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2020-04-29方蕾
【内容摘要】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国有企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科学防范各项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导致产生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风险防范措施,希望能够对合同管理效果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
【关 键 词】国有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05-0189-02
作者简介:方蕾(1995-),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在管理各类合同过程中有效管理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对其合同履行效果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能够有效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相关人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在国有企业具体开展合同管理工作过程中,为了对其各项风险进行更为科学的防范,特展开本次研究。
一、合同管理风险产生原因
(一)合同文本规范性不足
通常情况下,合同条款是由当事人以文字形式订立合同,使其固定化,体系化和条理化。信息指标的明确性和合同条款的清晰性对交易内容的准确反应具有决定性影响[1]。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部分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文本,大多是根据业务需求临时编写合同文本,由于时间较为紧张,因此,并没反复推敲文本内容,导致缺失部分必要条款,或者是对其内容笼统概况,进而导致双方责任人权责不明,无法实现明确指引与合理约束,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纠纷,导致合同目的无法高效实现。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合同管理效率,要求企业在进行合同签订过程中,严格使用标准文本,更高程度地保障其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性。但是,在具体使用标准文本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常情况下,标准文本质量对其文本使用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如果文本质量无法满足相关工作发展需求,则对其合同履行效果和业务洽谈质量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具体表现是合同文本没有应用标准格式,没有选择使用标准术语,或者是在进行标准文本制定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关业务,法律,财务部门的有效协调,由于法务人员思维定势,会在一定程度内遗漏部分业务细项,导致后续合同履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监督体系完善性缺乏
在我国目前国有企业具体落实合同管理相关工作过程中,风险防控体系具有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首先是在落实风险管理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签订合同之前和事后诉讼阶段是其管理工作实施的侧重点,而对具体履行合同过程中的管理重视不足。其二是在部分实体企业内,内幕管理人员职责划分不明,没有严格记录和跟踪履行合同具体状况,进而导致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异常状况发生时,无法进行补救措施和应对措施的科学实施,从而使其无法继续履行合同,进而导致无法有效落实风险防控机制。其三是监督体系缺乏必要的完善性,自控手段的合理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没有科学构建合同控制和调整机制,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都设有法务部门,同时通过专人专岗的设置确保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但是监督体制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导致法务部门无法真正参与企业决策和谈判,进而使合同管理监督体系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二、风险防范策略
(一)完善合同管理机制
企业如果要确保有效实施合同管理工作,对其各项风险进行科学防范,那么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必须对各个部门具体职责进行明确划分,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有效协作,对其合同风险进行更为科学的防范[2]。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对其相关业务部门加强督促,使其能够有效落实自身工作,共同协作,对其合同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企业需要科学建设法律专业团队,还需要配备专业人员,保证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科学开展合同管理任务。与此同时,业务部门还需要和法务部门有效配合,各部门工作人员需要确保通力合作,有效配合,以此为基础,才能实现风险防范机制的科学构建。
(二)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在现代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企业市场逐渐形成更为激烈的竞争,我国相关企业刚刚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对其相关风险进行合理规范和防范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能够更高程度地维护企业权益,实现其竞争实力的有效提升。基于此,在企业具体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其法律意识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确保对其管理过程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具有明确的认知。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整体法律意识的科学培养,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更为科学地识别,分析合同风险,并对其进行科学把控,最大程度实现防患于未然。其次,企业还需要确保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对管理合同的相关人员科学落实素质培训,实现其法律风险意识的有效提升,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合同管理,并对其进行科学维护,有效避免发生风险。最后还需要通过应用多种方式将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融入企业管理,将把控风险和防范风险与员工个人绩效联系,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主动防控,通过科学设置激励机制,督促和鼓励现场管理人员,使其相关人员能够更为有效地识别风险,及時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项目风险的可能性得到有效控制,大大减轻其损失程度。保证企业利益能够与其法律风险实现合理平衡。
(三)设置合同格式文本
合同条款明确性不足是导致产生法律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完善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够确保在合同双方出现纠纷时,企业通过合理应用法律手段,便可以获得救济和补偿。因此,在进行合同管理工作过程中,优化合同文本是其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合同文本实现标准化时,需要确保严格把关,层层递进,由多个部门共同作业,分头进行编写[3]。企业首先需要梳理经常签订的合同,然后基于合同使用频率和重要程序对其进行科学比较和整理分类,同时还需要基于市场项目状况和行业特点科学制定合同框架和格式,最终实现标准合同模板的有效生成。如果企业遇到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项目,也可以基于具体情况,在整体框架内科学修改通用条款,在此过程中,对于存在争议的部分,可以将其单独列入合同补充条款,确保相关业务部门能够科学应用标准化合同模板谈判,实现谈判效率的有效提升,大大缩短合同审批期限,最后在对合同文本进行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确保其持续性,法律、财务和业务部门需要确保随时跟进,严格基于市场条件和法律法规的变化,与合同文本中发现的各项问题有效结合,对其相关合同条款进行定期修订和增补,确保标准文本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保障其应用的准确性。
(四)研究合同可行性
在审核重大合同文本时,需要深入调查合同背景,由企业法律部门带头,财务人员,法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管人员共同组建专业团队,深入调查合同方的履约能力,资信和主体资格,整体评估合同风险,确保双方合法性,对其技术条件,履约能力和从业资格进行严格检查。在此过程中,对于重大工程项目和采购合同,还需要进行招投标的合理应用,明确项目核心内容具体的要求,有效避免重大缺陷,在完成合同签订以后,相关人员具体落实合同管理工作以后,无法对文本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合理纠正。
(五)加强合同审核
在签订合同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争取起草合同文本的权利,在初步制定完成合同文本后,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组织法律顾问和专业律师对其进行严格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此过程中,合同管理相关工作还需要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整改。对于已经完成签署仪式开始生效的合同,执行部门必须确保严格履行合同条款,严禁私自修改或变更,如果改动内容得到双方许可,还需要签订书面补充协议。在此过程中,合同管理部门需要严格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向领导部门反馈无法按时完成的合约,同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合同违约情形的发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完善合同管理机制,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设置合同格式文本,研究合同可行性,加强合同审核,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能够确保国有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过程中科学防范各项风险,对企业合同管理效果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推动国有企业发展,为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玮玮.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措施探究[J].财会学习,2017(10):187-188.
[2]谢仁强.集团企业合同管理的监督检查技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8):14-15.
[3]邓月锐,任泽坤,刘秀云,等.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存在的风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