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高中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20-04-30李如意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男女生课余体育训练

李如意

每年的8月8日被定为全民健身日,拉开了全民健身的序幕。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体育事业开展的好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除了在体育课堂上学习运动技能外,学生积极参加课余体育训练也是重要的渠道。本文以天津市某区高中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该区高中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客观地揭示出该区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根据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天津市某区第一中学、第四中学、第五中学、第八中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涉及学生310人,其中男女生分别为159人和151人,分别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2.1%和47.9%,男女生所占比例相当。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借助于某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相关网络资源查阅所需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结合本文的研究需要,设计问卷《天津市某区高中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向上述四所中学发放问卷,并采用当场发放与回收的形式,每所中学每个年级各发放30份,四所中学共发放问卷360份,共回收问卷327份,有效问卷31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达到了90.8%和94.8%,符合统计学要求。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天津市某区高中学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

1.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态度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有196人选择非常喜欢,占比63.2%;选择非常喜欢和一般的人数大致相同,分别有43人和42人;选择不喜欢的人数有29人,占比9.4%。以上数据充分说明,该区高中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是积极的、主动的。

2.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次数、时间和强度分析。

就锻炼次数而言,在所有受调查的学生中,以每周锻炼1-2次为主,有142位学生,占比45.5%;有113人每周锻炼3次及3次以上,占比36.4%;仍有55人每周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占比18.1%。高中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相对较少,且有部分学生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如何吸引学生增加体育锻炼是当前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

就锻炼时问而言,有94个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在0-30分钟之间,占比30.5%;有172个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在31-60分钟之间,占比55.3%;有29个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在61-90分钟之间,占比8.8%;有15个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问在90分钟以上,占比5.4%。该区高中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合理,以31-60分钟为主,只要能够保证合适的锻炼强度和量,就能够保证良好的锻炼效果。

就锻炼强度而言,身体无感觉和微微出汗表示锻炼强度较小,中等出汗表示锻炼强度适中,大量出汗表示锻炼强度较大。学生在进行课余体育锻炼之后,身体微微出汗和无感觉的人数分别是122人和79人,所占比39.4%和25.4%;中等出汗的有80人,占比25.7%;大量出汗的人数有29人,占比9.5%。该区高中大部分学生运动负荷相对较小,没有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应该适当地提高运动负荷,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3.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形式分析。

男女生参与锻炼的主要形式不尽相同,男生排在第一位的是与同学一起锻炼,有125人,占比77.9%;第二位的是自己单独锻炼,有94人,占比58.6%;第三位的是与家人一起锻炼,有7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6.1%;学校组织锻炼和到俱乐部锻炼分别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女生排在第一位的是与家人一起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有105人,占比69.1%;第二位的是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有83人,占比54.5%;第三位的是自己单独锻炼,有8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2.4%;学校组织锻炼和到俱乐部锻炼分别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男女生的性格不同,大部分男生喜欢和同学、朋友待在一起,在锻炼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更多的快乐;而女生性格相對内向,她们更喜欢与家人待在一起,充分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与男女生所选择的运动项目有关,男生更喜欢集体化的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而女生则会选择跑步等相对安静的运动项目。

4.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项目分析。

由于运动项目特点、性别、性格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目的不尽相同,个体会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进行锻炼。男生排在第一位的运动是跑步,有116人,占比72.9%;第二位的为足球、篮球、排球,有97人,占比62.3%;第三位的为羽毛球,有76人,占比46.5%;第四位的为乒乓球,有73人,占比44.6%;第五位的为网球,有69人,占比42.1%。女生排在第一位的运动是跑步,有94人,占比61.6%;第二位的为健美操、瑜伽,有90人,占比54.3%;第三位的为羽毛球,有51人,占比32.4%;第四位的为乒乓球,有44人,占比27.8%;第五位的为游泳,有42人,占比26.5%。该区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男女生所参加的运动项目不尽相同,以跑步、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健美操、瑜伽为主要的运动项目。

5.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场所分析。

男女生对运动场所的选择完全相同,排在第一位的为学校运动场馆,男女生分别有133人和117人,分别占比82.6%和76.4%;排在第二位的为社区运动场馆,男女生分别有116人和99人,分别占比71.9%和64.4%;排在第三位的为广场和公园,男女生分别有64人和83人,分别占比38.9%和53.8%。高中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场所相对集中,以学校运动场馆、社区运动场馆和广场公园等为主。

(二)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分析

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学习压力过大、业余时间缺乏和身体素质较差是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这三个因素依次排在前三位,缺乏科学运动方法和缺少运动技能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缺乏组织指导、受到经济状况制约以及受到场地器材等因素制约分别排在第六位、第七位和第八位。

分析上述因素可以发现,各个因素之问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以及考试升学制度,社会对于学校、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都以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样就造成了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对于学习的高度重视,进而引起学习压力的增大。学校、教师和家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弥补学生学习的不足,造成了学生业余时间的缺乏;业余时间的缺乏导致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时间减少;体育锻炼时间减少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同时由于体育课课时有限,使学生不能完全掌握锻炼方法和技能,这都会影响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天津市某区高中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特征如下:以少次数、小强度和适宜时间为主;锻炼项目多样化,以跑步、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健美操、瑜伽为主;锻炼场所相对集中,以学校运动场馆、社区运动场馆和广场公园为主;锻炼形式多样,以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与家人一起锻炼、自己锻炼为主。

影响学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以学习压力过大、业余时间缺乏、身体素质较弱为主。

(二)建议

1.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参加体育锻炼的价值,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学生在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锻炼频次,提高锻炼强度。

3.学校、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要为学生提供最便捷的场地器材,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便利。除此之外,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锻炼,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保证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徐德明)

猜你喜欢

男女生课余体育训练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学校费心防早恋
快乐的课余生活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