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党建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0-05-03孙国杰梁茵

青年时代 2020年4期

孙国杰 梁茵

摘 要:如今加快推进“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已是时尚之风,但多平台、融合性信息扩散加大“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建设难度,“互联网”背景下党建的传播形式比较单一、功能开发比较简单,内容设置过于狭隘,整体的运行模式较为落后。要加强党建思想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需要利用好“互联网+”特点构建完善的制度,丰富内容,强化人才培养。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背景下党建现状

随着网络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互联网两新组织成为新时代基层党建的新领域。各企业单位针对互联网两新组织思想活跃、文化多元、影响面广的实际,聚焦组织建设、文化培育、产业服务发力,有效推动“党组织覆盖”指数、“互联网清朗”指数、“行业发展”指数提升,加强党建对互联网业的政治引领,实现党建工作与互联网业发展互促互进、共融发展。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5.09亿,占网民整体的59.6%。“互联网+”与党建相融合,对党组织发展、党员参与党内生活、群众与党的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要研究、适应、用好新媒体,增强平台的宣传、学习、互动、管理、服务功能,把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办出影响、办出成效,使其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平台、与时俱进的党员教育平台、联系服务党员的互动平台,成为广大党员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家园。各地“互联网+”背景下的党建新尝试,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开展局部试点,是很有价值的探索和创新。“互联网+”打破了时空局限,有利于破解党员教育管理难题,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使党建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色,充满时代活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党建工作外部环境的最大变化,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是党建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随着“互联网”进一步融入现代生活,各地不断探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打造党建“智慧通道”“云平台”,把党组织活动的物理空间延伸至虚拟空间。未来,伴随着党建工作更深入地融合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创新的数字化、信息化模式将更好地提升党建水平。

二、“互联网+”背景下党建挑战

(一)网络技术更新增大党建的建设困难度

随着因特网(Internet)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应用的普及,中国乃至整个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新时代下微博、微信和微视频等微媒体以及一些列新闻APP已经成为移动媒体的重要载体。这“三微一端”在智能手机以及平板设备等的广泛使用下,已经成为人们分享所闻、评判是非以及获取资讯等的重要媒介。党建工作在此背景下,传统宣传方式的效果弱化,网民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

政府部门仍倾向于通过传统媒体进行党建业务开展,新型网络社群的传播优势和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发挥。有的党组织片面的把“互联网+”定位为党员教育管理的辅助手段,一味追求网络的实时性,将其作为完成既定工作目标的“快捷方式”;有的仍对“互联网+”重视不足,甚至存在抵触情绪,不会用网、不敢用网,要么弃而不用,要么“新瓶装旧酒”,用传统思维指导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二)网络理念滞后带来党建治理的被动性

在大数据时代,政府与企业的大数据引领“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革,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互联网+”党建作为一种初具规模的新型信息服务产业,本身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进入了良性发展的窗口期。

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党建”一度只是个“概念”。党建业务本质是一种智力服务,有多种内涵,既包括簡单的信息传播,也包括深入的民意调研,还包括从智库的角度出发,通过线上平台反映线下问题,提供分析以供决策者参考。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党建”窄化了对“互联网+”和党建业务的理解,完整的“互联网+”背景下的党建服务链条应包括多种工作流程,很多人把某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当做党建工作的全部。

三、“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应对策略

(一)建立系统性党建机制

从整体上规划“互联网+”背景下的党建,必须制定长远的整体发展规划,配套相关的政策法规,做到积极发展、积极管理。“互联网+”背景下,党建要想成为不止于“观瞻”的“亮点”,就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将其作为信息化这张“大网”中的一个“节点”去摆布、去建设,与政务、服务有机融合,成为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

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打破了人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时空限制。依托这些移动设备所形成如微信、微博和微视频以及新闻APP等交往和传播等载体已经成为人们表达观点,反应诉求的重要渠道,这也给当下“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面对网络中如此复杂、多变和多层的网络主体,惊人的信息传播速度,“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必须要建立较为系统的应对机制。可通过“互联网+”相关平台和客户端实时更新和发布,构建起一座信息及时、准确、完整的党建信息港。同时,“互联网+”实现了与信息门户、OA系统、短信平台的实时对接和资源联动,并支持检索功能,能够帮助党员更加及时快捷地获取、浏览和查阅党建相关资讯和信息。此外,“互联网+”还可通过升级打造党员活动动态、党建工作指南、纪检工作宣传、工会活动公告等内容模块,构筑起丰富多元的互联网党建宣传阵地。

(二)构建多元性党建内容

要推进平台一体化建设,需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搞好内容创新和服务优化,切实增强信息化党建的用户体验和吸引力,避免陷入“自弹自唱”“自娱自乐”的窘境。要借助互联网的即时互动性、无边界影响力,开发并启用党员智能学习平台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把党组织活动的物理空间延伸至虚拟空间,细化实化党员学习教育管理。

当前,我国的互联网建设在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全覆盖,这为群众与党组织搭建了一个相互沟通的大平台。基层党建需要用先进的思想,主动占据互联网这个思想宣传的阵地。基层党组织及党员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群众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党组织联系,反馈意见,建言献策。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交互手段,打造了党员参与的线上交流平台。平台通过学习讨论、活动共享、在线调查、互动留言、评论收藏等功能模块,使党员可进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面的交流,能够有效提升党员交流的便利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人人参与的线上社区。平台还可利用信息化手段设立书记信箱,畅通民意诉求通道。

(三)培养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

当下,网络党建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掌握网络主动权,融合互联网思维、顺应互联网运行规律,如何实现“一盘棋”布局、“一张网”管理,都是深化网络党建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以理论授课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系统性学习,增强互联网领域党务工作者对“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效提高互联网领域党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夯实“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工作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普华."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怎么抓[J].人民论坛,2015(27):64-65.

[2]刘红凛.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1):34-40,140.

[3]王姣艳.当前新型智慧党建平台建构路径[J].人民论坛,2016(26):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