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与机械的相适应-普适设计的功能理念

2020-04-30

河北画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群体设计

南京艺术学院

一、引言

在讨论一类设计的相关构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其设计的本体含义和指向。“设计”一词本身便具有非常丰富的含义可供解释。

在美国学者约翰·赫斯克特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设计就是设计一种能生产设计的设计①。”将原文翻译成中文后,可以发现在这段由中文重新表现的句子中,“设计”一词在每一次语法上的使用都是正确的。第一次是泛指一般概念,包含有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等设计有关领域。第二次则是作为一个动词,指示行为或过程。第三次作为名词时则是指代某种设计产物。第四次同样作为名词则是表示一种概念或建议。

设计的本体含义如此丰富,延伸出的领域也指向了不同的目标群体。这种指向可以是一种对应的“物”的类型,有时候也指向了设计的一般服务对象,即人类本身。设计如果仅仅困于一种“物”的符号维度的话,设计师就被束缚住了一定的想象力。

从本质上来说,设计可以被定义为人类塑造自身环境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需求来源于人类天然的生理缺陷和心理缺陷。正如人们对飞行的渴望而研发出了飞机,对自身行路的速度与耐力的限制而不满研发出汽车一样。

而心理上的缺陷则是促使人们驱动着自己的情绪去投入设计当中。尽管像懒惰、虚荣等等一般含义上的负面情绪常常令人鄙夷,但它们有时也能作为一种设计项目的催化剂。类似在家具用品中流行的“懒人沙发”、珠宝的改装设计等等。

图1 懒人沙发

上述的种种生理和心理缺陷是普通民众的常识性弱点,与之有关的设计研究也早早开始。而出于对人类中弱势群体考虑的普适设计则诞生的相对较晚,却也是应时而生。

二、日常生活中普适设计的对象

普适设计的出现来源于人们对一般设计上忽视老人、婴幼儿等弱势群体的不平等、不合理的不满,这些一般设计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中的障碍。

广义上讲,普适设计是指人们的设计作品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能供所有人方便地使用。这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设计项目,往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设计师必须使其考虑的设计品的适用范围进行扩大并精心推敲和修改,以使其适应其他使用者,如残疾患者、病痛导致身体功能损失者等。也因此,进行普适设计研究的人常常是专业的设计师,其出现的时期也相对较晚。

20世纪50年代,“无障碍设计”作为“普适设计”的原型出现。在那一时期引起人们更加关注残疾人这一群体的是由于战争而带来的大量残疾人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后,如何使这类残疾人口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成为工业设计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在这之后,如何使所有人自由而自然地在同一个空间生活与工作是普适设计需要解决的艰巨任务。

到了当代,普适设计除了关注弱势群体外,同样密切关注的还有生活中由于设计而产生的种种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有的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理结构差异,如男女卫生间结构的差异、左手和右手都方便使用的剪刀等等设计物品,生活中随处可见。

除了人们皆可使用的设计物品外,一些设计则是避免被某一群体接触,比较常见的是针对儿童群体的产品设计。如各类家用电器的儿童锁、窗边以防儿童探头的栏杆,当然有的时候防盗窗也能起到这一作用。这可以表示防盗窗既防止了外界有可能的偷盗行为,也具有防止儿童探出窗外的功能。其实最常见的就是人们将刀具等危险物品放在高处,这种设计行为可以说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安全性,使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拥有更多优秀的设计物品可供选择,而不是为了考虑家中的弱势群体而丧失许多优秀产品的选择权。

此外还有为盲人设计的盲文电梯按钮,公交车的折叠式跳板等等为生活中弱势群体做出的设计。

三、普适设计的特征

人们看待设计物品往往从它的形式特征和功能应用着手。两者本身曾被众多设计文献讨论过,较为主流的观点是1896年芝加哥学派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的“形式总是追随功能”这一口号,后演变为“形式追随功能”作为两者间的从属关系概括。

设计总有某个功能的元素。在对一项产品的使用上,功能决定了它的性能和实用性,而形式决定了它在审美上的上限。当然这是在一般理解上,具体要看产品的使用过程、使用场景、使用时间等等,但这里所强调的是两者对一类设计产品同等重要性。

一把剪刀如果无法完成裁剪纸张等人们对“剪刀”这一物品的基本功能要求那无论它的形式有多么华丽漂亮,可以作为一个艺术品,但在身为剪刀的存在意义上,它是失败的。它在失去这一功能的条件下,只是一件披着剪刀外貌的其他物品。可如果是两把具有同样功能的剪刀,在不考虑成本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商店里无疑是那把“外貌”更加出彩的剪刀受人欢迎。

上述的有关形式与功能的阐述,对所有的设计类别都是能一定程度上适用的。其中有助于区别普适设计与其他设计的差异,还有一些普适设计比一般设计更为明显的特征。

首先是普适设计具有的隐蔽性。如人们经常在楼梯上发现的斜坡设计,一方面它可供乘坐轮椅的民众在短暂的坡道上“行路自由”,另一方面人们有时候也会利用它移动两轮车辆或拖运行李箱。这个斜坡就很自然地出现在了人们的行进道路上而不显得突兀。还有较为火热的老人智能防摔气囊,在其使用前看上去只是像背了一个普通的黑色马甲。

普适设计指向了生理上具有某一缺陷的群体,这决定了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使用的特殊的心理活动。一些帮助老人的工具,如助听器等产品越来越重视产品的隐形特征,即在外观上看上去更像是一件装饰品,而不是一个“助听工具”。这能够帮助使用者在心理上获得一定的自我安慰,从而达到使用者渴求的自然和谐的遮掩缺陷的要求。

