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奈唑胺治疗高龄重症肺炎的疗效及护理策略分析

2020-04-30

北方药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核糖体万古霉素高龄

李 静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急危重症科,福建 福州 350001)

高龄人群是重症肺炎的高发群体。有研究指出,利奈唑胺可为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控制提供良好支持[1]。为确定该药物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99例高龄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院内于2018年5月—2020年2月收治的99例高龄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龄(70.4±8.6)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70.1±8.5)岁。两组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去甲万古霉素治疗。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确诊后,立即给予补液、营养支持、化痰等处理。同时,给予高龄患者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向250mL生理盐水中混入0.5g去甲万古霉素,充分混匀后,经静脉滴注途径给药。每日用药2次,持续治疗2周。

观察组实施利奈唑胺治疗。常规给予高龄患者对症处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同步给予患者利奈唑胺治疗,将600mg利奈唑胺混入300mL生理盐水中,实施静脉滴注治疗。每日2次,持续用药2周。

99例高龄患者均接受护理干预:①氧疗干预。②用药宣教。按照5mL/min流量,给予高龄重症肺炎患者氧疗干预。为维持高龄肺炎患者的正常呼吸,需动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变化。若发现高龄患者血氧饱和度水平异常下降,需适当增加氧流量。以通俗语言为高龄患者讲解重症肺炎的病理机制。依据高龄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其介绍去甲万古霉素(调节细菌细胞膜渗透性、与位于细胞壁的前体D-丙氨酸发生结合反应、诱导细菌细胞溶解等)、利奈唑胺(通过对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的作用,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药理机制,并利用本科室既往重症肺炎治疗经验,增强高龄患者的康复自信。③饮食干预。告知高龄患者重症肺炎的持续,容易加快机体的能量代谢速度,为维持代谢平衡,需根据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的自主进食能力,为其提供适宜的饮食干预。无法自主进食者,经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途径,给予高龄患者充足营养支持,并注意做好营养液各营养成分比例的调控及导管的固定。可自主进食者,嘱咐家属为高龄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以避免出现营养不良。④皮肤干预。高龄重症肺炎患者需长期卧床,为避免臀部、足踝部等部位皮肤因长期、持续受压而形成压力性损伤,可在按照<2h/次标准给予高龄患者体位调整支持的基础上,仔细检查高龄患者易受压部位皮肤状态。若出现压疮征象,立即涂抹润肤乳进行保护。⑤心理干预。高龄重症肺炎患者容易受严重呼吸道症状、ICU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良情绪。对此,为避免高龄患者出现康复自信不足、依从性下降等问题,可面向高龄患者开展心理疏导:第一,康复病例讲解。为高龄患者讲解近期转入普通病房、康复出院的重症肺炎病例,消除患者的不必要担忧。第二,想象放松。结合高龄肺炎患者的偏好,于轻松音乐氛围下设置适宜想象情境,借助想象过程提高高龄患者的情绪稳定性,使其摆脱负面情绪的干扰。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1软件统计。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两组肺功能变化对比

2周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均低于观察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肺功能变化对比

2.3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3.21±2.65)d,长于观察组的(10.82±1.49)d,P<0.05。

2.4 两组治疗安全性对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高于观察组的2.00%,但差异不显著。

3 讨论

利奈唑胺属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其治疗高龄重症肺炎的药理机制为:精准作用于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单位,通过细菌翻译系统的这一初始阶段,阻断mRNA与核糖体的正常连接及70S起始复合物的生成[2]。而由于mRNA、核糖体合成是细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环节,当70S起始复合物合成、mRNA与核糖体间的合成机制受到限制后,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的致病菌因蛋白质合成不足,而逐渐失活、死亡。

高龄重症肺炎管理中,利奈唑胺+护理干预的应用优势在于:①有效纠正肺功能。高龄重症肺炎患者受细菌感染机制的影响,而出现肺功能下降状况[3]。常规干预模式下,护理干预方案中的氧疗措施、去甲万古霉素的抗感染机制,均可为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提供一定支持。但部分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病程较长的高龄患者,难以恢复正常肺功能状态。而实施利奈唑胺+护理干预后,利奈唑胺可利用其特殊的恶唑烷酮类结构,为高龄患者提供强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抗感染作用。在氧疗护理的支持下,高龄肺炎患者肺部病灶内的炎症反应可得到有效控制,其肺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②作用效果显著。与常规治疗+护理干预方案相比,利奈唑胺+护理干预方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的原因为利奈唑胺可高度接近作用部位(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并于该部位发挥良好的抗细菌蛋白质合成作用,进而充分提高高龄肺炎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本研究提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P<0.05)。③促康复。相对于其他年龄段患者而言,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的康复速度较慢。而在利奈唑胺+护理干预模式下,利奈唑胺的抗感染作用可与护理策略的提升依从性、优化情绪稳定性、扩充认知等作用形成协同机制,共同助力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的康复。本研究表明,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82±1.49)d,短于对照组(P<0.05)。④安全性良好。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的特殊健康状况,对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利奈唑胺的安全性特征体现为这种抗菌药物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仅经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发挥抗菌作用。本研究表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综上所述,宜于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管理中,引入利奈唑胺+护理干预,以缓解高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恢复正常肺功能。

猜你喜欢

核糖体万古霉素高龄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常规剂量万古霉素治疗后血清万古霉素浓度<10 mg/L的影响因素
核糖体成熟因子RimP、Era和RimJ的研究进展
核糖体相关质量控制与核糖体自噬研究进展*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患者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降低核糖体蛋白质翻译功能对延缓衰老具有重要作用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动物性食品中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石台行
FDA批准抗艰难梭菌感染新药Difi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