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大战

2020-04-30北京文裁缝

金秋 2020年24期
关键词:唐军安西阿拉伯人

文/北京·文裁缝

汉家雄魂,唐家气魄。汉朝曾经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铿锵震耳,穿越千年。

盛唐承袭这一强劲气魄,更开创出“天可汗时代”。

自南北朝至隋至唐初,突厥人一直扰边侵掠,朝野不胜其烦。隋炀帝一度被突厥人围困在雁门关,几成对手囊中之物;李世民也有被突厥人兵逼渭桥,签订城下之盟的耻辱。

军事形势在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出现逆转。军神李靖以三千之众,打得突厥主力土崩瓦解,后更与另一位初唐名将李眅双剑合璧,一举将东突厥彻底消灭。东突厥汗国从此纳入大唐版图。唐朝以投降的突厥军队开始经营西域。

贞观十四年,大唐骑兵风驰电掣,一举灭了高昌国,建立了西州和安西都护府。

当时像高昌国这样的西域小国林林总总有二十多个,包括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唐朝骑兵来回扫荡,一口气把这些小国全部平定,建立了以安西四镇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

在大唐帝国马不停蹄地整治和管理西域时,有两个强国正悄然崛起,一个是位于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另一个是中东崛起的阿拉伯帝国。这两个国家同唐帝国共同成为这段时期西域历史的主角。

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对安西都护府发动了第一次攻击,拉开了四镇争夺战的序幕。双方反复拉锯,四镇数度易手。武周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唐武威军总管王孝杰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大发神威,一举击破吐蕃主力,使之元气大伤,安西四镇的争夺战这才暂时告一个段落。

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这一仗打出了十年和平,也让西域在武周篡唐那一段混乱岁月里保持了平静。

阿拉伯帝国加入争夺西域的时间是开元三年(公元715年),这时候,唐朝当政者是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颇有太宗皇帝之风,他不满足于做一个守成之主,唐朝重新兴起了大规模对外用兵。

被阿拉伯人称为“列王之父”的阿卜杜勒·麦立克,任命哈查只·伊本·优素福为掌管东方的最高权力者。在哈查只·伊本·优素福的领导下,阿拉伯的疆域向东方获得了极大的扩张。

哈查只·伊本·优素福还给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许诺,谁首先踏上中国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

于是古太白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而穆罕默德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

阿拉伯人起先比较谨慎,他们先与吐蕃联盟,共同立阿了达为王,然后才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

唐监察御史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休,率兵万余人,击败来犯之敌,夺得中亚重要的属国拔汉那,威震西域。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阿拉伯人继续与吐蕃人联合,猛攻安西四镇。唐朝再次用一场胜利让来犯者仓皇逃遁。

不过,阿拉伯人并没因为这两次失败而停下向东的步伐,他们迫逼和引诱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栗特诸国反戈,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阿拉伯大将加拉赫统兵北征,于河中北部得胜,但在准备侵入中国领土时被突厥人包围,最后通过偿付赎金逃命。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阿拉伯将领穆斯棱再次兴兵攻打拔汉那。

爆发渴水日之战。此战仍以阿拉伯兵败告终。

从这一年开始,作为唐朝代言人的突骑施国军队深入粟特国境,远至康国(今撒马尔罕)本土,频繁与阿拉伯人交战。经年的征战最终使突骑施国走向了败亡。

在这个背景下,中唐名将高仙芝闪亮登场。

高仙芝为高句丽人,必须要说明的是,高句丽是隋唐前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别于朝鲜半岛的高丽民族。

高仙芝天生将才,不仅善骑射,骁勇果敢,而且韬略兵法也无师自通。

吐蕃占领了原属唐朝的即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都城孽多城,今吉尔吉特),唐朝三次出兵不捷。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出击,翻越雄伟的葱岭(即今天的帕米尔高原),俘获小勃律王,大振唐军声威,招降了诸胡七十二国。

高仙芝率领大军长途奔袭的能力超乎想象。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曾指出:“中国这位勇敢的将军,行军所经,惊险困难,比起欧洲名将,从汉尼拔到拿破仑,到苏沃洛夫,他们之越阿尔卑斯山,真不知超过若干倍。”

