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经验积累
2020-04-30孙妙玲
孙妙玲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语言经验
语言经验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学生的不断学习和教师的善于引导和有效教学的双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长期高效的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语言文字的积累、体验、应用以及读写能力结合等方面加强训练,使其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听懂语言、理解语言,进而能积累大量的语言知识进行应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语文素养。
一、研读文本,充分发挥载体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课本始终是最适合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知识的重要学习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本教学,重视学生的文字语言积累,以充分发挥课本的载体作用。在上课前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课本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其对文字描述对象的阅读、背诵和思考学习的欲望。在其有着较大的学习欲望后,教师可逐渐给其导入课本内容,并着重讲解其中的语言文字文化,以使学生能够充分积累文章中的语言精华。同时为提高学生对课本内容的阅读兴趣,教师也可结合文章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堂内容。
如在《兰兰过桥》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故事的形式将兰兰和爷爷旅游的事迹给学生进行充分展示,如在过潜水桥时,兰兰跟随着爷爷可以看见水里面形形色色的鱼群,可以看见头顶上各种各样的船只等,并引导学生想象文字里描述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渗透文章内容,还要引导其研读课本,体会文中语言的精妙,如鱼可用大小来描述,船可用形式多样来表述等。在学生学习完课文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对这些语言的描述形式和应用进行总结,并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如名词描述比赛、文字闯关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将学习和总结语言经验当作一种兴趣,从而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研读课本,不仅充分发挥了课本的载体作用,也在较大程度上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
二、根据体裁,采取相应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体裁形式较多,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语言经验积累的机会。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区别不同的文学体裁,并根据不同体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经验积累。首先,教师在教学前要先将低年级的文章体裁进行分类,如童话、寓言、古诗、记叙、科学以及小说等,针对不同文体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授课。如对于寓言,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时,要让其体会语言文字里所描述的寓意,并要求其能以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描述;对于记叙文,教师要让其抓住一些特别的字眼,如帮助他人时抓与扶的区别、说话时“你”与“您”的区别等。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以简单的文字描述了乌鸦在逆境中如何克服困难的事迹。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要结合课本中的图片将文中语言给学生梳理一遍,让学生根据文字去体会乌鸦所遇到的困难、是如何克服困难以及最终喝到甘甜可口的水等过程体验。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通过乌鸦喝水过程来分析文字中所蕴含的寓意,即要打破惯性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最后教师还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寓言的寓意,既能加深学生的语言知识应用,也能拓展其语言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文学体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授课,不仅符合当前的教育教学要求,更能拓展学生的语言积累空间。
三、巧设台阶,逐步领悟文本特色
语言经验积累包括文字认识、读写能力、情感体验以及应用理解等四个方面。因此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课堂内容设计层次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阶梯式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升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在上课前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将课堂内容进行划分,可大致划分为语言文字的认识和读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文字等几个方面。然后在上课时逐步给学生引出课堂内容,并促使学生特别留心文章中运用特别精当的句式和表达方法,帮助其捕捉关键文字,进而带领学生体会文本的深意,理解和沉淀语言素材。如在“找春天”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以简单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春天是时间,是季节,在实际的生活中只能说春天到了或者过去了,那么如何寻找春天呢?这时有的学生会说春暖花开,花开了春天就到了;也有人说冰雪消融后春天就到了等。教师要给发言的学生作出合理解答,并结合文章内容给学生从小草、野花、嫩芽和溪水及其所代表春天的特色進行解读,引导其学习文字描述出来的优美以及体会文章的意境。由于文章在后面还采用了拟人手法,并利用多个名词描述春天的春意盎然,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品味文末词句的奥妙,如“杜鹃嘴里叫、杏花枝头笑”,这些拟人的文字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表示了春天“热闹”的景象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定层次性的教学内容,不仅能让学生逐步学习和体会文字的应用意义,而且也进一步使其理解了文本特色。
四、链接读写,有效提升语言经验
语言经验积累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即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为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文字学习、体会、读写等三方面进行穿插式的教学,并创设相关的语言情景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以提升其语言经验。在讲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课本中的一些经典语句在写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尽量将其规范化或者生活化。在给学生讲完课堂内容后,教师可让其从写作的角度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大致复述,一方面锻炼学生对文章取材、立意及结构等方面的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习惯的运用技巧。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其总结和相互学习,从而提升其语言经验。如在《蜜蜂引路》一课教学时,这是一篇记叙文,可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要尽量将之规范化,做到语言上的精确性和逻辑上的缜密性,并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文章的立意、框架,如文章以主人公寻找朋友为开头,以蜜蜂为情节发展线索,最终找到朋友等三个部分组成,重点突出蜜蜂的导向作用等。在给学生讲完课堂内容后,教师可在班里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站在写作的角度互相交流探讨,并鼓励其加入自己的想法。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再让其站在写作的立场上结合自己的想法对文章内容进行复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及时帮助其改正语言错误和逻辑性错误,使其能高效提升语言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读写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经验,能有效促使学生积累,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
五、结语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经验不仅是新时代基础教学要求,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对此教师要多帮助学生通过以上这样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使学生能抓住课本、积累语言素材,并在课堂上能相互交流,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同时教师也要始终坚持以语言积累为轴心,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多读、巧记、乐说、善写,让记忆与感悟融合,积累与运用并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定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其语文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