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导向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0-04-29李静
李静
摘 要:财务管理人才需要按照发展方向以及未来从业目标进行培养。职业导向型的财务管理工作非常需要专业人才,但培养这种特殊人才需要专业化的模式,尤其是对市场状况的考量,是必要的因素之一。论述了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分析了财务管理人才职业导向培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有效培养模式及完善该模式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导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6-013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6.5;F275;G642 文献标志码:A
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其中既有国家政策性的指导因素,也有市场因素综合提升的效果,因此增加了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有所提高。当前,教育行业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已经形成了具体化的模式,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高校提出了专业化建设的目标,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职业导向型的方法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对于这一模式的建立,还需要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当中不断探索[1]。
财务管理工作要结合行业情况以及经验对工作内容作出指导和判断,这样才能得出最正确的结论和工作导向。对于这一类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增加实践机会,促进人才成长,不断使其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操作中,丰富其职业技能。
1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当前,我国在市场经济运转过程中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而在高校教育的供应链条上却出现了难以满足的状况,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财务管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并未直接对接市场,导致人才培养脱节。主要是因为高校教育的具体内容无法快速结合时代需求和市场实际状况,而且对相关学科的划分不够明确,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关系也未能充分落实,导致部分人才培养模式走向了过度理论化,难以为实际市场提供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对此,高校应该化解这种差异化矛盾,通过加强对人才培养的引导,获取更多的资源空间,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对接效果[2]。
在国内,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需要会计师证、精算师证等资格证明,但在教育阶段,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并未将此列为重点内容,导致高端人才即便掌握了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理论实践能力,却因为并未获取相应的资格证而导致其必须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后重新进行适应性学习,以获取对应的职业资格证,这样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导致市场出现了财务管理人员需求缺口。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将职业导向型的思想内容融入到人才培育的具体过程中,加强对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与市场对接的意识。
2 财务管理人才职业导向培养的特点
当前,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结合市场需求与课业教育,从专业课程当中汲取理论知识,总结经典案例的应对方法,而市场方面所提供的则是经验和岗位的适应性训练。培养人才时,应该充分结合这两点,获取学历以及职业资格。
职业素养等内容既需要从高校教育课程中完成,同时也需要在专业实习实践过程中获得,有了职业资格证明的获取过程,才能完成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并且以职业为导向,使其能够在投入实践工作时快速适应环境并且获得大量的经验积累。这样不仅能够为自身提供高质量的从业经验,还能为财务工作领域提供具备高度适应性的专业人才。
職业导向的培养特点主要在于实践应用,各类型能力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形成,所以强化行业职业适应能力,就代表着不能单纯培养“温室中的花朵”,要让人才从具备基础行业能力的阶段开始,多接触财务工作的实际案例,结合财会专业的技能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获得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成为真正的战略引领者。
3 现阶段培养职业导向财务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具备成熟的教育模式以及市场经营机制,财务领域也在企事业单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具有足够竞争力的岗位,但是由于教育过程对职业资格证明缺乏重视,导致人才培养的周期延长,学生走出校园后仍旧需要长时间学习以获取资格。
在培养过程中,人才定位和职业导向性相对较弱,是当前财务管理工作难以获得所需人才的关键因素。大量财务管理方向的人才被当作会计、统计和经济学人才培养,导致实际应用方向以及市场方面缺乏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人才类型。同时,当前所提倡的复合型人才在财务管理方面表现为需要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综合知识技能的人才,但因为职业导向性的缺失,人才缺乏个性化,导致难以找到财务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职业证明方面缺乏合理统一的规范标准,导致高校难以将此作为毕业就业的硬性标准,在课程设置上也无法做到细分,专项的财务管理人才必然存在缺失的状况。
4 建立有效培养模式及完善该模式的方法
培养人才要建立起有效的模式,从职业导向型来说,需要设立体系化、专业化的课程,体现出教育核心。财务管理人才首先需要按照行业职务岗位划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从而安排相对应的课程。对人才的培养要按照类别进行划分,日常测验和入学考试都可以作为划分人才类型的依据,这样能充分细分人才。专业资格证明应该划定不同岗位责任类型所需要的资格证明指标,在教育期间为人才确定发展方向,确立职业导向化的综合教育模式,为扩大职业能力范围以及实现诉求提供保障。
在课外实践过程中,教育领域需要加大关注度和资源支持力度,从社会领域接纳财务管理行业的岗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讲解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积累经验,学会有效的处理方法,再通过结合理论的方式寻找更妥善的解决方法,这也是当前财务管理领域培养人才的重点方式。
对于财务工作而言,实训和实践是提升个人业务能力的最佳方式,结合教育课程以及资格证明能够在理论层面上证明人才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再结合实际工作岗位中的职业导向训练,才能造就具备综合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为财务领域带来新鲜的血液。
5 结束语
实习实训只是获得职业导向的一种途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传统教学的案例进行研究学习,二者在投入成本以及所需的合作内容上存在差异,但都需要融入一定的社会资源,这样才能真正以市场为导向,让校园环境教育下的财务管理人才具备职业导向型的能力,在就业过程中真正成为市场端所需要的人才类型。
参考文献:
[1]陈秀芳.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与成效[J].文存阅刊,2018(4X):171.
[2]丁绒.课证融合:职业导向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8(3):27-33.
基金项目:“1+X”智能财税证书背景下的课证融合模式研究(JG201906)。
作者简介:李 静(198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中级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