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异形曲面幕墙施工中应用
——以建瓯市博物馆新建项目为例
2020-04-30林业文
林业文
(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14)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蓬勃壮大,建筑物已不单纯只追求实用性,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注重外在整体的美观性。弧形屋面、连续异形曲面等造型独特的屋面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公建所采用,但随之也给建筑设计与施工带来新的挑战。然而,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幕墙施工现场安装工作量大、曲面施工精度低、结构实体与幕墙内部碰撞多等各方面问题,保证了幕墙施工的质量,确保幕墙的成型质量以及观感美观。
基此,本文以建瓯市博物馆新建项目为例,阐述BIM技术在异形曲面幕墙施工中应用,助推BIM技术在建筑幕墙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1 工程实例概况
建瓯市博物馆新建项目,位于建瓯市水南片区北部水南八路西侧南湖边地块。该项目为单体多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24.23m,地上3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13 929m2。其中,幕墙高度23.23m,外观形式造型复杂,结构多变;幕墙龙骨采用钢结构,最大构件重:8.36t;幕墙龙骨采用插销连接。建瓯博物馆新建项目效果图如图1所示。
图1 建瓯博物馆新建项目效果图
2 BIM深化设计
2.1 前期策划与准备
首先,综合考虑该工程特点、施工工艺技术水平、项目过程需要及应用条件制定BIM实施目标。其次,根据BIM实施目标制定BIM管理体系,明确BIM组织架构、BIM工作职责、BIM实施计划、BIM工作制度。最后,梳理该项目工作流程,制定BIM工作流程图,明确工作间关系,制定BIM应用点方案。
族的建立,由于该工程为异形曲面幕墙,构件特征各不相同,Revit软件本身自带的族,往往不能满足建模的基本要求,因此需要将不同构件信息需要重新构建族,设置参数信息,创建新的族,为BIM模型建立提供良好的基础。
2.2 三维建模
由于该项目屋面为异形曲面楼盖,幕墙龙骨高度及玻璃面板尺寸能精准获得曲面造型数据,提供给后期配合的加工厂生产构件[1]。基此,根据屋面板的基本骨架,逐步深化幕墙体系(主龙骨、次龙骨、玻璃面板、预埋件、连接件),利用BIM模型参数化、坐标化能力生成空间坐标控制网,建瓯博物馆BIM模型如图2所示。
2.3 碰撞检查
碰撞检查是指有效解决专业内和建筑、结构、幕墙等专业之间综合深化成果的控制手段。碰撞检查报告需要详细标识碰撞的位置、碰撞类型、修改建议等,方便相关技术人员发现碰撞位置,及时调整。通常在建筑、结构、幕墙三专业建模完成后进行合模,并对各专业进行碰撞检查测试。
通过测试过程以发现平面图纸尚未发现的问题。例如:结构预埋件埋设与幕墙龙骨位置安装存在偏位(图3),幕墙结构与主体结构发生碰撞,幕墙龙骨曲面标高与结构标高不一致等问题。
2.4 细部深化
结合本公司施工技术,预制加工厂的加工技术及建设单位的使用要求,根据施工图的设计原则,利用幕墙工程深化设计模型,对图纸中未指定的节点进行螺栓群验算、现场拼接节点连接计算、节点设计的施工可行性复核和复杂节点空间放样等,如图4~5所示。
图2 建瓯博物馆BIM模型
图3 结构-幕墙专业碰撞检查测验
图4 二维图纸节点详图[4]图5 三维BIM模型节点
3 施工应用
3.1 构件BIM预制与加工
BIM预制与加工及信息化管理,可以将构件信息转化为读取模式,针对生产设备和加工方法,将不同格式信息在不同生产设备中传递,细化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合理安排工序加工和资料调配。这样,既提高了加工效率,又缩短了工期。
在模型中,将组装幕墙构件进行拆分,同时细化规格型号、技术指标、设备供应商、安装进度等参数信息。创建幕墙构件数据库,按系统、分区域编号、由前到后、由大到小对所有构件分段进行二维码编码,便于高效的施工安装,如图6所示。
3.2 BIM定位与预拼装
首先,对主体结构施工时基准点、线布置图及内控制网进行复核;然后,利用可视化BIM模型,确定外控线上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再次,利用全站仪作出各个控制点,然后将各控制点之间互相连线成闭合状形成外控制网,作为幕墙龙骨安装的二级控制网,如图7所示。
