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策略
2020-04-29姚莉
姚莉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在慢慢转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已经不适用当前的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应该重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跟上改革的步伐。教师应多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系统的计算算法与逻辑,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不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反思习惯 策略
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这个阶段学生的反思习惯养成,对今后逻辑思维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培养数学思维,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如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等能力,发展其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一、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一)利用教学资源,培养逻辑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算法,理解其蕴含的逻辑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数学的难点就在于如何透彻地掌握数学算法,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教学工具,帮助学生走进数学,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观察、操作、推理,让学生一步步理解数学原理。
学生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加深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勤动手、爱思考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这个推理的过程,清晰地展现数学的奥妙,把难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更有积极性、主动性。
(二)构建小学数学算法法则
有些数学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数学法则,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直观理解与掌握。如教学“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时,教材中有道例题:小明[14]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15]小时走了1千米,他们俩谁走得快些?教材以比较小明、小红谁走得快为例题,引导出整数除以分数的问题。依据“路程÷时间=速度”这个计算公式,学生可以分别算出小明、小红两个人各自的速度,从而得出谁走得快的结论。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重点讲解计算过程,可以利用直观的方法展现推算的过程,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熟悉算法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让学生自己领悟算法的精髓。
(三)自主探索,了解算法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一个度,既不能填鸭式地讲解,让学生被动接受,也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全程自己思考。教师要由浅入深,将学生带入计算的整个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既要给出时间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动手操作、计算,又要展现多种形式的算法,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明白自己思考的缺陷与不足,进而扩展学生的思考范围和思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提升学生口算能力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难免遇到需要算的问题,那么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不能让学生一味依赖计算器。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学生练习口算的时间安排,并要求每天坚持练习,形成常规性的训练,从而快速提高小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技能。
学生应牢记数学相关的规定数值或者使用频率高的数字。比如π的数值是一个规定的数值,比如25乘以4等于100等。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用思考就可以对运算结果了然于胸,提高计算的速度,还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记忆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经常犯错的题型或者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应该反复强调,加强学生易错题的对比训练,提高正确率。
三、提升学生反思能力
(一)引导学生反思自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已经讲过的知识点和一些算法法则等进行及时回顾复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只是起引导作用,而不单单是帮助学生从头到尾读一遍,要结合问题,让学生思考后进行回答,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做一个复习的评价,及时跟踪每个学生掌握的情况。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赞赏,可以提升学习信心,慢慢养成反思的习惯。现实中有些学校有很多不好的现象,比如一下课,教师便布置课后作业,这样使学生仅仅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强制要求的习题,并没有时间思考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没有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掌握得如何,也没有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哪里。
我们提倡教师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得出对自己反思的一个结果。反思的内容可以包括:老师今天在课堂上讲了什么内容?自己掌握了多少?没掌握的地方是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应该怎么去弥补?对于在课堂上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询问老师,老师再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当堂内容当堂消化,慢慢地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引导学生反思自查
目前,学校教师会给学生布置本堂课的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目的性也很强,很多只是怕老师惩罚而把作业勉强完成,完成之后交上去,老师再进行批改,之后学生再进行订正。这样一来一回,不仅不会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反而会增加学生对作业的一种抵触情绪,甚至讨厌学习数学,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低下。
这些行为的出现,大多是因为很多学生以完成作业为目的,而不是真正想解答题目,只要想到一种方法能够解题,就觉得可以了,从来不对这种题型進行研究思考。所以,教师要加大力度整改,改变学生的这种恶习,引导学生从这种困境中走出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做法,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透析基本概念,巩固基础知识,扩展思维,培养学生不断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向着开拓创新、新颖灵活的道路前行。
(三)引导学生反思自究
学生的理解能力相比成年人差,对新的知识点掌握不是那么到位,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错误,他们也相对缺乏一些总结的能力,因此导致解题质量不高,影响了解题的效果。
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慢慢失去宝贵的机会。因此,学生应该不断鞭策自身,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反思自己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运用了哪些技巧,从中获得了什么经验教训。
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学生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可以对这些不足进行及时改正。事实上,学生这种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调整、主动应对的过程,不正是我们老师所追求的学生自主学习吗? 学生学会了反思,就相当于请了一位尽心尽责的老师,随时随地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可以实现自我教育,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小学数学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孙艳玲.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