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总体性思辨的实践探究

2020-04-30马大刚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马克思站在教育理论视角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原理,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实践性角度深入贯彻马列主义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成为教育界马列主义的天才宣传者。苏霍姆林斯基在苏联现有的条件制度下,从学校教育实际为落脚点,切实面对教育实际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综合分析理论与实践,二者辩证结合,即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优化完善理论。其认为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应将精神生活、纯洁道德与健全体格和谐统一,进而提出“五+二”全面教育模式以及全面教育的“二”个补充思想,其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统一于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

[作者简介]马大刚(1983-),男,汉族,重庆万州人,云南蒙自市第一高级中学,一级教师,西南大学本科毕业。

[中图分类号] D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4-0065-02

“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原点,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以来,培养什么样的“人”一直是学界深切思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面发展理论无疑能够给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总体性思辨提供理论的探源,而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教育实践则能够给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总体性思辨提供实践的探究。

一、苏霍姆林斯基对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与丰富

马克思认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完整的人”只是设想,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导致人的发展的片面性而提出的对“完整的人”的期望。而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把马克思的设想付诸实践并加以丰富和发展的则是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教育理论与实践,把理论的全面发展铺陈于现实,使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了鲜活的形态——“五+二”全面教育模式。

(一)全面教育的“五”个模块

苏霍姆林斯基基于“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织,使这几方面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①这样一种理念,为全面教育樹立了五个模块: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德育占有至高的地位,被视为照亮全面发展一切方面的灯塔,是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因为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应该是道德高尚的人。对于智育,苏霍姆林斯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智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获取知识只是智育最基本的目的,智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创造力。体育,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首先指的是使学生身体健康,获得充沛、旺盛的精力,而不仅仅指体育教育和运动竞技。对于美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艺术家而在于培养美好的人。他先后分析了自然环境、音乐、文学作品、绘画、仪表服饰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美育中的作用,并构建了一个美育的完整途径:指导学生欣赏美——引导学生创造美——在创造美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审美素养——形成美好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美好、高尚的人。对于劳动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可以发掘学生的天赋和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的职业定向。

(二)全面教育的“二”个补充

德智体美劳相互交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但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还需要其他辅助因素的襄助。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中,这些辅助因素主要有两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热爱学生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毕生的教育实践中始终在寻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性衔接,致力于建构一个和谐的“学校——家庭教育体系”,并在教育理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家庭教育的思想。他认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单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并认为家庭教育是培养人的一门科学,是一门非常细致而困难的学问。为此他提出父母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对于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有过很多深刻论述,他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

(三)全面教育的旨归: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在“五+二”全面教育模式下,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学校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谐的发展意味着人显示为: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第五,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②这些诸多相互联系的“者”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面教育的最终旨归: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二、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总体性观照

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总体性分析提供了理论解释;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开展的全面教育实践,则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总体性分析提供了实践观照。以全面发展理论为观照,构建一种“一体两翼”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总体性模式。

(一)“一体”:以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为主体

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与核心,直接决定智能素质开发程度和身心素质培育状况。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总体性模式首先需要树立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在育人功能中的主体地位。以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为主体,需要做到培育思想境界的崇高性、保证政治方向的正确性、涵养道德情操的高尚性。

思想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作为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切入点,培育崇高的思想素质主要指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育科学的思想方法、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其中,理想信念是思想素质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养成个体良好政治素质的育人功能主要通过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来实现,包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政治行为、提高政治参与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涵养高尚的道德素质的育人功能,主要通过引导个体实现道德社会化实现,包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践行自觉性。

(二)“两翼”:推动智能素质与身心素质协同发展

在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仅仅局限于思想理论教育,立足于纯粹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无疑会丧失育人功能的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这一主体,辅之智能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的两翼,才能取得全面育人的实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激励和引导智能素质开发。智能素质由知识和能力两个要素构成,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着重于提高教育对象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传授科学的思想理论,另一方面开发人們的相关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直接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但通过确立成才目标,培养理想信念也可以激励和引导教育对象提高智能素质。

在智能素质开发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潜隐的因素,主要通过激励人们自觉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并引导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来实现育人功能。育人功能的最终旨趣还在于引导开发以创新为核心的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是智能素质中的最重要素质,知识素质的体现最终落脚到能力上,知识只有与能力相结合才能在能力素质中体现出来。

2、培养健康的身心素质。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健康的身心素质是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智能素质的基础和保证,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组织鼓励可以引导人们提升身体素质;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可以通过教育引导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培养美好的、高尚的现代人。

在健康的身体素质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主要是鼓励人们炼就健康体魄,组织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爱好、奋发的进取心、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较高的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等。

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并不是被割裂的“单向度”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要关注人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提升,更要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视野下,协同其他学科共同观照人们智能素质提升和身心素质培养,建立起一种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总体性眼光和总体性思维,以完整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

综上所述,苏霍姆林斯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原苏联教育理论和心理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他继承马卡连柯教育指导思想,自称为马可连柯的继承人和学生。苏霍姆林斯基继承与延续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智育观,将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形成独居特色的和谐教育理论。其突出贡献集中表现于人的培养目标上,辩证统一教育的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两部分,解决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问题;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或其他教育形式的主体地位;促进“和谐教育”发展,建立与之对应的综合教育体系,从校内教育结构、外部教育环境和师生集体人际关系,构成“三位一体”的施教有机整体。苏霍姆林斯基个性与全面和谐教育观点是其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石,同时也代表着其所有教育理论的实践性的起终点,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总体性指导。

[注释]

①[苏]苏霍姆林斯基.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9页.

②[苏]苏霍姆林斯基.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8页.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