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现状研究

2020-04-30覃宇德房佳婕

武术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局台州市代表性

覃宇德 房佳婕 樊 坤

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台州 317000

1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效概述

浙江省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建立了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联席会制度,每年定期交流工作经验,分享特色案例,搭建互动平台,共同提升业务水平,使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成“一盘棋”,保证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信息及时沟通,经验借鉴,地市之间文化走亲等形式,加强区域文化共建共生。浙江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具体表现在:

一是大力普查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浙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启动早、投入大,从2003年以来直接参与普查人数为23.33万,财政投入6451.2万元,调查项目15.63万项,召开各类座谈会8894次,走访民间艺人13.37万人次。经过5年多的努力,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约105万条,相关实物资料2.3万余件,调查文字记录1032.1万字,录音记录4525.7小时,汇编普查资料3260余册。

二是制定保护措施。制定并实施“八个一”( 一个保护方案、一个专家指导组、一个工作班子、一个传承基地、一个展示平台、一套完备档案、一册普及读本、一项配套政策、保护措施),在代表性传承人方面做到做到“三个必报”( 即各地文化部门在工作中了解、发现传承人家中有突发事件必报,传承人大病或逝世必报,传承人有重要艺术成果必报)、“五个必访”( 传承人家庭困难必访,大病或逝世必访,收徒传艺必访,有重要艺术活动必访,有突发事件必访工作制度)的制度。

三是建立保护机制。实现县级及以上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全覆盖,各级政府设置专项保护资金,为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机构、人员、资金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积极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建设,采录数据超过200万条;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评价机制,2015年建立包括6个维度、35项评价指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每年对各县(市、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评估,并将之作为政府部门业绩考核的重要部分,极大提高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视度。

四是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举办多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薪传”展演展评活动,包括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体育等主题,活动由省文化厅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办,举办当地政府和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承办,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均参与的大型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由各县(市、区)选送省级及以上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主办方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审,最后选中者方可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评,展评时再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打分,根据专家打分评比出不同等级奖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薪传”展演展评系列活动自2011年举办以来,先后推出了青瓷、石雕、塑艺陶艺、抽纱刺绣、根雕艺术、金石篆刻、宝剑锻制技艺、纸艺扇艺、曲艺、传统服饰、传统音乐等为主题的展评活动,通过展示展演、精品评选、项目集中展示,诠释“薪火相传、活态传承、德艺双馨”的理念,促进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发展,着力培育人才,现已发展成为浙江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品牌活动。2018年6月10-13在浙江省磐安县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薪传”——浙江传统体育展演展评系列活动,是浙江省首届传统体育展演展评活动,也是全国首次。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薪传”——浙江传统体育展演展评系列活动是全国首次围绕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的集中展示,具有示范引领意义。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全域旅游,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涵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薪传”——浙江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评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薪传”——浙江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综艺场展演及颁奖仪式、浙江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等多项内容。本次体育非遗展演展评活动面向浙江省征集省级以上体育类非遗项目,经各个县市非遗保护中心推荐,最后经过省非遗中心聘请专家评审,从55个项目中择优选出26个项目参与展评、13项参与展演。

2 台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现状

台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东南沿海,以“海上仙子国”著称,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目前已公布的台州市级以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统计,台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家级名录有3项,浙江省级名录有12项,台州市级名录有36项。目前台州市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开展以省级以上名录项目为主,1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以上项目多以开展,新前武术开展传承学校为黄岩区新前街道中心小学,坎门花龙开展传承学校为玉环坎门二中,黄沙狮子开展传承学校为白水洋中学、白水洋中心小学、台州学院,缩山拳开展传承学校为回浦实验小学、台州学院,南太极拳开展传承学校为台州国际文武学校,皇都南拳开展传承学校为鹤楼中心小学和白鹤小学,灵溪奚家拳传承开展学校为三合中学和苍南小学,天台山易筋经有几所中小学将其作为课间操内容,其他几个项目以传习所形式招收当地民众延续传承。

