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及血清CA125指标观察

2020-04-30林金梅

北方药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异位抗原内膜

林金梅

(福建省沙县总医院妇产科,福建 三明 365050)

子宫内膜异位症,又叫子宫内异症,是指将活跃的子宫内膜细胞植入子宫内膜外而引起的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异位内膜周围组织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子宫内异症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症状,以及B超、体检等相关检查,部分病例没有出现典型的情况,可疑病例可使用黄体酮类药物。手术治疗是子宫内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微创手术仍会带来一定的创伤,保守治疗仍是临床治疗子宫内异症的关键。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雌激素来抑制疾病。由于子宫内异症术后有复发的可能,且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效果不佳。基于以上观点,子宫内异症术后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米非司酮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巩固临床疗效、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抑制子宫内异症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索子宫内异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及血清癌抗原125指标,现报道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院内妇科收治的子宫内异症患者共70例,入组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随机分组。常规组患者,年龄21~42岁,平均(37.56±2.28)岁;患者疾病发病时间3~12个月,平均(7.25±2.22)个月。试验组患者,21~47岁,平均(37.67±2.71)岁;患者疾病发病3~12个月,平均发病时间(7.21±2.21)个月。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子宫内异症,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无法耐受或有禁忌证,合并严重机体功能障碍或合并恶性肿瘤、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

1.2 方法

常规组:孕三烯酮服用,月经首日服用2.5mg,3天后再服用,之后每周均在相同时间服药(第1天和第3天),治疗半年。

试验组:米非司酮治疗,每次服用6.25mg米非司酮,每天1次,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痛经症状消失的时间、月经紊乱消失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超氧歧化酶SOD水平、异位灶长径、血清癌抗原125水平、总疗效、复发比例。

1.4 疗效标准

治愈是指病灶消失,不孕症患者在3年内怀孕或分娩;显效是指病灶减少≥90%;有效是指病灶缩小50%;无效是指病情无缓解。100%-无效率=总疗效[1]。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痛经症状消失的时间、月经紊乱消失的时间比较

试验组痛经症状消失的时间、月经紊乱消失的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痛经症状消失的时间、月经紊乱消失的时间比较

2.2 治疗前后超氧歧化酶SOD水平、异位灶长径、血清癌抗原125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患超氧歧化酶SOD水平、异位灶长径、血清癌抗原125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氧歧化酶SOD水平均显著升高,而异位灶长径、血清癌抗原125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后试验组超氧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常规组,异位灶长径、血清癌抗原125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治疗前后超氧歧化酶SOD水平、异位灶长径、血清癌抗原125水平比较

2.3 两组总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有10例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4.29%;常规组患者治疗后有5例治愈、5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74.29%。两组评分数据对比(χ2=5.285,P=0.022<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复发比例比较

常规组复发11例,总出现率为31.43%;而试验组复发1例,总出现率为2.86%。两组评分数据对比(χ2=7.934,P=0.007<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内异症具有增生、浸润、扩散的特点,术后复发率高,保守手术复发率为50%。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内异症的一线方案,其中以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为代表药物[2]。孕三烯酮为19-去甲睾酮甾类药物,具有抗孕激素、中度抗雌激素和抗性腺效应,雌酮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断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等因素的分泌,影响卵巢的分泌能力,从而降低血清孕酮水平等因素。孕三烯酮可以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细胞受体,进而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的快速萎缩和消失,最终达到治疗子宫内异症的目的。米非司酮属于抗孕酮类药物,既能抑制早孕,又能维持正常月经周期,有利于宫颈快速成熟。米非司酮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服药后,米非司酮能与激素受体有效结合,能显著提高雌激素、孕酮等因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抗孕酮作用[3]。此外,米非司酮还可以降低卵巢合成激素的能力,大大加快子宫内膜萎缩的速度。研究结果数据提示,米非司酮不仅能显著降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并能快速诱导细胞凋亡,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使用米非司酮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有轻微的阴道出血,这是正常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除了积极的药物治疗外,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加强疾病预防保健意识,严禁经期剧烈运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流产和刮宫,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可见,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异症能有效降低血清癌抗原125,减少异位病灶,降低复发比例,因此它在子宫内异症的治疗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近年来,子宫疾病有两个趋势,一是子宫疾病发病率上升,二是年龄下降,趋于年轻化。随着肿瘤标志物研究的深入,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分析、复发监测、预后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癌症抗原125是在婴儿体腔的上皮组织中产生的,并以菌落的形式存在于人血清中。它属于一种在细胞内合成的高分子量糖蛋白,这种糖蛋白储存在人类细胞中。如果身体是正常的,那么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连接就会阻止糖蛋白,所以癌症抗原125不能进入血清,因此在正常的血清中,癌症抗原125几乎检测不到,即使可以检测到,癌症抗原125的浓度也很低。但是,如果组织受到侵袭性肿瘤细胞的破坏,它会破坏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连接,进而将癌症抗原125释放到人类血液中。血清学检查中,癌抗原125指数明显升高。

多位专家研究表明,子宫内异症患者腹腔液或血清中的癌抗原12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病情越重,癌抗原125水平越高[4]。肿瘤抗原125是来源于体腔上皮的表面抗原,是一种高分子多糖蛋白,主要分布于腹膜、输卵管、子宫内膜和宫颈上皮。据报道,癌症抗原125在卵巢上皮、盆腔炎等疾病中也有升高。它是由异位子宫内膜分泌的,是正常子宫内膜的2~4倍。子宫内异症是由损伤、炎症和高水平的激素刺激引起的,患者的子宫内膜有很强的癌抗原125分泌。如果内膜受损,子宫内膜细胞表面的癌症抗原125被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癌症抗原125的浓度增加。因此,癌抗原125浓度对子宫内异症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米非司酮治疗后癌抗原125浓度明显下降,提示病情改善更为明显。从米非司酮用于妇科疾病治疗之初,研究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是否相似,不同的用药方案能否产生不同的临床效果,一直是妇科医生的难题。早期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剂量米非司酮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异症的临床疗效非常相似。但是,大剂量米非司酮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和月经周期异常,因此不建议临床使用。由于时间和样本所限,目前还没有关于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异症及其对血清癌抗原125影响的研究。为了延长观测时间,还需要对大样本情况下的病患治疗的结果开展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异症的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血清癌抗原125水平,减少异位病灶,降低复发率。

猜你喜欢

异位抗原内膜
经腹彩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苏州市D抗原阳性无偿献血者C和e抗原阴性率及其筛血策略*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子宫内膜病变超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孕酮联合CA125对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