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中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2020-05-03吴小燕

考试周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提升策略

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体两面”,议论文写作教学不应该脱离阅读而独自进行。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将议论文写作教学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结合的策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中,分别进行素材的收集、片段写作的训练以及整文写作的训练,在紧张的高中课程中,这种策略既能完成整本书教学的任务,又能提升议论文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议论文写作;提升策略

议论文写作教学长久以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让它走出目前的一些困境,闪耀更加璀璨的珠玉之輝?笔者认为,可以结合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的“整本书阅读”(指相对于单篇文章来说的经典文学名著和学术论著的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议论文写作训练,借阅读的新风激荡出议论文写作的春水。

一、 策略的提出

(一)改善写作教学困境

在如今的语文课堂,议论文写作教学常常面临着以下几种困境:1. 读写分离。教师将阅读和写作截然分开,议论文教学中只是介绍作文技巧或积累一些陌生而零散的素材,比如积累几句名言、人物事例、时事评论等,这其中缺乏学生的切身阅读,自然运用起来效果不佳,毕竟,阅读与写作紧密相关,没有真正的阅读,写作就如一潭死水。2. 写作材料匮乏。在平时的写作或者考试时,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不能完篇,完篇的又出现“屈原、韩信、陶渊明总是特别忙”的现象,这也是由于学生平时缺少阅读,所以素材有限、词语匮乏。3. 写作实践不足。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能够进行写作的时间有限。学生即使掌握了很多的技巧、积累了很多的素材,没有足够的写作训练,自然不能够提高写作的水平,毕竟写作没有捷径,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因此,在整本书阅读中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既可以解决阅读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进而改善目前的教学困境。

(二)适应新高考改革趋势

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了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1”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其中要求“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在整本书阅读中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正是对新课标提出的“整本书阅读”读书方式的一种探究与实践。此外,我们也发现近些年一些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已出现读写结合的微作文形式,比如2019年北京卷:“《呐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你印象深刻,带来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2019年江苏卷:“宝钗摇得牡丹签,上云‘任是无情也动人。请结合小说概括宝钗的‘动人之处。”这些高考中出现的微型写作题型正启示我们,要重视整本书阅读,同时也要做到以读促写。可见,在整本书阅读中开展议论文相关训练,正适应着高考的改革趋势。

二、 策略的实行——以《乡土中国》为例

(一)粗读——进行议论文素材积累

阅读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我们能采撷丰富的作文素材,在整本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不应缺位,初读时除了安排好阅读的进度,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过程性的素材积累,这有利于夯实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基础。哪些素材值得积累,如何积累呢?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积累名言、事例、优美语段等有助议论文写作的素材。当然,具体如何实行,教师还应该根据文本的特点来安排。比如——

在初读《乡土中国》时,笔者设计了积累“概念术语”的任务:

【活动任务】1. 初读,要求两周时间读完全书,每天读一篇。2. 请在初读时圈出书中重要概念,并批注出解析概念时用了哪些方法。3. 结合生活举出一些事例来佐证书中“差序格局”等核心概念(要求每人至少能为四个概念提供例证)。4. 每周组长检查阅读笔记。

【设计说明】所谓概念术语,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中表示称谓的集合。为何选择“概念术语”作为积累?一方面,是因为《乡土中国》是学术型著作,概念的提取和辨析,是本书一大显著特征,收集概念术语有助于理解文本。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议论文写作中“概念术语”的运用能很大程度加强作文的厚度,使得表达更加有力,增强了理论性,比如当我们用经济管理学中“鸵鸟政策”这一概念术语来表逃避斗争的消极政策时候,就会让文章显得更有力度深度。我们发现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老先生给我们创造并运用了许多概念术语,如“差序格局”“团体格局”“长老权力”“横暴权力”“权力的饥饿”“血缘社会”“阿波罗式的文化”等,这些都是可以用来点缀我们议论文的珍珠。当作文要表达人们因为血缘关系造成的亲疏时,我们就可以用上“血缘社会”“差序格局”来表达;当要表现人们的物欲横流时,就可以用上“权力的饥饿”来诉说。此外,如果在阅读文学性强的著作时,教师可以侧重让学生收集名言、优美句段,比如:在初读梁衡的散文作品《把栏杆拍遍》时,可根据这本书历史文化美、语言文采美的特点,侧重在于对人物素材、优美语段的积累;在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时,可根据其中积极的人生哲学、成功的修辞运用,侧重在名言、优美语段的积累。