针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严重断层,对于将台州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传承是台州市文广新局给予高度重视。2011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34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为落实《非遗法》的规定、培养青少年传承接班人、培育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2012年-2015年,由台州市文广新局与教育局合作,每年计划建立20所传承基地学校,由文广新局制定措施,提供资金,学校选择或指派由文广新局与教育局共同进行。为辅助传承开展学校启动传承,文广新局从市财政局专项申请为台州市三区学校提供资金6万元,其他县市学校提供3万元,资金资助为一次性行为,后期无传承资金资助,后期学校开展需校方自行筹集。经过四年努力建立了80所传承基地学校。此后台州市文广新局不再进行此项活动,各县市区近些年陆续有建立少数传承基地学校,目前全市传承基地学校总数不足一百所。当前台州市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形式以社团活动为主,目前只有几所传承剪纸的学校将其作为校本课程,为全校学生必学内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均以社团形式开展。

为解决学校传承的师资需求,台州市文广新局从2014年起开始开展学校传承的师资培训,由市文广新局聘请代表性传承人、专家作为培训教师,文件由教育局和文广新局共同盖章下发,为参与培训的教师免费提供吃住。目前已开展的项目为剪纸,2014年、2015年、2106年三年时间为普及阶段,所有感兴趣的教师均可参加,学习剪纸的基本技艺。2017年、2018年为提高阶段,对具有一定基础,且学校支持,教师愿意进一步深入学校的教师进行剪纸技艺提高培训,主要培养教师创编技能为主,目前有几所学校教师在学校开展较好,有课程、兴趣班,还在省级、国家级剪纸大赛中获得佳绩。接下来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准备开展台州优秀地方传统音乐进校园所需的师资培训,但是地方传统音乐师资培训也面临很多问题,如中小学音乐教师少,且台州地方音乐具有影响力较大,有较完备的理论体系的项目没有,所以如何开展,和设计教学内容是当前最大困惑。对于地方优秀体育文化进校园所需传承师资的培训尚未开展,据台州市非遗中心主任介绍计划以“民间艺人讲师团”的形式进行传承,将本县或是本乡镇的地方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进入本地学校,由代表性传承人或是其徒弟担任学校指导教师,但是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展。

为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2018年4月20日台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制定了《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年度传承工作考核细则》《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度传承工作考核细则》。

表1 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年度传承工作考核细则

对于项目传承的年度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保护计划、档案管理、场地器材、公益展演等为主,未有设置增添传承基地的考核指标。特别注重项目展示场所的建设,占40%;其次是为落实国家出台的相关文化政策法规、以及丰富大众传统文化精神生活和宣传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对这些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特别是国家级和省级名录项目,要求每年必须有展演任务,展演所需劳务费和经费支出由地方文化部门负责,所以指标中的“参加公益活动情况”占30%。从考核指标设置上依旧存在重外在保护,轻内在传承推广之嫌。

表2 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度传承工作考核细则

台州市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度传承工作考核中,“收徒传艺情况”“参加展演展示活动”“传承基地辅导”分别占20%、40%、20%,其中对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传艺的考核主要是对其在民间收徒情况考核,比如省级以上非遗项目目前均建有传习所,其主要考核传习所的收徒情况,目前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收徒是以签约形式进行,收徒时由台州市或各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持,有正式拜师仪式,拜师结束后,学员需签订协议,年终时各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会组织专家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学员颁发证书及奖金。展演展示活动情况即为参加市县文化部门组织的展演展示活动,需要代表性传承人组织团队成员参与;传承基地辅导的考核即为对开展传承的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指导情况进行考核,考核代表性传承人的辅导次数,未有对传承基地学校开展传承的成效纳入代表性传承人的工作业绩,所以也导致部分项目高调进校园,但其校园传承效能却不理想的尴尬现象。

3 结语

当前台州市体育非遗项目选择依托学校来进行传承,然而传承的实效性不高,出现了学校教育对时间的安排挤压了体育非遗的传承空间、学校教育与社区传承空间的疏离弱化了传承的实效性、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认识误区削弱了传承主体的积极性等诸多问题。针对于当前台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现状,值得我们思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进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尾相连又一脉相承的传递给学生。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采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去主动接受,并更好的承袭这些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同时还要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空间的和谐共生,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挖掘和培养,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与意义进行现代转化,处理好技术教学与传统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新局台州市代表性
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简介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闽台地区代表性道地药材
迎挑战锐进取 育新机开新局
黏黏花
车企大咖布新局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勉冲·罗布斯达
防风林莫名枯死,引出一起重大环保案 台州市路桥区金清“7·15”废酸倾倒案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