在这次胜利之后,高仙芝被提拔为安西节度使。

采用香农-维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分析金沙江淡水丝孢菌的多样性〔25〕。香农-维纳指数为: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十一月,吐火罗(在今阿富汗北部)叶护失里伽罗上表唐廷,说临近小勃律的詙师(帕米尔诸小国之一,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尔)王亲附吐蕃,此王切断了小勃律与克什米尔之间的交通,请求唐朝调发安西军队一同击破詙师国。

时为安西四镇节度使的高仙芝奉命出师,于翌年二月击破詙师国。

这两次征战,使唐朝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唐朝的疆域也扩展到了顶峰。与此同时,高仙芝也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在这两次远征中,高仙芝先后采取了出其不意、乘胜追击、假途伐虢、断桥阻援的策略,拔其要点,速战速决,将唐军的伤亡降至最低。在谋略的运用上又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牢牢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使敌无机可乘,其山地行军艺术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被吐蕃和阿拉伯人誉为山地之王。

当此之时,唐朝成了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

就在高仙芝忙于对付吐蕃的时候,阿拉伯地区发生革命,阿拔斯王朝(唐朝称之为黑衣大食)建立。

鉴于突骑施败亡之后,阿拉伯恢复了在中亚的统治地位,高仙芝为了打破阿拉伯的统治,以石国(在今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无蕃臣礼节为由,发动对石国的战争,俘获了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

在从石国回军途中,高仙芝又突袭了突骑施,俘虏了移拨可汗。

为了对抗高仙芝,阿拉伯联合河中所有属国准备进行反击。

高仙芝得到这个情报之后,于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四月,从安西出发,准备先发制人。

在翻过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罗斯,并且开始围攻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附近)。

今天许多历史学家和军事家在审视这一段历史时都感到困惑,即,高仙芝的数万军队,是如何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内面临高原缺氧且几乎没有补给的情况下翻越帕米尔高原的?而这样一支理应疲惫不堪的军团还能在到达目的地后与拥有地利人和、数量数倍于己的阿拉伯军队作战,绝对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据阿拉伯史书《创世与历史》记载,阿拉伯人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驻巴士拉的东方总督艾布·穆斯林立即下达命令,部将塞义德·本·侯梅德率部下数千人抢先驻守怛罗斯城中,加强防守,为大军集结赢得时间。艾布·穆斯林带着自己的一万人赶往撒马尔罕构筑工事,齐雅德和另一将领艾布达·乌德·哈里德·本·伊卜拉欣·祖赫利召集河中的驻屯军一万人迅速赶往怛罗斯城。

高仙芝抵达怛罗斯城下,靠着步兵的强弓硬弩发起疯狂的进攻。战斗的前四天,中国骑兵完全压制了阿拉伯骑兵。但是第五天阿拉伯援军赶到,从背后袭击唐军,双方在怛罗斯河两岸展开了决战。隶属高仙芝的葛逻禄部见势不妙突然叛变,唐军阵脚顿时大乱。

阿拉伯联军趁机出动重骑兵突击唐军阵营的中心,连日征战的唐军在内外夹击下再也支撑不住,终于溃败。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出生天。

在收拢残兵之后,骁勇的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但是在副将李嗣业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

应该说,在这场战役中,阿拉伯人也遭受了重创,因为唐军虽已败退,他们却无力追击。

唐朝安西都护府的锐兵劲卒虽损失殆尽,但仅仅过了两年,势头复起,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大破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威风重振。

可惜,不久后渔阳兵起,安史祸乱,唐朝国力日颓,被迫放弃了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西方学者勒内·格鲁塞说,如果不是唐帝国内部的那场内乱,也许不过几年,他们就会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回自己的霸权。但是,安史之乱使唐军永远失去了这个机会,也正是这场来自帝国内部持续八年的内战,几乎耗尽了这个强盛帝国的所有财富。公元792年,吐蕃人攻克了帝国在塔里木盆地的最后一个据点,中国军队在清以前的近八百年里再也没有踏上这片土地。

猜你喜欢

唐军安西阿拉伯人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从名言名句中看古代阿拉伯人的求知思想
“天生创业家”唐军:五年赚取100亿
“天生创业家”唐军:五年赚取100亿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
要钱还是要命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与斯瓦希里语的传播
阿拉伯人的头巾
“基地”大头目被美无人机炸死
唐军 留守少年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