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外归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

2020-05-03庄岚倪王玲

青年与社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爱国情

庄岚 倪王玲

摘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批中国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制定了阻挠中国知识分子归国的政策。面对阻拦,归国心切的海外知识分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抵抗活动,这些活动充分体现出海外知识分子的爱国情。研究建国初期海外归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对于新时代中国国内外青年学生的爱国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外归国知识分子;爱国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批中国的海外知识分子放弃国外优渥生活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这种壮举体现了中国海外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情,弘扬建国初期海外归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海外知识分子的艰难归国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的海外知识分子纷纷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但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麦卡锡主义的盛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在美国,一心归国的海外知识分子被美国当局警告:“不得离开或者企图离开美国”,否则“将被处以5000美元以下的罚款或是不高于5年的徒刑,或是二者兼施”。1950年准备回国的钱学森,其全部行李遭到美国海关非法扣留。随后美国联邦调查局又将钱学森非法逮捕,关押于特米亚岛拘留所,毫无人道的折磨,使钱学森的体重在短短十几天减轻了30磅。为营救钱学森,加州理工学院的师生足足征集了1.5万美元的保释金才将其保释。钱学森在此后的五年中一直生活在美国移民当局的监视之下,诸如此类的事件还有很多,在“黑名单”上的留美知识分子,大多处于特务的监视之下。在台湾,国民党为争夺中国海外知识分子反攻大陆而不择手段。首先,进行虚假宣传。为使海外知识分子对共产党产生不信任感,到处传播虚假信息。如,编造归国知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跳楼自杀等消息,企图打消海外知识分子回到大陆的决心。其次,破坏学生运动,开展劫人计划。如,在海外知识分子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学生晚会中,一些亲蒋暴徒闯进学生大会,将五星红旗撕毁,破坏学生活动。当时在海外还传播着这样的消息:“国民党政府准备在海上拦截回归大陆的知识分子”。最后,利用富有盛名人物的影响力吸引中国海外知识分子赴台工作。1950年8月,归国途中的赵忠尧被关押进日本监狱,台湾驻日代表团对其软硬兼施,利用傅斯年的来件劝赵忠尧赴台湾,但赵忠尧仍坚持回大陆。

面对美国的阻拦和台湾当局的破坏,归国心切的海外知识分子展开了一列抵抗活动。如团结在美知识分子。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阻挠,李恒德等海外学生团结起来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并向美国民权保障协会和联合国求助;写公开信,获取舆论支持。汪闻韶等人同美国移民局沟通无望下,同在美知识分子商讨决定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写公开信。8月,汪闻韶同其他留美学生签署的公开信经美国《环球日报》等多家媒体披露,引起国内外重大舆论。与此同时,梁晓天等留美学生则凑钱买印刷机,将公开信印刷散发到美国各个阶层,揭露美国当局侵犯人权的行为,获得美国大量进步人士的同情和支持;向中国政府求助。为将在美知识分子的实际情况传递给国内,师昌绪求助印度大使馆的一位青年外交官,将信件转交中国政府。钱学森摆脱特务监视,将信件邮寄至比利时亲戚家,几经周转后转寄到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手中。这些信件后来成为日内瓦谈判中美国阻挠中国知识分子归国的重要铁证。归国路十分曲折,但海外知识分子的爱国心、报国志,始终坚定不渝。他们的行为充分体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外归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他们向世人庄严宣告了海外知识分子的归国决心:不管路途多艰难,海外知识分子都愿意为归国报效祖国而奋战到底。

二、海外歸国知识分子爱国情感的构成要素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海外知识分子放弃国外优越生活,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搞建设,都离不开这一情结:爱国情。爱国主义它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历史的,它包含着具体的要素。

(一)报效祖国的贡献意识

自近代中国的大门被炮火打开,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都在积极寻求国家的救亡之策。五四运动前,他们认为学习西方的军事和政治就能拯救国家。五四运动后,则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用科技改造落后的中国,抵御外国侵略,就能拯救中国。如何学习和利用这些先进科学技术?除了引进来,就是走出去。为此国家派遣大量留学生走出去。这些学子怀抱着报效祖国的贡献意识,背井离乡,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他们出国的目的就是要救国。严东生是我国无机材料方面的科学家。他曾说过:立志为中国的建设发展而献身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理想和美德。面对国内豺狼当道,及其混乱的局面,钱学森在登上前往美国的邮轮之时,暗暗发誓:到美国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等日后回国为祖国效劳。可见,学成归来,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做贡献,是近代以来这些海外学子的共同愿望。

(二)关心国家的责任意识

从古至今,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比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无不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责任心。近代以来,经历了民族战争和国内战争的中国积贫积弱,因此这一时代的知识分子有着建设国家的强烈责任心。1945年,汪闻韶在大西北做水稻需水量实验时亲自体察到我国贫困地区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恶劣后,内心充满强烈的责任感:一定要让中国的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也是日后他在国外学成归来的一个强大动力。华罗庚在归国途中,路经香港的时候发表了一封致留美知识分子的公开信,信中提到,“我们应当认清:我们既然得到了优越的权利,我们就应当尽我们应尽的义务,尤其是聪明能干的朋友们,我们应当负担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前巨大的人民的任务!”由此可见,正是这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国家责任意识,促使了大批海外知识分子义务反顾的回到新中国参加建设。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新中国成立初期归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出国时国家正处于苦难时期,他们大多数人是抱着振兴中华的目的而外出求学。当时中国国际地位低下,海外求学的知识分子普遍受到歧视和刁难,生活中和学习中的不公平待遇,使海外知识分子的民族自尊心更加强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的是火箭飞行专业的研究,当时他已算是功成名就,完全可以留在美国。但是,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出兵援助朝鲜,钱学森看到他所研制的火箭成果却被美国政府用来威胁新生的共和国。他意识到,他在火箭飞行领域所作的成果无非是帮着美国加强他的霸主地位,这个曾经作为反法西斯同盟一员的美国,如今却实行着敌视中国的政策,他们反共反民主,对新生的中国极尽破坏。美国的种种行为使钱学森心中产生了一股难言的屈辱感。回到中国去,投身新中国建设,成为钱学森被监禁在美国5年中的坚定信念。对于在国难中成长,受过歧视的这一代人,他们更能体会到祖国命运是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这一切都使他们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企盼。

