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山武术文化博物馆馆藏研究

2020-04-28陈洲理

武术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冷兵器兵器梁山

王 震 陈洲理

1.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2.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剑与刀,铭刻着国家的历史和记忆;火与血,承载着民族的光荣与梦想,没有刀光剑影就没有城池林立,古代中国向来被“祀与戎”所充斥,在某种程度上人类的进化史就是战争的历史,战争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一同前进,既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又时刻威胁人类生存,而兵器作为战争的工具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在绵延数千年的古代战争中,中华民族打造出了种类繁多、做工精细并极富杀伤力的兵器,这些兵器是中国人勤劳勇敢、富有创造力的智慧结晶,因此古代兵器是我们了解古代战争、兵制、科技、社会发展甚至古代审美等历史史实的一个重要工具和重要手段。

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兵器是指在中国古代从史前时期直到清朝末年,即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古代军队和民间使用的各种兵器的总体配备情况,大致经历了石制兵器、青铜兵器、铁兵器与古代火器等四个阶段,前三阶段为冷兵器时代,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冷兵器与火器并用阶段。

古代兵器由远古狩猎工具演变发展而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工兵不分,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生产工具的用途也在发生变化,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生产工具逐渐演变为兵器,兵器作为单独的概念抽析出来,自此,工兵开始分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争规模的日益庞大,封建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就要赢得战争,兵器作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以青铜和钢铁为主的冷兵器,逐渐占据了古老中华几千年的战争舞台,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放光芒。

中国古代兵器以制式科学、器型合理、材料先进、工艺精湛闻名于世,凝结的是中华民族的睿智与刚强,极尽了天工开物的工匠精神,屹立于世界武库之林,在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给世界兵器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 梁山武术文化博物馆结构布局及现代价值

齐鲁大地北依京冀,南接苏皖,西邻中原,东镇海疆,自古以来就是诸侯争霸、将士鏖兵之地,早就以大枪长戟等丰富的冷兵器闻名于中华大地,因此蕴含着厚重的古代兵器文化内涵。2020年年初,李成银教授应邀参加文圣拳年会,听闻峻峭挺拔的凤凰山下有一座以收藏中国古代兵器为主的武文化博物馆,便前往考察。

1.1 武术文化博物馆的由来及结构布局

“水浒故里,忠义梁山”,水浒文化是梁山独特的身份象征,武文化始终贯穿在水浒文化之中,为梁山这片千年沃土灌注了英雄之魂与尚武之志,梁山之所以与少林、武当、峨眉并称为中华四大武术发祥地,无疑与其深厚武文化的影响和传承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冷兵器是水浒文化、军事文化和兵器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化身,“尚武藏兵”正是梁山人陈存林孜孜不倦的追求,2017年在梁山县委县政府以及文物部门的的全力支持下,以研究、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陈存林和梁山县冷兵器收藏家协会申报成立梁山武文化博物馆,梁山武文化博物馆共三层三个展区,总建筑面积421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达1750平方米,库房面积1310平方米,馆藏历代精品冷兵器多达一万两千余件(套),一层主要是宋代、辽金时期武备藏品,二层主要为明清、民国时期武备藏品,三层主要以汉唐时期武备藏品为主,兼收藏一部分抗日时期的红色藏品。

1.2 博物馆的现代价值

博物馆藏品以原件展示为主,图片展示和文字解读为辅,并结合技艺展演和导游讲解,力求达到看物知用途、读文知历史、看图知兴衰的效果。博物馆建立长期免费开放制度,旨在用公益的方式回报社会,让众多参观者了解我国战争历史和兵器文化,让更多的青少年儿童感受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的认知度,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和民族自豪感,为建设富强文明的新梁山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虽然历史上的刀光剑影已经散去,战场上的拼搏厮杀早已定格,但兵器作为战争与历史的见证者还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应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的号召,重温中国古代金戈铁马的岁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武术博物馆主要馆藏研究

