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促进区域教育公平的探索
2020-04-29吴早龙
吴早龙
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引发了教育模式、评价方式、教师培训等一系列方面的变革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在利用人工智能解决区域教育公平问题上,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人工智能运用的系统性以及对知识的建构与迁移、注重生成性信息的捕捉与实时评价、注重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差异,创建并完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关键词:人工智能 教育公平 实践改革
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大量的体制和机制改革作为保障,实践证明,也少不了人工智能的参与。
一、人工智能引发教育领域深刻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日臻成熟,在我国教育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引发了教育的一系列变革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促使教学环境的深刻改变。传统的教学场所是学校,主要阵地是课堂,主要的教具是一本书、一支粉笔。而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校园,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课上课下衔接,既提高了教学的个性化和针对性,又为师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可能。
二是加速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而人工智能可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方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三是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不少学校已经或者准备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学科知识融合,对教材资源进行重组,比如STEAM教育等已经呈现出这方面的典型特征。
四是改变了教学评价方式。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评价“唯分数论”现象仍占据主流地位。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推进,评价方式和手段开始多样化,尤其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多元的过程评价,使评价手段更加丰富、评价过程更加科学、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二、人工智能对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实现每个人享有优质公平的教育机会, 是当前教育界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是为教育网点布局作出贡献。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江西省已经利用大数据分析,寻求学生就近入学的高度匹配,为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以此为参考,努力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免试入学,同時制定出合理的化解“大班额”规划方案。
二是相对补齐区域教育资源的短板。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以、资源下载、专递课堂等形式,把优质的教育资源迅速、高效、低成本地辐射到短缺学校,较好地缓解了区域内师资不均衡的矛盾。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如今提倡的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贯彻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但操作难度较大。而目前一些人工智能学习系统,整合了知识体系、大数据分析、模式识别等,可关注更多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薄弱环节精准发力,进而实现大规模的因材施教,能有力推进教育结果的公平。
三、人工智能实现教育公平的探索路径
在利用人工智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上,我们还需要立足以学生为主体,在以下方面加以探索和总结。
一是注重人工智能运用的系统性。教育教学有三大空间,即课前的教师备课、学生预习,课中的课堂授课过程,课后的作业批改、学情分析。三大空间都可独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但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整体,我们有必要考虑如何优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现代化封闭链,更好地服务师生。
二是注重人工智能促进协作知识建构与迁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如物理中压强与压力、压强与受力横截面的关系,通过钉钉子的短视频,就足以让学生深入理解;以实时互动方式促进协作探究和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注重生成性信息的捕捉与实时评价。在人工智能运用的初级阶段,教师更多关注的是预设环节,对即时生成不够敏感。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采集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这些实时采集的数据能够帮助实现伴随式评价和个性化教学。
四是注重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差异。师生来自不同地方,成长环境存在差异,在信息化设备操作上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关注师生的人工智能操作技能和使用“鸿沟”。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以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对不同学生群体,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学生群体进行专门的指导。
四、人工智能促进优质均衡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向优质均衡迈进,因此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科技手段来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
一是深化教育数据“聚通用”。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指导纲要意见,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数据“聚通用”,逐步实现“四个覆盖”,即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覆盖全体师生、智慧校园覆盖全体学校、网络扶智覆盖全部贫困家庭、数据关联覆盖全部教育过程。不断创新教育信息化体制和机制,努力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促使师生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二是人工智能“政产学研用”。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目前,不少地方陆续开始探索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但由于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的面临缺少智能装备支撑、缺少顶层设计等难点和问题。只有通过更高层面的统筹,着手“政产学研用”一条龙建设,才能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朝着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恰当的人工智能课程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最重要的支撑是教师。不论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应该重视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鼓励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立足当地实际,创建并完善好优质特色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还属于起步阶段,发达地区已经有些率先在中小学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人工智不能仅仅视为一种技术或一种工具,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它将极大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变革,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呈现出教育优质公平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郝文婷.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三个层次的推进[J].内蒙古教育(职业版), 2014,(3).
[2]王美,随晓筱.新数字鸿沟——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新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4).
[3]熊才平,丁继红,葛军,胡萍.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整体推进策略的转移逻辑[J].教育研究, 2016,( 11).
[4]杨宗凯.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创新[N].光明日报, 2018-11-20, 13.
[5]熊璋,杨晓哲.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公平[N].中国教育报, 2019-06-01,3.◆(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