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研究
2020-05-03郭凯
郭凯
摘 要: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协同育人”指的是两者的协同创新、同向同行、1+1大于2,最终形成高校“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构建协同育人的路径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建立有效机制,加强两者协同;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建立学生党建导师制;重视同龄人的正向引领;改革创新教育形式;整合内外环境力量等。
关键词: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党的建设的重点工作,这两部分工作深化改革并协同育人有助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如何做好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断和思想。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二者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之中,且呈现出协同创新、同向同行、1+1大于2的特点。协同育人是基于协同论而提出来的。协同论告诉我们,系统能否发挥协同效应是由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组分的协同作用决定的,协同得好,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就好。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人、组织、环境等各子系统内部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地运作,那么就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指的是两者的协同创新、同向同行、1+1大于2,最终形成高校“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
一、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目前,虽然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实现目标以及工作内容等基本一致,但两者没有形成合力,相互配合、协同育人的效果不佳。目前多数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学生党建工作由学校组织部负责实施,开展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培养、考察、发展、转正等一系列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由学生工作部(处)负责管理,并具体由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体落实。基层的学生党建工作一般由辅导员或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共同承担。思政课教师专注于科研、教学等工作,对学生党建工作不够重视。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每天都被事务性工作所牵绊,认为学生党建工作只要完成组织部布置分配的工作即可,导致对党员的教育培养流于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够。因而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无法形成联动,导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合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互联网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目前部分高校在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方面仍以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育为主,方法单调,内容枯燥,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没有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导致学生对传统的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大,削弱了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
(三)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缺乏沟通协调
党课是由组织部负责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学部)负责教学,两者之间没有建立起沟通协调机制,导致授课内容重复说教的比例很大,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致使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不佳。
(四)学生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制度松散
随着从严治党的深入开展,党建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组织发展工作越来越严格,培养并发展合格的共产党员成了党建的重要工作之一。但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多数是由辅导员承担的,辅导员原本承担着繁杂的事务性工作,部分的党员发展工作就交由学生党务助理来完成,这就容易导致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制度松散。忽视了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深入教育。造成学生党员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
二、构建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基础
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学生党建工作为引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两者协同育人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把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一致性、掌握联动性、提高实效性。
(一)把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一致性
首先他们的目标是相同的。二者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其次工作方法相通。二者都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实际,理论联系实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教育的内容相似。二者主要围绕党的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培养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虽然面向的教育对象各有侧重,但其教育内容是一致的。
(二)掌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动性
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生党建工作能确保党的政策在高校得到貫彻落实,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适时、适度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自觉贴近党组织,为党组织吸纳优秀青年学生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党建工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学生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升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党建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党员掌握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入党动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生党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指导。因此,构建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教育新体系,不仅有助于高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同时也促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发展,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导。
(三)提高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实效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检验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实践活动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状况,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中融入党的理论和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励大学生努力实践“中国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社会实践强化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效果。
三、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必须与时俱进,突出关键,把握全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加强两者协同育人,积极构建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同向同行的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一)积极建立有效机制,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
首先,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领导,进行统筹协调工作。其次,建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X”工作机制,学生已不满足于就思政谈思政。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就需要借助于各种有效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党建与思政教育要与文化育人紧密结合。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二课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发挥正能量的示范带动效应。用中国梦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党建与思政教育要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学生只有到实践中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会不断得到提高。要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提高社会实践质量,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渗透力。
(二)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协同育人
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了解清楚大学生在哪、想哪、为哪。现在的大学生把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作为发表意见及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变化,把握网络话语权,通过新媒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情感变化。并进行数据分析,更精准地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情况严重再辅以心理辅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三)建立学生党建导师制,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加强教师工作党支部(简称:教工支部)与学生工作党支部(简称:学工支部)的互动,调动教工支部党员教师的积极性,在成为学生入党介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成为学生的党建导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党建导师要经常联系帮教的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以及生活上关心学生。平时,党建导师要带着学生学习党的理论,加深学生对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激发学生们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的动力。通过党建导师的带领,可以增强学生的模范带头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
(四)重视同龄人的正向引领,提升协同育人的亲和力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党员要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大学生易受同龄人的影响,由于他们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近,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受同龄人的影响甚至比父母、教师更大。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在学生身边树立优秀典型和真实榜样,通过同龄人的榜样带动,对大学生施以正向引领,以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亲和力。
(五)改革创新教育形式,保持协同育人先进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发表意见及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加强网络党建和网络思政建设,把新媒体作为加强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同时要积极借助大数据技术,积极分析并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师生互动交流、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效果。
(六)整合内外环境力量,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高校的内外环境紧密相连,是高校育人系统甚至是整个社会运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是坚持运用系统思维、整体思维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发展需要整合课堂内外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在课堂内发挥作用,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课堂外产生影响。然而,这两者又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或课堂外。增强两种育人途径的育人效果,需要两种途径相互支撑、同向同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促进青年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坚持知行合一,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深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解和认识,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高校育人系统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整合校内外力量。现代社会环境多元开放,人们的思维方式灵活复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面对和解决社会环境带来的客观挑战。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发展实际,应考虑当代青年学生思想特征的客观现实。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理解青年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了解世界大势和国家改革发展实际,二者协同用力,共同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现实挑战。
参考文献
[1] 金绍荣,田再悦.“三力联动、师生协同”的高校基层学生党建模式构建策略[J].高校辅导员,2012(06):39-41.
[2] 谭振亚.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J].理论前沿,2004(24).
[3] 李飞跃.始终做到“五亮”“五坚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J].当代贵州,2014(09).
[4] 孟祥林,王敏.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的“六位一体”模式[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09).
[5] 孙小弟,王金霞.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实践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