(二)细读——进行议论文片段训练

初读完一本书并不意味着阅读结束,我们应该对文本进入更深入的精细阅读,这就是所谓的“细读”。细读时,我们需要走进作品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细读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有:教师示范导读、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探究形成分享会等。其实,我们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入一些有利于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这些训练一般以片段训练为主,因为高中学生的课业压力大,所以进行片段作文的训练,既有利于阅读活动的开展,也能让写作训练更具针对性。比如——

在两周的“初读”活动后,笔者设计了如下5课时的《乡土中国》“细读”教学活动:1. 教师导读,明整体(1课时):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文本风格、整体结构(思维导图)。2. 师生研读,析概念(1课时):教师通过课堂活动,理清书中主要十组概念,并示范分析“差序格局”以及“团体格局”一组概念;3. 小组分享,明概念(2课时):九个小组分别从书中选择一组概念进行研究,然后开展分享会,分享内容包括概念的含义、概念阐释的方法、生活中的事例,分享结束后进行组间的量化互评;4. 课堂写作,用概念(1课时)。

其中,在“课堂写作,用概念”这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如下当堂写作训练活动:

【活动任务】“我们的格局(差序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选自《乡土中国》)”请仿照以上这一概念的阐述方式,以“弯腰不是屈辱”为中心,完成“是什么”段(概念阐释段)的写作,100-120字。10分钟后,请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设计说明】在“细读”这一过程中,安排“仿写议论段”这一写作活动,既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又能将其中收获的写作技能,落到实处。书中这一段“概念阐释”极具代表性,作者用石头击水产生的“波纹”来比喻中国乡土社会具有“差序格局”的特性,生动形象;同时,又通过关联词“……不是……而是……”的运用,在对比中鲜明地阐明了“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的差异,逻辑清晰。学生通过模仿这一典型的概念阐释段,自然能加强阅读的体悟,更能提高议论文“阐释段”的写作。因为《乡土中国》是学术性著作,所以在概念的阐释、论证的逻辑上,对议论文的写作会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果是阅读文学性较强的著作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短评”这种写作训练,让学生从人物、环境、情节、主题、技巧等角度进行赏析,进而提高他们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三)回读——进行议论文整文写作

2017年版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活动,提出“阅读要有笔记,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的明确要求,因此,在经过“粗读”“细读”之后,我们还需要一个过程,来将阅读的体悟和收获记录下来,这就离不开对作品的回读和整文的写作。以往我们大多会采用“读后感”的形式进行记录,相对来说,“读后感”这种整文形式更为自由,在文体和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要求,但这也造成它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没有显著的效果。如果为了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我们不妨改用“书评”“时评”“学术论文”等议论性文体来记录阅读中的最深刻感受。比如——

在完成《乡土中国》的“初读”和“细读”后,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时评”类整文训练活动:

【活动任务】这些年来,“假奶粉”“瘦肉精”“人造蛋”“注水肉”“毒玩具”“脏辣条”等道德冷漠事件屡见报端,这不禁引发了大众对道德问题的深切关注与忧虑。对此,你怎么看?请用《乡土中国》中的概念来点评这一社会现象,完成不少于800字的时事评论,要求:中心明确,结构清晰。2. 完成后组内互评,并推荐一篇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其他组及教师进行点评。

【设计说明】笔者在设计这一题目时,首先尽量结合当今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并贴近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这一写作训练首先是为了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加强记忆;其次也是为了通过阅读的收获,来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再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引导他们用阅读来观照现实社会。此外,前文提到的“书评”“学术论文”也是议论文训练中很好的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评论、研究,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写作指导,写作完成后并进行有效的评价。

三、 结语

鲁迅先生有言:“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可见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和训练,而且只有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困境。本文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策略正是对读写模式的一种有效探究,在紧张的高中课程中,它既能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任务,又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周海艳.高中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的挖掘与运用[D].长沙:湖南師范大学,2015.

[3]王建立.一看两读两评一写四步阅读教学模式的整本书阅读[J].文学教育,2020(1).

作者简介:吴小燕,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议论文写作提升策略
浅谈议论文中材料的引用方式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