(四)鲜明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虽然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但几千年来,大家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情感深深的融入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对于身处在异国的海外知识分子,这种情感更加强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和美国是反法西斯盟友,多数的美国人对中国人都抱有一种同情心,但他们并不了解中国人,他们对中国人还停在留辫子,裹小脚的印象之中。在那种环境中,中国人很少能融入美国的社交圈,这使他们时刻认识到自己是中国人。新中国成立后,海外知识分子放弃国外优越生活回国参加建设,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曲折,仍坚持为国家做贡献奉献一生。改革开放后,曾有外国学者问过他们,如果当初留在国外,他们的成就可能更多,会不会后悔回国。但他们认为,在国外工作始终是帮别人打工,在中国不一样,这是在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在为自己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奋斗。

三、弘扬归国知识分子爱国精神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国内外知识分子的一起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出国留学潮。根据CCG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中显示,随着中国这几年的发展,较之以前的“人才外流”,现今很大程度上已转变为“人才回流”。出国留学人员的回国规模在不断扩大。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团结海内外知识分子共同投身于中国的新时代建设,是我们必须要弄清楚的。弘扬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外归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有利于激发新时代海内外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报国志。

(一)激发新时代国内青少年的爱国情,报国志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今我们能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有专业教师的指导,都离不开我们建国初期海外归国知识分子的贡献。钱学森、赵忠尧、邓稼先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努力使我国导弹、原子弹顺利研发,大幅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变了我国受美国核武器威胁的状态。经历了多年的民族战争和国内战争,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度处于停顿状态,科教事业的发展远远落后西方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归国知识分子填补了我国教育领域的空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我国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这批归国知识分子的努力,让我们中国的新生代在和平、稳定、安全的环境中成长。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他们的回答往往很简单,因为爱国。只有经历过战争年代,亲眼见过祖国满目疮痍的人,才会深刻明白祖国的命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新时代,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胜利,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知识分子的团结努力,承担起作为一名中国人该承担的责任。弘扬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一辈归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激发国内青少年的爱国情、报国志是十分有必要的。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如,家庭、学校、群团组织、社区、网络媒体等都是培育青少年爱国情、报国志的重要途径,而建国初期归国的海外知识分子,则是青少年了解爱国情、培养报国志的最好的典范。21世纪以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仰望星空》等多部影视剧,更是能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爱国情。

(二)燃起新时代海外留学生的爱国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新留学政策的确立,大批青年学生选择海外求学。近几年,出国学生的年龄更趋于低龄化,这批青少年的价值观世界观并未成熟。由于东西方文化、习俗、制度的不同,很容易使这些低龄化的学生陷入迷茫区。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2018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建国初期的归国知识分子同当今时代出国的学生一样,都感受到东西方文化、制度、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巨大差异所带来的震撼。也许是出国背景的不同,建国初期的海外知识分子,经历过国破家难的深切痛楚,使得他们格外爱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共和国。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国,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之中。如今,中国步入了新的时代,我们成长于一个稳定的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国家的危难,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与国家血脉相连,祖国国际地位的高低,综合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我们在海外的权益。也门撤侨,利比亚撤侨,诸如此类的事件,最能体现我们与祖国的关系。因此新时代的海外知识分子更应关注国家的发展,力所能及的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我们有着同样留学经历的老一代知识分子更是值得新时期海外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对于如何进一步激发海外学生的爱国情,可以从以下两个阶段着手。出国前,通过高校和留学机构来培养出国学生的爱国情。出国后,则可以通过大使馆,留学生同学会和爱国组织来进行教育。在人才竞争的新时代,我们更要激发广大留学生的爱国情和报国志,学成归国后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如今,我们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的努力。弘扬建国初期归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有利于鼓励我们海内外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者学成归国,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 华罗庚写给留美同学的公开信[N].大公报,1950-03-04.

[2] 华罗庚等.爱国与信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3] 李定国.华侨爱国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4]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建国初期留学生归国纪事[M].北京:中国文史资料出版社,1999.

[5] 齐卫平,周谷英.建国初期海外知识分子的爱国情结[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

[6] 于杰.海外赤子[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3.

[7] 高德胜.张雅卓.如何对中国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中国教育报,2017.

作者简介:庄岚(1964.12- ),女,汉族,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長春理工大学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业,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倪王玲(1993.6- ),女,汉族,江苏启东人,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业,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猜你喜欢

爱国情
熠熠生辉的爱国情
一片赤子心 满腔爱国情——记美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吴有义
“千人剪纸”剪出爱国情
论李清照的才情、爱情与爱国情
爱国情
盛典回眸:将“爱国情”转化为“奋斗行”
吊屈原
悠悠爱国情:领略非遗文化中的魅力中国
播种爱国情 培育赤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