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危孕产妇管理中妇幼保健信息化的应用及对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

2020-05-03陈婉真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死亡率

陈婉真

【摘要】 目的:探讨高危孕产妇管理中妇幼保健信息化的应用及对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妇幼保健信息化实施前2017年1-12月

收治的80例高危孕产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妇幼保健信息化实施后接收的80例高危孕产妇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度及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结果:研究组高危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孕产妇管理中实施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可显著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同时还能提升高危孕产妇满意度,效果理想,可考虑推广。

【关键词】 高危孕产妇管理 妇幼保健信息化 死亡率

doi:10.14033/j.cnki.cfmr.2020.01.0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01-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formatization in high-risk maternal management and its impact on maternal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Method: A total of 80 high-risk maternal receiv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formatization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80 high-risk maternal receiv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formatization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model. The satisfaction and maternal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high-risk maternal mortality rate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 the management of high-risk maternal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maternal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high-risk maternal. The effect is ideal and can be extended.

[Key words] High-risk maternal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Morta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 Quan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Quanzhou 362000, China

高危孕产妇是指孕产妇患有各类妊娠并发生或者患有急慢性疾病,或因社会、环境等不良因素使孕产妇出现的高危妊娠状况[1]。高危孕产妇其胎儿易出现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畸形、死亡等状况。在高危孕产妇临床中,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对高危因素及时控制,可有效避免孕产妇、胎儿死亡[2]。如何为高危孕产妇提供全面、高效的护理管理服务,已成为妇产科的临床重难点。为了强化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工作,探討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对高危孕产妇管理中应用妇幼保健信息化,并对该管理模式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于2018年1月开始在高危孕产妇管理中实施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将实施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前(2017年1-12月)收治的80例高危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后(2018年1-12月)接收的80例高危孕产妇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1)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高危妊娠[3];(2)精神功能正常,具备交流沟通学习能力;(3)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及血液循环系统无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者;(2)中途退出本研究者;(3)心肝肺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4]。对照组年龄25~39岁,平均(32.3±1.4)岁;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38例;孕次1~3次,平均(1.5±0.2)次;均为单胎妊娠;高危类型:23例妊娠高血压,28例不良产史,29例瘢痕妊娠。研究组年龄24~38岁,平均(32.1±1.2)岁;其中初产妇44例,经产妇36例;孕次1~3次,平均(1.6±0.2)次;均为单胎妊娠;高危类型:25例妊娠高血压,24例不良产史,31例瘢痕妊娠。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孕产妇及其家属均悉知本研究内容,表示自愿同意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方法如下:对高危孕产妇监管主要应用专人专册负责制。高危孕产妇被限制只可在高危妊娠门诊挂号,高危妊娠的评定主要由门诊主诊医生负责给出,再由负责护士统一登记管理[3]。

1.2.2 研究组 研究组采用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模式,方法如下:(1)完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将笔者所在市、区进行联网,全市建立互联网妇幼保健信息化平台,将该信息平台贯穿至整个孕前、围产期保健、孕产妇就诊、儿童保健等各个环节[5]。(2)完善信息管理。分级管理妇幼保健信息,可依据区、镇、村进行分级,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高危孕产妇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依据具体信息反馈把高危孕产妇进行分色管理,分别设为红、黄、绿、橙、紫,便于对其进行筛查、分级、管理、转诊、追访[6]。(3)对高危孕产妇开展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高危孕产妇的相关信息管理由市保健所负责,对该平台的安装、应用等开展知识、技能学习、培训。(4)信息管理工作的保障。不定期妇幼保健信息化平台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可通过现场指导、网络、电话等方式结合进行,及时找出平台管理中潜在及出现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纠正整改[7]。利用电视、网络、短信等信息手段,来强化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工作,达到提升孕产妇依从性、知晓率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高危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于产后半年内随访统计对比。(2)比较两组对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应用笔者所在医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80分表示非常满意,60~79分表示比较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于产妇出院前对产妇或其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危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对比

研究组高危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对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既往应用的纸质信息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纸质资料不但浪费资源,不够环保,且易丢失,还会使孕产妇隐私泄露,还会加大医护人员工作量。既往高危妊娠门诊仅在每周固定一天开放,日接诊量可达60人次,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颇高,不能满足患者迫切诊疗的需求,导致医患纠纷发生率增高[8]。此外,提醒患者至院复诊工作较为繁重,还需确定复诊日期、查找核对号码、需逐个电话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大量消耗耗医务人员的时间精力,且无人接听电话的情况时有发生,追踪效果不理想。患者在住院分娩阶段,需对患者的门诊信息、住院信息等进行重新整理建册。产后复诊时除登记围产保健手册外,还需查找既往登记信息及附加记录。该传统模式下,高危孕产妇管理的连贯性虽可努力达到,但不保证效率[9]。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扫描条形码,孕产妇信息不会丢失。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实现了孕产妇信息在全市范围内的共享,对高危孕产的筛查及时、准确,便于及时诊治、干预,提升了系统的规范性[10]。

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高危妊娠管理是围产保健的重点工作,加强信息化管理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11]。所以,每例高危孕产妇都有必要进行管理。本研究显示,研究组高危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妇幼保健信息化的应用对高危孕产妇管理对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提升孕产妇满意度的积极意义。

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妇幼保健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手段使妇幼保健工作得以实现,能使妇幼保健信息中蕴含的大量资源被利用,利于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可使管理系统操作简便快捷,医生仅需具备电脑操作基础,通过电脑即可进行管理工作,同时系统升级维护也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不会对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12]。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省去了医护人员烦琐的手工登记工作,不但节省了纸张,还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为卫生部门进行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了及时的数据信息。

综上所述,在高危孕产妇管理中实施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可显著降低孕产妇、围产儿的死亡率,同时还能提升高危孕产妇满意度,效果理想,可考虑推广。

参考文献

[1]董晓静,常青,李力,等.重庆市危重孕产妇预警管理、救治和转诊系统构建与实施[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52(5):103-107.

[2]隋梦芸,曹晓琳,李玉刚,等.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建设评估及政策建议[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8):6-11.

[3]王红燕,冯素文,谢臻蔚,等.孕产妇盆底功能康复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7):35-39.

[4]张为远,邹丽颖.加强高龄孕产妇管理保障母兒安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8):505-507.

[5]张雪,齐庆青,刘凤洁,等.年龄对经产孕妇孕产期健康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3):107-110.

[6]陈敦金.加强孕期和产时管理降低中国死胎发生率[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2):801-804.

[7]孟利平,李建梅.高危妊娠管理模式探讨及效果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85(6):120-122.

[8]姚海宏,曹黎静,高新跃,等.新媒体对孕产妇健康教育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25(11):70-72.

[9]丁腊春,刘朝鸣.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孕产高危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2018,52(11):336-338.

[10]张雪,齐庆青,刘凤洁,等.年龄对经产孕妇孕产期健康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3):107-110.

[11]杨金菊.高危妊娠的的发病率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8,26(11):78-80.

[12]马常兰,王燕,连燕舒.248例高龄经产妇围产期结局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12):2250-2252.

(收稿日期:2019-11-15) (本文编辑:桑茹南)

猜你喜欢

死亡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睡眠时间越短,死亡率越高吗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中国人口死亡率建模比较及长寿风险度量
卫健委: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7岁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恶性肿瘤死亡率
瘦与长寿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的临床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