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护航,浅谈如何当好班主任
2020-04-29冯秀娟
冯秀娟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她)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最近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结合自己当班主任十多年的经验可知: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那么,如何当好班主任呢?
一、 班主任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倾听学生的声音就是通过倾听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赢得信任,了解情况,提供帮助。我有一位学生经常迟到,有次我找他谈话,他说:“老师,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几点了?”我没等他说完,便接过他的话训斥了他一顿,就没再理会他,直到看到他在教室里伤心的哭了。课后我了解到,他迟到的原因是奶奶生病了,他去给奶奶拿药。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向他道了歉,“你怎么当时没有说清理由呢?”他很诚恳的说:“老师,这没什么,谁让我以前爱迟到呢,以后我保证再也不迟到了。”“以后有事向老师说明,老师会理解你并且会帮助你。”
我后悔自己当时没有听完他说的话,便马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澄清了事实,并承认了错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师,不能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即使工作忙碌,也应该尊重并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在经过这件事后,我成为学生的倾诉对象,不管是在学习或是生活上,学生们都愿意对我吐露心声,寻求帮助。
二、 班主任要民主管理班级
班干部要民主选举。在选举前,我先拟定班级干部的竞选标准分发给学生,并逐条逐项解释清楚。切实坚持在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使班内每一位学生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后给学生两个星期的表现期,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班级工作中。这两周我在观察中发现:黑板在课前擦得干干净净、门窗每天有人负责开关、桌椅也被摆放得很整齐……正式竞选时,竞选者必须进行1-2分钟的演讲。要先总结自己在表现期的表现,想要竞争何岗位,当选后将怎样开展工作。然后由学生当场无记名投票,当场记票,当场公布得票情况确定班干部人选。
班级除班干部负责日常事务外,要建设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多样化的民主自治小组,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卫生监督组等小组。这些不同的小组吸引了全班同学参加,每个小组职责各不相同,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這样管理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级的工作效率。
三、 班主任要做好培优转差工作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尽可能挖掘并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各方面都获得理想的发展。优等生自学能力强,班主任对他们的要求相对要松。因此班主任要注意优生的思想偏差,不能只看优生的学习分数。班主任要让优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特别是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我们要引导学生心中形成“少年梦”。要做到“有梦想、有奋斗、有成功”。
培优工作重要,转差工作更重要。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种安全、温馨的爱,要注意“三点”:一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很可爱;二是要捕捉学生的进步“点”,用未来的眼光期待学生;三是多给学生鼓励“点”,让学生充满信心和力量,对学习充满激情。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挖掘后进生的潜力与特长,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组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才能,获得被他人尊重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增强上进心和自信心。教师要擅长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即使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充分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钥匙,是挖掘后进生潜能的基础。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个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我担任的班级有位学生,他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排在后头,上课时,他从不肯举手发言,老师请他发言,他向来是站起来一言不发。一次,我提出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故意请他回答。只见他慢慢地站起来,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这时,我亲切地鼓励他说:“别怕,老师相信你一定会答对的,你也应该相信自己。”大家都用期待的眼光看着他,他终于鼓起了最大的勇气,支支吾吾地把答案说了出来。我马上肯定了他的答案,并予以表扬,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课后,我经常跟他谈心,与他交朋友,和同学们一起帮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该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总之,作为班主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