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2020-05-03王晨晨

青年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国家机器阿尔都塞强制性

王晨晨

摘 要:阿尔都塞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意识形态理论解释者,他在《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研究笔记)一书中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新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运用文本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概念、功能和作用,以期对当代中国加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一、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由法国思想家特拉西提出。1814年,特拉西出版了《意识形态的要素》,特拉西用这个概念建立了一个“观念科学”,它主要来研究人的心灵和认知等方面的内容。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使用了这一概念,并使其内涵发生了变化,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观点的总和,反映了某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人民之间的关系,这种意识形态是通过统治阶级从上而下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出,它具有一些虚假性。后来,列宁重新定义意识形态的概念,他认为,在阶级斗争中,意识形态主要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如果对意识形态批判,它必然会使统治阶级的利益受到侵犯。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以《保卫马克思》为标志,第二阶段以《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研究笔记)为标志。

在第一阶段,阿尔都塞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意识形态。首先,他关注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区别。阿尔都塞指出,科学反映的是对于现实和社会历史的真理性认识,它不代表并反映任何一个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一种则是“虚假意识”,它不是谬误,不能反映社会历史进程的真实情况,总是体现某阶级的利益。第二,意识形态是一种实践。阿尔都塞指出,实践并不是什么,它是通过对某种物质进行加工使其成为某种产品。阿尔都塞认为,实践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政治实践和意识形态实践。

第二阶段,阿尔都塞从物质性和再生产的角度对意识形態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他肯定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上层建筑,但是忽视了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强大功能。此外,他还认为意识形态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基本结构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这种社会历史和人民的需要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这种动态过程通过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不断得到实现。

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概念

(一)含义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阿尔都塞针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国家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根据阿尔都塞的解释,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而采取的一种非暴力的国家机器。主要包括:宗教、教育、家庭、法律、政治、工会、传播、文化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机器主要指的是通过暴力、例如,军队、警察、监狱、法院等运作的传统的压制性国家机器。阿尔都塞称这种传统的压制性的国家机器为强制性国家机器。通过与强制性国家机器的对比,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概念变得清晰。

首先,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强制性的国家机器通过暴力运作,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通过“意识形态”运作。事实上,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机器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默契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阿尔都塞认为,任何阶级如果不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实行霸权,统治阶级是无法对被统治阶级的思想进行熏陶,进而进行长期统治的。然而,无论两种国家机器在发挥作用时如何相互渗透,两者之间总是存在差异,强制性国家机器主要依靠强制性功能,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则严重依赖意识形态发挥作用。

其次,强制性国家机器,每个人都知道他的存在,服从他的权威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存在着一种不引人注意的、扩散的方式。报纸、媒体、政党、工会,这些机构往往会代表一些特定阶级的利益,因而存在私人性质。通过对这些具有私人性质的机构的合理运用能够发挥它们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功能,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强制性国家机器”是单数的,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因为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机构,虽然表面上是复数的,实际上是由政府统一指挥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以复数形式呈现,即使我们假设存在一个由多元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构成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也不是直接可见的。

(二)支配性的意识形态和支配性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阿尔都塞指出,支配性的意识形态是占据主导型地位的统治阶级所持有并传播的有利于自身统治的意识。通过支配性的意识形态,调解强制性国家机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不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之间的冲突。支配性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是支配性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教会,它不仅扮演着宗教的角色,而且还服务于教育和文化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学校已成为主导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学校里,学生是学习专门知识,而且还学习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这些孩子学习和掌握了包含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最终成为资本主义的工具。只有通过学习和掌握包含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大量知识和技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大规模的产生和复制。

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功能

阿尔都塞主要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他认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不仅能够渗透到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并能生产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生产者服从于现有的秩序。

