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赢了”到“赢得”

2020-04-30方昕

新班主任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艺小欣偶像

方昕

小艺四年级时转到我们班,她白白净净,唇红齿白,看上去挺漂亮。可是每次和我说话时,她的眼神总是习惯性地回避我,不仅如此,还总喜欢露出不屑的表情。在接触后,我了解到,父母离异后,小艺随父亲生活,母亲重组了家庭,定居在外地。父亲管理一支工程队,收入颇丰。作为一个富裕家庭的独生女,小艺早已习惯于得到最好的生活。父亲忙于工作,时常不归家,小艺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愧疚,父亲和奶奶对小艺百依百顺,一切都顺着她的心意来,对她用钱从来不限制,要多少给多少。面对这一切,小艺非但不感恩,反而觉得理所当然,对父母满肚子怨恨,无心学习。她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闹情绪、发脾气,蛮横不讲理。

问题行为不断,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班原本学习风气很浓,课堂纪律也很好。可自打小艺到来后,我发现班级里开始慢慢有了些变化。小艺经常带一些新鲜玩意儿到班里,比如华而不实的文具、偶像贴纸、指甲油、变色唇膏等。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家长平时有意控制的,她一带来,就吸引了很多“粉丝”。只要谁和她好,她就送谁东西。这不,才短短一个月,她就交到了几个好闺密。不仅如此,她还经常撺掇组织耍男生的恶作剧。有一次,一个男生哭着跑来和我说,小舒往他的书包里倒水,他的书包湿透了。我叫来小舒求证,小舒承认是她倒的水。我非常生气,就算小舒以前和同学发生过几次争执,但总不至于做出这样出格的事情。我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回答:“小艺说,你敢不敢往他书包里倒水?我就倒了。”

总之,与小艺有关的“小报告”层出不穷,把我搞得焦头烂额,说教、惩罚、与其父亲沟通都尝试了,最终却都是“治标不治本”。随后,小艺几个闺密的成绩也开始慢慢下滑,班级风气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关注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寻解决办法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面对小艺惹出来的麻烦,似乎每一次我都是用说教、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她,表面上是“赢了”,可是没几天小艺又会制造下一个麻烦。我突然想到一句话:每一个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我开始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走进小艺的内心世界。几次交谈之后,我得知小艺之所以变成现在的样子,主要因为家庭。

小艺的父母在离异前就经常在家吵架,家庭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亲子关系非常糟糕。父母离异后,她长期和奶奶生活,缺乏父爱,加上父亲请的家教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也严重影响了小艺的健康成长。

爸爸对小艺基本不管,有了问题后不是迁就就是简单粗暴的打骂。妈妈重组家庭后很少见到孩子,为了弥补对小艺的亏欠,经常用金钱、好吃好穿的东西讨好她,使小艺加深了对爸爸的怨恨。后来小艺得知妈妈又生了小弟弟,心里非常难过,觉得妈妈也被抢走了。另一边,奶奶对小艺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但是小艺并不领情,因为奶奶时常在小艺面前讲妈妈的坏话。

在小艺看来,家里没有一个好人,自己没有人爱。她一方面渴望被爱,另一方面又放不下对父母的怨恨。于是,她开始用一些问题行为来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分析了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开始“对症下药”。既然家庭现状改变不了,那就让小艺重新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针对她学习困难的情况,我适当降低对她的学习要求,其他学生要求两天会背的内容,我给她4天时间背诵,经历几次成功后,她居然主动提出要和大家一样完成任务。一次午休时间,我发现她正在认真地写着什么,凑过去一看,原来是在写名为“我的偶像”的作文。我惊喜地发现,小艺的文笔真不错,不管是遣词造句还是情感表达,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我当即就给了她大大的赞扬。面对我的表扬,她有些害羞又有些得意。得知她的偶像是肖战之后,我就有意关注这个明星,并希望借助偶像效应来转化小艺。我时常和小艺分享关于肖战的一些信息和他的励志故事。小艺渐渐收起了对我的敌意,慢慢与我亲近,对待学习也开始从被动转向主动。

爆发正面冲突,巧用“积极暂停”

可是,行为转变不等于习惯养成。这一天,小艺和她的好朋友小欣突然争吵起来。原来是小艺带了平板电脑来学校,小欣讨要无果想要告发,于是两人就开启了激烈的“口水战”。小欣的脾气向来也不小,两人的争吵逐渐升级。小艺居然挑衅道:“有本事你拿刀捅我啊!”小欣不甘示弱,气冲冲地冲出教室去寻刀,正好与闻讯而来的我撞个正着。

我把小欣带到教室里,先是批评教育了小欣,小欣听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哭着向我道歉。于是我转向小艺,小艺却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我说一句她顶撞一句。我的怒火一下子烧了起来,像一头咆哮的狮子。当我咆哮过后,全班学生都被吓坏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失控了。我需要用“积极的暂停”让彼此的感觉好起来,并且在亲密和信任而不是疏远和敌意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想到这里,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对小艺说:“对不起,刚才老师的情绪有些激动。我们都冷静一段时间,等你心情好了,你可以来找我,咱俩再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小艺听后,脸上露出了一丝狐疑,还有一丝懊悔。

真情感化内心,赢得理解回归

第二天放学后,小艺来找我,我把她带到了一间空教室。她低着头站在我面前,也不说话。我问她:“昨天我们都太激动了,现在能不能和老师说说昨天发生的事情?”她有些委屈地说:“平板电脑是我周末放在书包里忘记拿出来了,我根本没有玩……小欣还说我没有妈妈……”天哪,难怪小艺昨天那么生气,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她的感受。

我向她道歉,开始和她深入谈心:“我知道,由于爸爸妈妈离婚,你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拥有父母的呵护和完整的爱,这使你内心一直很压抑,既渴望爸爸妈妈陪伴你,又对他们十分怨恨……”小艺听到这里,开始慢慢抽泣起来。我拍了拍她的肩膀,继续引导她正确对待父母的离婚问题。“根据婚姻法,父母有结婚的自由,也有离婚的自由。父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无可厚非,如果双方痛苦地生活在一起,也不会有和谐幸福的家庭。老师知道你在中間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但是他们还是你的爸爸妈妈,这个血缘关系是割不断的,他们会永远爱你……”这时,小艺哭得更伤心了。我的心也跟着揪起来了。我拉过她,把她紧紧抱在怀里,和她逗趣:“对不起,老师不小心看了你平板电脑里的照片,里面很多搭配都很好看。以后我们一起做时尚女孩,好不好?”小艺破涕为笑:“老师,谢谢你!”这一刻,我知道,我不是“赢了”小艺,而是“赢得”了小艺。

在后面的日子里,小艺虽然有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是在和我的沟通中,她能把自己的想法坦诚地说出来,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不计后果。小艺的案例告诉我:当孩子有问题行为时,要多关注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当孩子在进步中出现“低谷”时,要用真情去唤醒他们;当孩子在转化中出现反复时,要耐心等待,采取正确的方法。只要我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一定能和孩子一起走过崎岖山路,踏上坦途,最终“赢得”孩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

责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小艺小欣偶像
大众偶像
Task 4
女儿的“心痛”从哪里来
转让来的相亲对象
一句话点亮我的世界
一次“特殊”的捐款仪式
小艺的梦工厂
假如我是值日生
偶像效应
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