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心理效应,促进学生改变

2020-04-30戴静

新班主任 2020年4期
关键词:班规约束效应

戴静

小斌是我新接手班级中的一名学生,他平时不遵守纪律,屡屡违反班规,如,下课大喊大叫,上课拉扯女生辫子,排队自己先走,食堂吃饭不收拾碗筷,有多次上课摔桌子、发怒打人的行为,经常说网络粗俗语言……我多次找他谈话交流才发现,小斌对时尚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觉得这些行为和语言就是时尚。而且,他发现越是与众不同,越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较常见的教育方法是说服,但学生当面听时觉得有收获,回到班级中却改正不了。结合常见的心理效应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利用“首因效应”树立班主任威信

在首次接触学生的时候,班主任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教育工作开个好头,打好基础。在接手新的班级时,班主任应该首先给孩子一个“态度亲切、班规严格”的印象,要第一时间告诉学生班级的目标,并制订合理的班级制度,要求学生认真遵守,同时又要给学生一定的亲切感,鼓励师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中,遇到不遵守班级纪律的学生,该批评的仍要批评。

我开学时就给小斌立下规矩,要求他严格按照班级规定约束自己。我告诫他不要标新立异,要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积极向上,着眼长远发展。对学生立规矩,要把握一个“严”字,从严治班,从严治学,结合校纪班规严格要求,不能怕事、不敢管。

利用“期望效应”激发学生潜能

小学是一个孩子各种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从一个对道德毫无认识的孩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社会有用之人,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对每一名学生抱有充分的信心,无论他们的行为有多出格,教师都不可认为其品质不良或无药可救,要充分认识到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许多东西在这个阶段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小斌第一次考试只考了十几分,他对自己很没信心,连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孩子智力有问题,几次对我说要给孩子测智商。我告诉他们,这样会很大程度上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积极性。我一次次与小斌谈心,鼓励他树立学习的信心,一次次让他听写词语、背诵课文、练习作文。一天,一个星期,一个学期……无数次指导中,我感受到了他进步时的喜悦,也有他反复时的困惑与烦躁,但我始终对他充满信心。小斌的成功转变有力地证明了,在教学中利用“期望效应”,充分相信我们的学生,多给学生尊重与赞美,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利用“空白效应”促进学生自我反省

班主任在批评时要留白,即批评之后,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和自责的时间。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一种被“穷追猛打”之感,反抗心理就会锐减。班主任的咄咄逼人只会让一些没有自信的孩子更加惧怕,更加排斥和老师交流。

小斌在排队跑操时和六年级学生发生了冲突。询问原因,是六年级学生着急退场去上厕所,但小斌慢吞吞地跑,跑到六年级的队伍里去了,六年级的学生叫他快点,他转身就给别人一拳。看到他情绪不稳定,我先让他坐下冷静了一节课。一节课后,我没有对他进行说教,而是问了他3个问题:“你错了没有?”“为什么?”“该怎么做?”他首先承认了错误。至于“为什么”,在我的慢慢引导下,他认识到是自己情绪过于激动,误解别人是针对他。关于“怎么做”,他自己选择了当面道歉,并買了一个笔袋送给那名六年级的学生,那名六年级的学生也主动道歉了,两个人握手言和。

只有当学生自己意识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给孩子空白的时间去反思,也是班级管理的一种积极策略。

利用“自律效应”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人人管自己,事事自己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当我把“要学生做什么”变成“学生自觉该做什么、怎么做”后,外在的约束就变成了学生的自我要求。自主化的日常班级管理下,班级中的每个人都能成为一项工作的管理者,同时自己也是其他管理者的管理对象,形成一种人人平等、人人有责、相互牵制、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良好机制。

小斌的行为自控能力较差,如何让他学会自我约束?我让他当班级卫生监督员,培养他的集体荣誉感。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接受值日班长的监督,做得好加分,做得不好就和值日生一起接受惩罚。每天,我让他观察班上其他同学的工作情况,例如:负责电灯的同学,教室内光线暗时及时开灯,教室内光线明亮时或室内无人时及时关灯;负责讲台的同学,保证讲台清洁、老师上课时有粉笔可用,同时对用粉笔乱涂乱写、乱扔粉笔头的同学进行教育和处罚。当一个人有了使命感,他才会自我约束,自我成长。小斌之前的孤立和自我放弃,是他屡屡犯错的原因。增加他的使命感,也让他多了一份约束。

在每月的班级评价中,小斌违纪的次数逐渐下降,期中考试之后,违纪次数已经是零了。特别是有一次我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小斌和隔壁班的学生发生了误会,居然控制住情绪,先向对方道歉,这让熟悉他的老师很是震惊。回来后他和我讲述了事情经过,并自己处理了这件事。原来是一个同学的笔掉在地上被他踩了,其他同学误以为是他故意踩坏的。这次,他懂得了控制情绪,主动找来目击同学证明了自己的清白。现在,他在班级中越来越被大家认可了。

我根据小斌的实际情况,结合心理学中的4种积极效应,培养他的是非判断力,帮助他、引导他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实,每一个班里都会有些特殊的学生,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让每一个孩子受到平等的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践行、反思。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班规约束效应
My New Year Wishes
画与理
神奇的班规
班规“七问”
好班规应守护学生心灵成长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马和骑师
偶像效应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
人类性行为要受到约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