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分类视角下中学地理教育对策分析

2020-04-29杨婷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程序性性知识陈述

杨婷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知识分类视角下中学地理教育的主要对策,分析中学地理知识分类有哪几种,探索出中学地理知识分类主要以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为主。同时,为提高知识分类视角下中学地理教育效率和质量,实现中学地理知识分类教育目标为目的,为其提供几点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字】知识分类   中学   地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73-01

引言

中学作为学生自我发展的转折点,在此阶段学习中学地理知识尤为重要,但由于传统中学地理教学模式一直是以“灌输式”理论知识的教育为主,并未深入分析和挖掘中学地理专业知识的分类,导致中学地理知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受到一定影响,并难以发挥出地理教育真正的价值作用。所以,地理专业知识的分类有哪些,在知识分类视角下应采用怎样的教学对策,则是文章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中学地理知识分类概述

中学地理知识的分类,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程序性知识。首先中学地理,陈述性知识分类的特点是用于回答“这是那个位置?”“它属于哪个方位?”等此类疑问式地理问题。中学地理陈述性知识,能够反映出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联系,是地理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性知识,在教学陈述性地理知识时,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一般是以记忆为主,要求学生在学习陈述性地理知识时,要清晰的记住地理术语、地理名称、地理生物及地理演变的事实性知识,并明确认识到这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在地理学习中所佔比例很大。并且要明确认识到陈述性地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提高地理技能、解决纪律问题及正确学习和掌握地理语言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相关知识的基础。而中学地理程序性知识,这是地理原理性知识基础,在学习地理程序性知识时,其地理的学习目标分别是以智慧技能和策略性知识学习为主,中学地理程序性知识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学会学习”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及地理,阅读能力等,以提高学生综合地理素养为主。

二、知识分类视角下中学地理教育对策

(一)中学地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对策

根据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分类在教学中通常是以命题网络来表征,而命题网络的形式主要是依靠记忆为主,通过学生对命题网络的记忆来了解陈述性地理知识。所以,中学地理专业教师在教学陈述性知识时,应明确规划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陈述性地理知识,理解的有效记忆策略,将指导学生复习、引导学生预习以及帮助学生记忆等都纳入陈述性知识教学策略规划当中,以此来提高地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效率和质量。首先,地理专业教师可以借助精加工策略中的类比法、比较法及因果分析法等学习策略,来促进学生大脑对地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教学《世界的气候》这一课时,在上节课程的地理知识讲解时,学生便已经完全理解世界各地的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以及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差异很大,所以气温与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但是,不同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情况不同,地区的气候也就不相同,而在讲解这节知识内容时,相关专业教师便可利用类比法将世界的气候差异为学生详细讲解,以便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完全理解和掌握。比如南方的气温与北方相比常年处于高温度状态,而受气温所影响导致南方常年降雨,使南方的气候一直处于潮湿的状态。而北方的气温一年四季除夏天以外都低于南方,所以,北方的降雨量低于南方的降雨量,故而北方的气候比较干燥,降水稀少且冬季寒冷。

(二)中学地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对策

在教学程序性中学地理知识,相关专业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地理程序性知识的实践性特征,要加强地理程序性知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来提高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强化自身对地理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所以,中学地理专业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目标及中学地理知识的分类来开展探究式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探究式教学实践活动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地理专业知识与技能来了解和分析程序性地理知识内容。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时,相关地理专业教师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中搜索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短视频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观看地球自转的短视频来了解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所会造成的具体现象和对时间带来的差异情况。同时,中学地理专业教师还可借助地球仪,让学生通过在地球仪上的实际操作来,直观地体会到地球自转的整个过程,并在操作过程中,适当为学生提出难度梯度逐渐增加的实验问题,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验表格的形式来帮助自身突破教学难点。比如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路周而复始,这种现象的产生究竟是天再转?还是地在转?等诸如此类问题,让学生自己在地球仪上动手操作,来获取最终正确答案,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行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知识分类理论的全新推出促使中学地理专业教师深入认识地理知识,理解不同地理知识的特点及教学价值,探索出在教学不同分类的地理知识时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并加深学生对不同知识分类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完全吸收内化。同时,知识分类的理理论提出,为中学地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提出新要求,要求中学地理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实际教学设备设施來辅助自身教学,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来提高学生实践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

[参 考 文 献]

[1]周琳.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新课标“地理1”野外考察案例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旋晓伟. 中学地理课程的科学素养功能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8.

[3]张卓. 10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发展与变化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程序性性知识陈述
张山营镇:党建赋能建起“最美冬奥小镇”
Which Is Important?
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怎样骑自行车
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怎样骑自行车?
中学开展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巩辰卓申请罗德奖学金时的个人陈述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学开展性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关于程序性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