其次是普适设计具有的适用特征。本身这一类型的设计针对的群体往往在年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身体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能力的水准与一般人有较大差异。以老年人为例,他们一般具有感知能力、运动技能、神经系统等等各项身体素质方面的能力退化②。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身体能力的弱化和思维能力的退步使得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为迟钝,因此针对老人的一些设计反而要求在产品的使用上足够简单,这就涉及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和产品语义学的相关内容。

比较成功的设计有床边的拐杖放置案例。如图3的设计,老人起床随手就能拿到拐杖,无疑使老人的行动不用承担隐性的风险。

图3 床边的拐杖安置

再次就是普适设计的通用化表现。一部分设计物针对某一空间或场地使用。它在自己的“擅长领域”自然能发挥不错的作用,但类似于老人的助步器等使用者可能时常更换空间的产品,就需要考虑使用者感到疲惫和劳累时的问题。针对这一产品,目前的解决方案是给助步器装上座位和手闸,但又遇到了重量、操作烦琐等问题,这是值得设计师思考的。

四、批判视角下的普适设计

普适设计具备的种种特征表现,多数是出于对用户的关注。这种关注是近代以来设计不断发展,逐步系统化的标志之一。

关于对弱势群体的帮助,虽未上升到法律层面,但在经历完善的品德教育时,人们一般会对弱势的一方抱以同理心。普适设计正是出于此种心理因素,摆脱了往往只针对于弱势群体中对个体的帮助,而把目光放在一个群体当中。不同的社会群体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想法或是个性,而普适设计正是去寻找弱势群体中每个人的共同困难之处,并致力于解决问题。

无疑这是富有挑战性的,较为差劲的生理能力和迥异于一般人的心理状况,使设计师需要更频繁地调查和更精确的计算能力才能真正设计出符合需要的产品。但过犹不及,有的时候正是由于设计师对群体的过度想象,创作出了复杂的设计却不适用。在现代设计历史上,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也提出过“少就是多③”这样的设计观点。这朴实简单的话语表达的正是设计师应该严格考量添加在设计当中的每一个念头。

这样的关注是值得的,展现了人类更高层面的文明素养。每个人都经历过婴幼儿、中年、老年的成长阶段。普适设计便是为了老幼残孕皆有所依而诞生的。这些由普适设计理念而生产出的小物件又何尝不是为社会增添了一份幸福感呢?促进社会的稳定,维护文明的和谐本身便也是一份“设计”需要担当的责任。

普适设计在给弱势群体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本身也陷入了一种悖论。其本身是从人类身体的共性出发,达到努力消除人类生理上差异而造成的不平等现象;这种行为本身就暗含着人们对弱势群体心理上的一种优越感。

这里的优越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贬义,而是一个中性词。比较常见的例子有,身体患有残疾的人往往并不希望自己身体的某部分缺陷过分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因此拒绝使用这些“彰显”出他们自身缺陷的产品。

出于这一点的考虑,许多在公共空间和公共器具上的普适设计缓和了些群体间的矛盾,尽管它并没有完全消除这种悖论。如果这些产品设计主要应用在私人环境,即私密空间中,产品会更加注重它所能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

在设计的发展中,从来不缺少对人类整体中所有群体的关注。这种意识在逐年提升,类似于普适设计的还有女性主义设计等等。设计无处不在,即使是普通人也会因其对某个场景、某件物品的不满意,从而产生批评意识,对其进行自我改造和设计行为。如果将这些讨论整合归纳,使意识得以转化为文字,便形成了设计理论,进一步促进设计行业的发展。

人们对普适设计的批评声音并不完全相同。这些反对的声音是合理的,因为批评主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批评的差异性。但可以确定的是,对设计的不同的解释和批评并不会影响普适设计最本质的意义,也便是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一项设计的真正死亡在于它的无人问津。

可以说,如今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适设计,需要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因为在当代这一历史时期,缺乏人情味是目前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大弊端。这种弊端要想解决,势必需要经过学者的研究和大众的自发改造。在这个过程当中,普适设计将逐步改变不同群体之间缺乏平等的分裂现状,最终通过自我完善满足弱势群体对人性化设计的需求。

五、结语

普适设计已经成为影响大众中弱势群体内心感受并进行导向的重要操控器。人们在对待普适设计问题上,已经不能再仅仅考虑人们对其在使用中方便快捷等功能的要求,同时应该考虑空间中可能存在的人性化情感问题。

这种人性化问题会伴随着时代和个人的不同产生奇妙的变化。不同的群体在具有差异的时代与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设计需求。这种需求从日常生活中体现,最终在设计师的专业知识中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环境为活动提供了框架,而设计又可被定义为人类塑造自身环境的能力。工业革命以来,噪音和污染逐步加重,与传统社会相比,都市的生活空间在设计上体现出了多样性、分散性、专业性等特征。而在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下,更应该重视设计的应用范围应囊括多种类型的群体。及至现代社会,普适设计的表现形式构成了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装饰品之一,也成了为弱势群体改善生活,增添生活乐趣的重要手段。

设计类别或许有比较热门的类别,但它们本身并没有价值意义上的高低之分。无论是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女性主义设计、虚构化设计、绿色设计、关联性设计还是普适设计等设计方向,人们首先应该平等的看待它们。一块木头很难替代一块钢铁所能起到的作用,但铁也无法像木头一样变身为可供人们书写的纸张。

普适设计如今仍然在螺旋式的上升发展中,尽管它的理论研究或许会陷入瓶颈,但总体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加以完善。普适设计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繁荣兴盛的证明。

如今在普适设计问题上的研究仍然有许多难题,在普适设计研究道路上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美]约翰·赫斯克特.设计,无处不在[M].丁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②王德海.居家养老及其住宅适应性设计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③刘先觉.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 密斯凡德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群体设计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为特殊青少年群体遮风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