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5-03杨转军
摘 要: 时代的不断发展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积累,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也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探究的重要方向,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学习兴趣
一、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必要性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并未成熟,但是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以及独特性,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当前高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教学必须要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服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遵循学习规律,高中数学教学中包含的概念、法则以及公式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必须要引导学生自行理解和转化,才能够实现知识的巧妙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高中生数学思维受阻原因
中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遇到解题思路受阻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和实际问题有效联系,或者是难以有效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解题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并未完善,应用审题能力较差,难以了解题干内容,所以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仍然是难以取得良好的解题效果。虽然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到部分数学知识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点也逐渐模糊,加之初中阶段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大部分是为了应付考试,一旦中考结束精神松懈,学生难以及时调整学习状态,由于学生的初中阶段数学基础并未牢固,缺乏数学解题信心,久而久之便会对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阻碍因素。
三、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打破学生思维定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一些认识以及牵扯到的概念和定理可谓是不计其数,如果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应用,只是学习到皮毛知识,一旦遇到题目变换便无从下手。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才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在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判断与选择能力。例如在抽象概括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数学材料中的数形关系,数形关系可以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得出,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视分析,并综合应用数学学习方式深入挖掘,找出内在本质,善于抓住基本与主要的东西,使学生能够善于应用直觉抽象思维进行概括。在逻辑推理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无论是直觉推理,能力培养,还是逻辑推理能力培养,都必须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发现数学知识体系的关联性。在培养学生的判断与选择能力上,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估算与分析,通过估算能够做出判断和选择,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对于思维过程的反馈能力。就需要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重视获取知识,知识获取是判断与选择的关键。教师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这也是判断与选择的重要标准。
教师在数学教学阶段,要摒弃以往的教学思路,通过打破学生定式思维,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使学生对于今后的数学学习,能够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和探索。教师要通过打破思维定式来强化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对待能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还能引导学生通过辨别数学问题来增强学生的数学问题探索热情,强化学生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数学的个例题型,从而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函数”这节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图像以及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等特征,并且根据学生思考高中三角函数在圖像变化时的相应特点,强化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使学生对于函数的各项基础进行灵活性的学习。教师通过分步骤进行教学的拓展,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形式,学生能够跳出思维定式,并且运用画图的方式,对于函数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在数学实际教学当中,不仅要解决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还要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学会处理生活当中所遇到的各项数学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当中,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教师也要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善于发现具有趣味性的生活现象与数学知识,从而在现实的课堂当中进行互动和交流,有利于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数学思维指的是学生应用观察分析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进行思考与探索,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初中数学基本概念以及定理、公式的理解上的通过解决问题得以实现,在寻求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分析如何去判断推理、如何选择方法以及解决技巧,同时要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思维框架,使学生的思维能够紧密贴合教师的思维,从而形成思维共鸣,教师的思维也应当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过渡桥梁,将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探索,将失败过程以及失败至成功的过程暴露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转变思维方式的优势,能够逐步地更新视角,缩小探究范围,从而获得成功。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组合二项式定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分水果的游戏,例如有6个水果,三个筐子,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给水果和筐子分编号,让学生将不同的水果放在三个筐子当中,并且每个筐子最多只能够放两个水果,而编号3、4的水果可以放在同一个筐子当中,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种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索当中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生活当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面对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思考,灵活性的对于数学问题进行记忆和学习,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印象,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
(三)善于总结反思,提高学生数学思維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教师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当中,切勿利用题海战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采用题海战术教学方法只是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一旦变换题目,学生便无从下手,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兴趣培养。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通过合理性的丰富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解题思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且引导学生逐步的掌握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在面对错题时进行科学的总结和细致的探究,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思路。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实践当中给学生布置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丰富学生在数学问题探究当中的错题总结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探究。教师也可以将错题整理在错题本上,让学生进行错题的探索和巩固,及时的丰富学生数学学习思维。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空间几何知识点时,教师为了有效地丰富学生学习能力,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就可以让学生学会解答代表性的例题,并且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状况,了解学生在学习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总结相应的问题,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教师每解决一道数学问题时,要让学生想象立体图形的模样,并且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和展示,从而增强学生的空间性思维,强化学生在数学探索当中的思维灵活性。
(四)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教师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高中数学知识较为复杂抽象,所以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才能够面对复杂的数学习题时具备抽象性的思维。由于高中数学当中的代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要引导学生熟悉代数的数量关系。由于代数是由字母与运算符号所组成,所以教师要提升学生对于代数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树立一定的抽象性思维,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探究热情。教师也可以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探究热情。教师也要在授课过程当中,向学生介绍代数的相关知识点,由简单到复杂,从而逐步的提高学生对于代数的掌握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面对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时,具备抽象性的思维。
四、 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究能力。认识到思维能力培养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应用多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与探索,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宁.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养成[J].中国农村教育,2019(5):71.
[2]滑红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9,16(4):72.
[3]任庆梅.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构建及评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18(6):44-52.
[4]吕林海,张红霞,李婉芹,等.中国学生的保守课堂学习行为及其与中庸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的关系[J].远程教育杂志,2017(5):54-63.
作者简介:
杨转军,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