图6 屋面铝板幕墙单位板块编码图
图7 BIM三维坐标网
由于各项目幕墙工程构件形状、长度都不相同,所以, 通过BIM技术进行虚拟拼装,以对构件进行二次拆分校验,调整材质的尺寸和曲面的弯度,减少大量的运输及返工成本。现场幕墙安装的精度误差一般控制在2mm,并根据校验结果以保证幕墙工程施工,如图8所示。
图8 BIM技术虚拟拼装图
3.3 项目综合管理
(1)数据信息共享
通过BIM5D技术实现施工数据的平台化协同。收集构件数据、项目模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材料信息[2],将不同阶段的项目模型源文件上传平台,并对模型轻量化处理,实现施工总承包方、幕墙专业施工方、材料供应商、监理、设计院、业主等在同一个平台上可以充分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事,方便沟通和协调。利用iBan系统和luban view系统实现施工方现场的动态管理。碰到工程变更时,由专业管理人员对一线工人进行远程指导,以及时调整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
(2)可视化施工
将幕墙BIM模型上传至平台,结合现场施工人员的可视化需要,通过仿真模拟技术将施工工艺要点和节点构造传递给现场施工员。同时,关联现场进度,按照进度进行生长动画模型,实时查询不同阶段的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对,分析找出关键线路滞后的原因,以争取提前发现工程中的隐藏问题,降低技术风险,减少返工损失。
(3)成本控制
BIM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借助BIM的施工成本控制系统模型和施工成本决策模型。该模型可快速准确地实现成本的动态汇总、统计、分析,精细化实现三算对比分析[3]。
通过BIM5D技术实现BCWP、BCWS、ACWP数据的及时跟踪,对比CV、SV、CPI、SPI4个指标的变化,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同时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影响,系统研究成本变动因素,检查成本计划合理性,并通过成本分析,寻找降低施工成本的有效途径。
建瓯博物馆新建项目,首先将幕墙BIM模型中各构件(不同单元及不同板块)与幕墙工程进度信息及幕墙工程预算信息进行关联。通过幕墙BIM模型,模拟现场施工条件,结合工程项目外部环境,优化其对应施工阶段劳动力计划、材料需求计划和机械计划,在此基础上形成幕墙成本计划。
然后,在材料控制方面,根据自身项目幕墙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控制方面的要求,按照施工进度情况,通过幕墙BIM模型自动提取材料需求计划,并根据材料需求计划指导施工;在计量支付方面,根据形象进度,利用幕墙BIM模型自动计算完成的工程量,方便根据收支情况控制成本。同时,在施工过程定期对施工实际支出进行统计,并将结果与成本计划进行对比,根据对比分析结果修订下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
4 结语
该工程在全生命周期、各参与方综合应用BIM技术,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针对项目特点,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改变了传统幕墙工程施工方式,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及生产效率。幕墙实际施工工期比计划工期节约3个月,幕墙四性检测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主控项目合格率100%,较一般项目合格率高达98%,为项目争创“闽江杯”优质工程打下良好基础。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1)BIM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专业咨询公司配合,购买专业的管理软件,相关人员需要专门培训,费用成本较高。
(2)BIM技术应用对施工现场硬件要求高,前期投入大。所以,BIM技术在项目应用范围需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条件确定,才能使BIM技术规范、科学、合理在项目应用,以最大程度提升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