2.1 宋代、辽金时期武备藏品

《水浒传》中的十八般兵器其实是由“十八般武艺”演化而来,“十八般武艺”最早的说法见于南宋时期的《翠微北征录》,广泛流行于宋元时代,五代至宋之间,新的战争型态蕴酿成形,火药发明并投入使用,热兵器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宋代战争的一大特点,标志着中国古兵器至宋代已发展成熟,但宋朝时期环首刀在战场上依然取得了绝对的优势。

1044年宋仁宗时期,军事百科全书《武经总要》问世,这部书记载了北宋军队兵器的形制,大体反映了宋代钢铁兵器的概貌。此时军中很少用剑,剑的样式重拙且不利击刺,多作佩饰之用,象征意义大于实用。在长柄的兵器方面,因骑兵战力有限,主要以步战、城池攻防战与水战为主,为配合战争战术需要多用戟、斧、钩、锤等,可谓无奇不有。短柄兵器形式庞杂,多采用吸收了西北少数民族风格的鞭、棒、锤等,接战时能够配合长刀破解敌军的铁甲。而刀的形制有了改进,由长条方头改成前锐后斜并加装了护手,去掉大环和饰物,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长柄刀,刀头较宽且厚脊薄刃,坚重有力,从出土的少数宋刀得知,此时运用了纯熟的夹钢技术。

一层展厅紧紧围绕水浒文化布设,以兵器实物展示宋代冷兵器的发展,将宋代冷兵器分类、分器型展出,共展出展品341件(套),具体为:直刀10件,刀矛1件,尾钻1件,铁锤1件,斧子1件,弯刀1件,铜镜1件,矛头3件,杖首1件,环首刀9件,鲨鱼头刀1件,铁链2件,铁锁3件,铁权2件,铁锏4件,盔甲片120件,得胜钩1件,铜锤1件,鱼叉3件,连枷1件,铁矛3件,骨朵2件,船锚5件,箭簇164件。

图1 宋代环首刀

2.2 明清、民国时期武备藏品

明清时期冷兵器的制作工艺及技战术使用更是精湛至极,元朝时蒙古军擅长马战,马术娴熟,虽然流传下来的兵器实物很少,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如此强大的军事队伍而言,军士们使用利于砍削的马刀或腰刀是很合理的,蒙古军兵器的质量必有可观,随着明王朝对蒙古族和女真人的用兵,在吸取他们技术的同时,兵器制造技术也不断提高。同时火器的研制和使用得到了较大发展,明军的主力三大营中的神机营正是火器营,虽然明代的火器发展已逐渐成熟,远射的火炮已基本取代了炮与床弩,但单兵使用的鸟铳等火器装填费时,而未完全推广使用,所以刀、矛、弓箭等冷兵器仍为步兵的基本装备,并因倭寇的侵扰而有重大的变革。

明嘉靖三十八年民族英雄戚继光带领四千戚家军,创造了以盾、矛、枪、刀等兵器相结合、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在冷兵器与火器对抗的作战时代,戚家军有着经历大小数百战而未尝败的作战佳绩,然而当时的军队在与倭寇作战时手中的兵器无法匹敌精良的日本刀,因此死伤极重。后虽然发展出厚背砍刀与之相抗,但较为沉重,且一经正面砍架,刃口常翻卷,而无法有效伤敌,远不如日本刀的灵动沉猛。戚继光遂上书建议向日本政府订制军刀一批,并以此进行仿制与改良,其形制基本上是中国式的,但制法却是日本风格,这批中日混血军刀在战场上有优异的表现,称“戚家刀”。

二层展厅以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代表型兵器展示明清兵器的发展和使用情况,共展出展品 74件(套),具体为:长杆蛇矛1件,战斧1件,偃月刀1件,长杆火铳1件,铁雕吞口偃月刀1件,蛇矛戟1件,长杆鲨鱼头1件,木棍1件,瓦槽锥1件,猴吞枪1件,挂月锥2件,长杆竹节枪1件,元宝枪1件,元宝挡七星剑1件,缠枝莲剑1件,吞口剑1件,灵芝首剑1件,滚珠刀1件,雕龙官刀1件,矛7件,蛇矛1件,斩马刀1件,偃月刀1件,铁雕龙吞雁翅刀1件,竹节钩镰1件,铜锏3件,铁锏9件,龙吞锏5件,铜锤5件,铁锤4件,竹节大炮7件,鞭3件,火铳6件。

