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薏苡仁汤联合手足三针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2020-04-30张怡燕邱明山彭海聪李依寒

北方药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三针肿痛类风湿

张怡燕,邱明山,彭海聪,张 倩,李依寒,陈 静

(厦门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福建 厦门 361009)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四肢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炎症,导致手、足等多处关节受累,损害关节功能。类风湿关节炎引起关节晨僵、肿痛,还常伴随有发热、类风湿结节、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肢体活动,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1]。目前多数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者激素消肿止痛,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而传统合成抗风湿药物起效较慢,生物制剂因为价格昂贵限制了多数患者的使用。笔者在临床中使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通过对64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后关节肿痛情况的观察,探讨薏苡仁汤联合手足三针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院内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最终纳入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3∶19,年龄为27~71岁,平均年龄(48.27±6.05)岁;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5∶17,年龄为26~73岁,平均年龄(49.08±5.92)岁。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采用2010年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发布的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中医诊断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2017年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寒湿痹阻证的证候标准[2]。

1.3 纳入标准

同时符合西医、中医诊断标准;年龄18~75岁;无药物禁忌证;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其他类型关节炎,合并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感染、肿瘤等疾病,存在精神疾病。

1.5 方法

对照组(塞来昔布+抗风湿药物):口服塞来昔布(江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72)200mg/次,2次/天;甲氨喋呤(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3205)15mg/次,1次/周;来氟米特(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175)10mg/次,1次/天。

观察组(薏苡仁汤联合手足三针+抗风湿药物):口服甲氨喋呤15mg/次,1次/周,来氟米特10mg/次,1次/天;薏苡仁汤(薏苡仁、当归、白芍、麻黄、桂枝、苍术、甘草,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配合手足三针治疗。行手三针治疗时,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以松弛的状态握拳,取后溪、中渚、间谷穴,对穴位进行清洁和消毒,将针垂直刺入后溪、间谷穴,倾斜30°刺入中渚穴,得气后,留针30min。行足三针治疗时,取太冲、内庭、足临泣等穴,将针倾斜30°斜刺入穴位,得气后,留针30min。

经过10天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关节肿痛等情况。

1.6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疗效:根据2002年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将中医疗效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

(2)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

(3)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

1.7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疗效分析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根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分别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

薏苡仁汤联合手足三针+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塞来昔布+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P=0.003),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下降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3),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分)

2.3 两组患者的关节肿胀、压痛指数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关节肿胀指数降低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10)。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压痛指数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2),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的关节肿胀、压痛指数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发生于四肢关节,引发疼痛、肿胀症状的同时,造成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则会出现关节畸形,并会累及机体其他系统,增加疾病的危害性。关节肿痛是类风湿关节炎最早期、最突出的症状,目前主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消炎止痛,长期使用药物不良反应较大。抗风湿药物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选择,应用甲氨喋呤、来氟米特,可以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免疫反应,进而减缓病情持续进展,减轻关节受损程度,同时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的良好恢复,但仍存在肝损害、骨髓抑制等较多不良反应,且起效较慢。为了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抗炎药及抗风湿药的使用,改善患者的预后,应该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治疗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论》中提及“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由此可见,寒湿痹阻是痹证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薏苡仁汤的应用,可以发挥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方中薏苡仁利湿除痹为君药;桂枝善温通经脉,又能散寒止痛,为臣药;佐以苍术健脾燥湿,麻黄助术发散寒湿,当归养血通络,白芍柔筋缓解止痛;甘草缓急止痛,并可调和诸药为使。国内外研究亦发现,薏苡仁中的有效成分薏苡仁油、薏苡仁多糖等具有调节免疫、抗炎镇痛的作用[4]。而在中药基础上,辅以针灸治疗,能加强通络止痛之功效。多项研究表明,针灸可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有效率高于单纯使用药物组[5]。亦有研究表明,针刺可通过促进内啡肽的释放,起到调节免疫和镇痛的作用。《难经·六十八难》曰:“俞主体重节痛。”故笔者结合张显臣教授的治疗经验,通过临床实践,针对关节肿痛的患者,经常配合手足三针治疗。间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为三间穴与合谷穴中点,主治两穴主病,可治颈肩臂肘指的疼痛麻木。中渚为手少阳经输穴,可利关节、疏风通络止痛;后溪为八脉交会穴之一,手太阳经输穴,可温阳散寒通络、舒筋解痉。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的输穴,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医宗金鉴》云:“游风瘙痒筋牵缠,腿痛胁胀肋肢痛,针入临泣病可痊。”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内庭、足厥阴肝经上的太冲,均可治疗下肢肿痛、麻木。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关节压痛指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说明薏苡仁汤联合手足三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减少消炎止痛药的使用。

猜你喜欢

三针肿痛类风湿
治类风湿关节炎得戒烟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治疥疮
补阳还五汤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肿痛的疗效观察
黑河市爱辉区 注入“三针”强效提升党建活力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藏虱
针灸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