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逻辑

2020-05-03李姗姗

青年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总书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

李姗姗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借鉴前人经验,运用中国特色充实自身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体现,是中国前进道路行动和出发的指南方针,从其历史本源、理论支撑、实践指引3方面出发,分析生成逻辑,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新观点和新方法,为解决新时代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最佳答案,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贡献智慧方案。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生成逻辑

一、科学内涵

(一)“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立场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政党,时刻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理念,自始至终地把百姓放在第一位,一切工作都是努力为国民谋取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是千万中华儿女的家,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的幸福就是我们党前进的能源,群众对高质量、高水平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发标准,要明确一切工作都以所有人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准则的前进发展指南针,体现鲜明的“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衷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坚持一切为了百姓群众,向着美妙生活奋斗。群众书写描绘了丰厚的历史,更是社会进阶的根本能量。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拼搏的火源,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学习理论是為了更好地实践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是为了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指引,为了满足全体国民对优质生活追求的理论源泉。“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立场表明了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追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站稳人民立场的坚定决心,让人民充分享受社会和生活的美好。

(二)“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目标

近现代以来,整个中华民族最大的抱负就是振兴中华。习近平总书记的新立场、新实践以“为民族谋复兴”为奋斗目标。“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是我们党的坚定立场,是中国独特发展的使命追求。因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整个民族屈辱地落到了被入侵、被压迫的处境,中华民族和华夏儿女追求振兴的梦想在黑暗中曲折进行。当中国共产党从水深火热中猛然浮现,让受尽苦难的人民望见了光亮的朝晖,落实中华民族兴盛再起的光荣使命毫不意外地落在了蓄势待发的中国共产党身上。今天,我们雄赳赳地走进新时代,在优厚的条件资源支持下,我们更有信心去实现这个梦想,而且我们非常有能力去实现,这个宿愿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中国梦”。他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心愿,就要合心同力共同构筑这个梦,这是所有人的目标方向。民族振兴雄起的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承载的是几代中国人的愿念和期望,是谱写光明未来新篇章的工具。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新观点是对“中国梦”系统的总结,担当着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责任,体现着现实和未来的高度统一。

(三)“为世界做贡献”的历史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的新理论强调“为民族谋复兴”与“为世界做贡献”的相通性,坚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生态。我国愿意把自身的体会教训和机会同每个人享受和使用,乐意捎带各国坐中国发展的“顺风车”,早日实现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的美梦。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提议被提出,不但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并且为促进世界各国和谐共赢提供了现实且科学的计划。纵观近代历史,各国偏向于通过竞争、战争的手段来推进发展进步,虽然目的达到,但这种自损兵力的方式不宜提倡。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新纪元的到来,互利共赢成为这一历史阶段的主题。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人类生活进步,“一带一路”合作平台贡献中国智慧。“一带一路”首创互惠共生的新形式,创设协调平等的大集体。“为世界做贡献”的新理论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和情怀的传承,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宽广途径,为人类早日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逻辑,为世界社会进步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二、实践逻辑

(一)萌芽时期

1969年,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北黄土高原,带着迷惘、彷徨,但既来之则安之,“修淤泥捌、打水井打坝、沼气专业户”,成为地地道道的延安人,成为实实在在黄土地的儿子,一边进行着农民化实践,为梁家河的村民带来了“永远的财富”,另一边也坚持学习,不断成长,丰富精神世界。就这样充实地过了7年艰苦的生活,来的时候年龄最小,走的时候待得最长。22岁,他带着自信离开了梁家河,但他动情的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萌芽就起源于这7年知青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陕北高原是他的根,在那里培养了他要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坚定信念,他会为祖国、为每个人奉献自己。之后的人生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时刻保持自己的初心,“人民”这二字,在会议报告中不计次数地出现,确定“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强调“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要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大鹏飞得高又远,不止靠一根羽毛的力量,而是全身一起作用,中国如此之大,人民如此之多,不能忽视人民个人的力量,有小才有大,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到全部实践活动中,足以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百姓的保证。

(二)形成时期

河北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事政治开端的地方。从正定到福建,再从浙江到上海,这一阶段的体验和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观点立场的形成时期。1982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正定县任职,推进根群众利益相关的各项工作,全面践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3年的经验为他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5年,习近平总书记调任福建,从人生存和生活的根本问题出发,解决人民真正关心的实事,聚焦人民的脱贫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治理贫困的方法和路径,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实施精准扶贫、精神脱贫思想提供了直接的指导经验。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顺应时代主题,贯彻科学发展观,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作用,对领导干部的作为提出新要求,求真务实。2007年,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上海市委书记,主导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与当今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工作阶段长达25年,从“三十而立”到“五十而知天命”,习近平总书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亲身田野到勤下基层,虚心请教百姓,把群众的所想所要一一落实,吸取群众的生活智慧,形成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工作方面的观点和方法,为其理论体系奠定坚厚的基础,厚植了励精图治的根基。

(三)成熟时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熟落地基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5年的社会实践。这5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各个方面深入调研,做多方位指示,从某一个细节到整个国家的命运,他都坚持亲身实践,从最底层和最真实的地方获取声音,真正解决问题。春去秋来、暮来朝去,五湖四海、大街小巷,驰骋横跨整个中国疆域,整个国家没有一点不被兼顾。回梁家河看望乡亲,去延安再一次体会延安精神的魅力,去基层看望干部等,去关注群众的粮食、饮水、菜篮,时刻体现老百姓至上的信念,不断地论证其原先积累的经验的正确性,并持续注入新思路,完善各方面,形成系统的指导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时代孕育和成就了这一伟大思想,我们不断发展的新的实践来指导新理论。这5年,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处理了堆积很久都没有解决的障碍和难题,把完备的想法终于付诸于实际行动大事,提出了一系列新方法、新政策、新战略,推动人民生活走上了新台阶,国家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这个新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形成的,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之后的各项工作推进提供了基本方针策略,指明了中国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崭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所经历的深刻改革创新实践下形成的宏伟命题和智慧精华,是在全新立场和观点支撑下孕育的最新理论体系。目前,国际风云千变万化,国内形势日新月异,我国的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既有光明的前途也有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改革创新,利用机会,迎接挑战。这一思想是对关于党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深度系统解答,是对如何进行和实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强劲回应,遵循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展脉络,具有强劲的感召力和引领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N].人民日报,2018-03-20.

[2]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著.梁家河[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

[3]习近平.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N].人民日报,2019-01-21.

猜你喜欢

总书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