图2 明代戚家刀

2.3 汉唐时期与抗日时期武备藏品

汉代是中国古代兵器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时期,殷周居于主导地位的战车让位于骑兵和步兵,在兵器的品种、形制、性能等方面,也都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面貌。汉代在抗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战争中,骑兵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与之相适应的兵器在形制和性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出土实物推测,西汉时骑兵逐渐成为军队主力。随着冶铁工业的发展和炼钢技术的更新,铁制兵器逐渐取代青铜兵器,远距离作战的戟、矛,基本取代了车战时的勾、戈等,钢铁兵器的大量普及基本结束了殷周以来以青铜作为主要兵器的历史。汉武帝时期,设立了盐铁官营,钢铁冶炼技术大幅度提高,出现了“百炼钢”和淬火技术,冶炼出的钢铁成分均匀,组织致密,既增强了刃部的锋利程度,又保留了背脊部较好的韧度。西汉末年时,钢铁兵器几乎完全取代了青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数百年的交替期间,是青铜兵器的发展巅峰,在历史舞台上大展其灿烂风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动荡,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北方汉人南迁,各统治集团掠夺混战,加速了兵器的更新发展。在这一时期,杀伤力更强的槊取代戟成为主要的长兵器,一些新式铠甲、马具以及重装骑兵也纷纷出现,在冶炼技术上,北齐时灌钢法造出的宿铁刀钢质柔韧坚硬,经久耐用,淬火工艺也日臻成熟。

隋唐时期开启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篇章,是我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之昌盛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一时期,剑逐渐走上它的“王者”地位,虽然在汉末时长剑就已退出战争舞台,但却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而发扬光大,唐朝时上至王公贵族和文武百官,下至武林侠士和骚客文人皆佩剑以作配饰,在民间武术界,剑也成为武术兵器的代表,甚至结合道家的神秘色彩,成为宗教法器,披上了一层玄妙的面纱。此外,频繁的对外交流也对日本、朝鲜等亚洲近邻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唐朝传到日本的“太刀”,不仅是当时日本官吏的佩物,也是军队的主要装备兵器。

三层展厅紧扣兵器发展史,力争用兵器实物重现这一历史长河时期中兵器的发展和变革,以展示社会的全面进步,共展出展品 86件(套),具体为:汉剑13件,汉环首刀12件,唐刀2件,斩马刀1件,匕首6件,铜柄直刀5件,带鞘刀2件,铁剑3件,牛尾刀1件,杖刀1件,锡柄刀8件,铍3件,马镫6件,武魁木匾1件,雕龙刀1件,布鲁6件,棒头2件,钩镰1件,锏3件,软鞭3件,藏刀2件,镗1件,叉2件,龙泉剑1件。

3 结语

“众星璀璨映水泊,日月同辉耀梁山”,璀璨的水浒故事,厚重的武文化为梁山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兵器又何止一十八种,漫游在梁山武术文化博物馆之中,这一件件古兵器仿佛穿越五千年的时光隧道,仍在闪耀着杀气逼人的冷艳寒光,熠熠生辉。大力弘扬梁山武文化,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梁山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胆识之士共同的努力下,梁山武术文化博物馆在古兵收藏界必能赢得一席之地,武文化定能成为梁山精神、梁山形象、梁山气质最醒目的文化品牌。

猜你喜欢

冷兵器兵器梁山
冷兵器战车
“知心姐姐”孙二娘
冷兵器战争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冷兵器大乱斗
上大梁山(外四首)
梁山车展:最容易忽视的五款亮点产品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