3)非社区常驻人员,流动性较大;(4)合并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男205例,女195例,年龄28-54岁,平均(36.8±2.6)岁;研究组男208例,女192例,年龄27~55岁,平均(36.5±2.5)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居民均知晓此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后实施。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卫生服务,给予饮食指导、医学保健服务。研究组接受中医“治未病”社区服务干预,具体为:(1)未病先防。定期为患者做健康宣讲,预防重要疾病,指导其养生保健,讲解常见疾病特征,并根据实际例子,宣传预防疾病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并讲解中医“治未病”的优势。(2)体质辨识。对各居民做健康指导,并请中医医生免费辨识居民体质,根据其体质指导其生活和饮食。但是实施前,需给予居民科学、必要的心理沟通和疏导。(3)中医“治未病”用于慢性高危人群中。中医“治未病”理论用愉悦精神、适宜运动、调理饮食等养生保健手段和方法,达到降低或消除心理精神压力等因素对身体的影响,让人处于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实现“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目的,发挥了邪不可干,正气存内的疾病预防作用。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重点对象包含重度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患者。责任护士严格指导其规律、科学运动和饮食,加强宣教疾病知识,定期监测其体征指标,并在社区服务中心为其提供免费体征检测。(4)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社区女性生殖保健中。护士指导孕期女性做好保健,向其强调着宽衣、慎起居、慎房事,孕后防避风寒、静养坐月,预防“月子病”等,加强卫生保健指导,与其沟通,让其保持心情乐观、开朗,合理调理脾胃,确保饮食习惯和规律良好。整个孕期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5)中医“治未病”用于社区健康教育中。社区健康教育的单位为社区,其目的为促进居民身体健康,面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实际健康教育中,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中医“治未病”思想紧密结合,指导居民用药、心理调节、膳食搭配、运动养生、起居养生等,并将其融入健康教育中。将日常生活健康小知识、慢性病、多发病、常见病等制作为小处方或知识简报免费发放给社区居民,每月举行1次健康知识讲座,整个宣教中将“中医治未病”贯穿其中,将疾病扼杀的萌芽期。针对已患病者,正确引导和教育其用接受配合治疗,为其提供针灸按摩、饮食食谱知识,以辅助性提升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和疾病知识知晓调查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和疾病知识知晓评分,满分均为1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满意度及疾病知识知晓程度越高。统计其随访6个月内患病率,并用心理调查表评估居民心理状态,包含敌对、急躁、焦虑等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病率比较
研究组患病率(8.75%)低于对照组(1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评分、疾病知识知晓评分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评分、疾病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兩组心理状态比较
研究组敌对率(8.00%)、急躁率(6.25%)、焦虑率(5.25%)均低于对照组(17.00%、18.50%、1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中医“治未病”理论出自《黄帝内经》[2-3],指用预防治疗或预防的方式,降低疾病发病率,控制已患病患者病情发展,进而达到“预后防复、既病防变、未病先防”的目的。临床实践证实[4-5],中医“治未病”理念提升了人们防治疾病的意识和了解度,增强其身体素质,节省医疗成本,降低疾病发病率[6-7]。所以,随着人们亚健康问题和老龄化问题严重,近年来,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医学界得到了重视和应用[8-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病率8.75%低于对照组19.00%,其心理状态和疾病病知识知晓、满意度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将中医“治未病”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可控制疾病发病率和疾病复发率。首先,在实施中医“治未病”过程中,组织做好宣传教育,普及有关疾病和中医“治未病”的相关知识,增强居民自我保健能力和自身健康重视度,通过宣讲“治未病”的重要性和宣传疾病知识[11-12],促进其养成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习惯,尽量降低影响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其次,让专业中医医生为其免费辨识体质类型,并按照其不同体质,指导其日常膳食、保健、运动等,此也可加大各居民对其体质类型的知晓率,通过平日生活习惯等,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调节身体平衡,未病先防,达到改善健康水平的目的,预防疾病。
综上,将中医“治未病”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可显著降低疾病发病率,提升服务满意度和居民疾病知识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正刚,陈燕.长沙市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2):1-3.
[2]郭丽君,鲍勇,沈婉婉,等.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技术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5):1213-1217.
[3] Schoen M E,Xue X,Wood A.Cost,energy,global warming,eutrophication and local human health impacts of community water and sanitation service options[J].Water Research,2016,109(1):186.
[4]郭建恩,高飞,高占华,等.河北省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及发展策略[J].世界中医药,2017,12(6):1460-1465.
[5] Bulaya C,Mwape K E,Michelo C.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Community-Led Total Sanitation for the control of Taenia solium cysticercosis in Katete District of Zambia[J].Veterinary Parasitology,2015,207(3-4):241-248.
[6]杨琼玉,李洪亮,刘春华,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32(1):36-38.
[7] Armelle F,Virak K,Christian S.Ivermectin Treatment and Sanitation Effectively Reduce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Infection Risk in Rural Communities in Cambodia[J].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2016,10(8):e0004909.
[8]聂欢欢,孙炜,鲍勇.上海社区居民治未病认知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10):1428-1433.
[9]张金玉,王志伟,杨曼茹,等.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4):560-562.
[10]张冀东,刘琦,叶培汉,等.基于“中医+”思维促进中医治未病学术的传承与创新[J].湖南中医药大学學报,2017,37(2):133-136.
[11]徐经世,李艳,赵进东,等.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理论溯源与实践思考[J].中医杂志,2016,57(16):1351-1354.
[12]孙静,常凯.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建议项目调研分析[J].中医杂志,2015,56(20):1731-1733.
(收稿日期:2019-08-20) (本文编辑:马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