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启发式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2020-05-03杨福英
摘 要: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加突出素质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孤僻,通常表现在自我意识太强,但在很多复杂的问题面前,人的力量是远远小于一组相互劝勉,相互合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意见和建议。合作的形式不仅可以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师生、生生彼此之间互帮互助,致力于共同提高学习的效率以及更好地掌握知识。实际教学中也发现合作学习的一些问题,譬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尚且无法体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因此,笔者提出交互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并尝试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中,希望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互助;地理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应当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人”地位,教师只是充任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合作者。合作学习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
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主要意义在于通过转变传统“授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通过协作学习获取地理知识和基本地理技能,消除学生的恐懼心理,可以应用自己的知识,真正体验学习地理有用的生活乐趣。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合作学习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合作学习能够使师生、学生之间相互弥补对知识的认知不足之处,相互启发碰撞出新思维和新思想,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二、 启发式合作学习
启发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针对难度较大的知识点,通过创设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情境诱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该模式,教师可以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提取,有计划、有目的地提供一些文字、符号、表格或者图像等引导性的学习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引入教学主题。高中地理教材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内容,具有逻辑性、科学性以及抽象性等特点,部分知识点较为抽象、较难理解,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往往针对教学难度比较大的内容,运用启发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加深对知识的探索挖掘。该模式应用的流程图1如下所示:
图1 启发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流程图
(一)情境启发,吸引兴趣,唤起合作意识
直接进入学习主题“开门见山”式的直白教学,未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课堂氛围较为低沉,缺乏活力。因此在启发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创设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通过讲授故事、观看视频等途径营造教学情境,或者通过课堂演示、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等方法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知识。
例如在讲解高一地理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部分知识时,可以播放《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的精彩视频导入新课,利用典故《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上方谷”中,用火攻之,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的命。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么为什么天会在这紧要关头下雨呢?设计一个情境。情境介绍完之后,启发提问学生:将学生代入情境中思考“这场雨难道真的是天意吗?”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经验思考一下,同桌或者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这和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热力环流有什么关系吗?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第30页的四个活动任务,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水到渠成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唤起合作的意识,因此在合作讨论交流中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得到保证。
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开发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巧设问题,层层递进,引导有效合作
在高中地理中遇到难度适中的疑难点时,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推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首先可以让学生熟悉一下书本内容,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通过提问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理解和掌握的新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深层次思考问题,适当的“点睛式”点拨提升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并进行合作交流,全面剖析问题。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与地球运动有关的地理现象,在他们的生活中日夜变化,创设启发性问题:世界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是没有白天或者没有黑夜的呢?是什么导致了昼夜交替的产生?时差是什么?四季为什么会变化?不同的季节为什么天上的星座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产生酷暑、严冬?为什么夏天日出较早、日落较晚,而冬天却不一样呢?闰年为什么是每隔四年一次呢?诸如此类大量的问题抛给学生,请他们试着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思想再进行思维的汇总,他们肯定能说出一点但说不详细,这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成功引入课题。
通过建立一系列递进式的体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的常见问题和小难点的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和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不给学生抛出难题,而是在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不断地抛出带有引导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也推动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三)点拨释疑,启发诱导,推动合作开展
学习地理不是盲目地做题,当遇到重难点、易错点时,教师适时点拨释疑,一步步启发诱导学生解决所遇到的疑难知识点,这是地理课堂中的提升环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有效地推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当学生遇到“瓶颈”的思考时,教师应适当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激发学生消化小而难的要点,在相应的基础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再组织开展综合的合作探究活动,保证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教授“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部分知识时,专门设计了一个“我有疑惑,请你帮帮我”的疑难释放环节。在讲解大气受热过程时,先让学生阅读书本第28页的图和相关文字内容,对大气的受热过程不理解知识点提出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收集问题,在疑难释放的环节提出问题,可以请同桌回答自己的问题或者指定任意同学或者老师帮助回答问题。在进行这一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好像提出的问题能把对方难住就很有成就感,也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多难度适中,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或者我偶尔的启发就可以解决。笔者记得其中一位学习较为认真的女同学在练习中看到了烟雾可以防止霜冻,就在疑难释放的环节提出让她后桌一个睡懒觉的男同学回答,这个问题他一时没答出来,于是请求其他同学的支援。一时间大家的吸引力都被吸引过来了,一部分学生大概想看这位男同学回答不出来的尴尬表情,绝大多数同学还是希望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小声的讨论声也在学生之间悄悄进行。看到学生略有疑惑的神情,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应该往大气辐射这方面思考,最后在汇集了多位学生的合作探讨之后,最终学生终于理解原来是浓烟中的二氧化碳和粉尘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导致大气逆辐射加强,所以浓烟可以防止霜冻。
(四)师生双向交流互动,共同进步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彼此解答问题,把这些问题在组内互动交流,尝试解决,生问生答,回答不出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遇到疑难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通过让学生设计问题,在组内互动讨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因此,在地理互动合作学习教学中,也要注重鼓励学生善问、多问、多思、多辩,鼓励学生回答、敢答、敢辩,既省时又高效,并能完美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表達自己见解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完成任务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高中地理是一门学科性较强的科目,地理启发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紧密地联系实际生活。首先,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或者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合作意识;其次,在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之后,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的带有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难度适中的疑难点,基本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最后,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之后,针对学生理解较有难度的重难知识点时,教师通过从旁适当的点拨释疑,启发学生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再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学会主动的思考、学会共同合作,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生活中的人与地、人与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地理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志学,何君辉.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10):29-31.
[2]许佳.“合作、活动与交流”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3(4).
作者简介:
杨福英,福建省漳平市,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