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激趣几法
2020-04-29宋建东
宋建东
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感觉到美,全身心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中去?
加强诵读,读出情趣。首先,每一篇文言文在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至少两遍,要求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字典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其次,在课堂上的第一遍诵读往往是由我范读,让学生跟读,继而让学生大声诵读,摇头晃脑地踱着方步尽情地诵读,读出抑扬,读出轻重,读出舒缓,读出情感,读出境界。在诵读中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动口的同时也在动脑,以读带动理解,进而把握课文基本内容。最后以诵读比赛的形式进一步刺激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好胜心。让他们在诵读中潜移默化地积攒起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素质,陶冶情操。
鼓励表述,疏通文本。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口述课文的中心和自己的感受。一是让学生把文章每句话用现代文七嘴八舌地說来,二是让学生把文章中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讲出来。我的具体做法是: 先分组(每八人一组),分角色口述,每组分别推荐代表发言,不足的由本组成员补充。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既训练了口才,又训练了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郑人买履》为例,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1) 模拟情境,上台表演。我请了三位学生分别扮演郑人、商人、路人。学生生动地再现了故事情节,又添加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尤其是对郑人的“宁信度,无自信”的夸张演绎,入木三分地展现了人物的个性。(2) 创设情境,激烈讨论。分析到人物形象时,我引发质疑: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呢?由此引导学生对人物展开激烈讨论。(3) 虚拟情境,写作后续。解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拟想: 这个郑人在他以后的生活中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带着这种兴趣和新奇学习,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落实。
展开想象,提高兴趣。《小石潭记》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话,描绘了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联结,参差不齐,随风飘动的画面,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石潭的四周。学生展开这样的想象,比完全死记硬背翻译更有趣、更有效。学习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篇文章,我让学生用画画的形式来表现这篇文章,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去了解诗句内容,讨论画面的层次安排等。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展,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学思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上冈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