(一)维护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维护生产关系再生产。然而,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展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在生产力中,劳动力再生产是生产力再生产的最重要环节。在阿尔都塞的理论中,劳动技能的获得不仅是生产过程本身的再生产,也是生产之外的获得。例如,当我们在学校中学习知识时,我们学习的不仅是课本上传达给我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学习到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上课我们要遵从怎样的秩序,下课和同学们如何交流,我们每时每刻都受到学校氛围带给我们的影响,而学校中的这种氛围正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隐藏其中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劳动的再生产,不仅要教会劳动者生活技能,还要让劳动者主动遵守一些列行为规范,从而适应社会发展。

(二)生产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具有阶级属性。它首先代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任务是培养和改造被统治阶级,使之能够遵循和适应现存的社会秩序。

当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协调不同意识形态时,就会倾向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以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为基础,在不触及统治阶级统治权力的前提下,增加其他意识形态的要求,改变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增加新的能力。

四、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发挥着作用的方式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总是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表面上,我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实际上我们总受到意形态国家机器的影响。阿尔都塞通过对学校、宗教和家庭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发挥的方式

(一)学校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多种多样,比如政治,宗教、学校、工会等,但其中学校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作用不容小觑。学生不仅在学校中学习专业知识,如数学、化学、物理、政治等,但是学校中往往包含着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它无处不在,通过学校的氛围,环境渗透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会接受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从而会认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二)宗教

阿尔都塞曾经热衷于信奉天主教,当他转向批判教会意识形态时,他的批判十分深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在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学校成了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宗教并没有完全淡出历史舞台,它依旧发挥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宗教之所以能一直存在,是因為有些人需要通过宗教去解释他们的现实生活,虽然宗教中总有一些陈旧的、应当被摒弃的部分,但是这些人们可以从宗教中获得心灵的慰藉。

(三)家庭

人类从出生进入了家庭,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阿尔都塞认为,当一个人出生时,他只是一个小生物,这个小生物可以生存下来,不是作为狼或熊的孩子,而是作为人类的孩子,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完全受人类秩序的控制。在家庭中,长辈对儿童天然存在一种权威感,一方面,儿童的年龄小,阅历少,父母可以比较容易的培养他们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儿童由于需要在经济上、思想上、情感上对长辈都有依赖,所以这种权威感在人类儿童时期就内化在他的思想里。

五、加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建设的启示

近年来,随着中国融入世界,各种思潮也随之诞生和涌入,中国社会呈现着思想多元化趋势,人们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当然,必须厘清的一个问题是,任何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这既是一个社会的选择,也是一个国家稳定和强大的需要。只有一个国家的人们都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一个国家才会产生向上奋斗的合力。

(一)加强学校思想教育的职能

学校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区域,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当建立合理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在保证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从小细节入手,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强化宣传教育,对学校的思政课程进行优化,使其成为有趣且有深度的课程,最后,要强化阵地建设,加强网络管控。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安排专人负责监管,加强对学校报刊、橱窗、广播、网络、文化活动、文艺演出等领域的监管,发现不规范设置,及时整改落实。

(二)重视家庭对青少年的熏陶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清醒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意识形态在文化领域的渗透作用

意识形态与文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意识形态是存在于各种文化现象中的核心与灵魂,它主导文化发展的方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也方便了人们获取信息。但同时,也给西方国家借用这些渠道渗透自己的意识形态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国家要大力监督新媒体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发挥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同时反对外国媒体的故意造谣、歪曲报道和曲解。

参考文献:

[1]张雪萍.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8.

[2]李丽.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J].世界哲学,2018(2):32-39

[3]惠成刚.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7.

[4]王凤才.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葛兰西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辨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34-42.

[5]俞吾金.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新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4(3):26-31.

猜你喜欢

国家机器阿尔都塞强制性
“走出阿尔都塞”还是“回到阿尔都塞”:学术史效应和思想史研究的辩证
论阿尔都塞对权力问题的反思——从生命政治学的视角考察
浅析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哲学阅读
从意识形态批评角度评影片《绿里奇迹》
阿尔都塞的镜中自舞
——重读阿尔都塞的《论青年马克思》
我国将实施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
首批强制性气象国家标准发布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2015年将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
TBT通报强制性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