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结合解析
2020-04-29王珺瑛
王珺瑛
摘 要: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下,为更好地满足企事业单位经营发展需要,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结合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并且对事业单位经营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结合我国现代社会运营发展现状,分析探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以期能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预算管理;结合
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注重并积极进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改革活动,显得极为重要,其不仅有助于保障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水平,而且还对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结合现实情形,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结合发展成为一大趋势的背景下,分析探讨结合发展期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成为企事业单位内部发展趋势的情形下,强化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关注度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分析探讨活动,具备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1.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对接工作相互分离
结合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现状可知,在预算部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各个部门提交的预算资料是预算编制人员进行作业活动的重要依據,在其参考相关资料、遵循会计准则内容的过程中,财务预算工作得以开展实施。然而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普遍存在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对接工作相互分离的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预算编制工作的积极有效开展,也会阻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二者对接工作相互分离现象的实质性内容在于: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对同一费用的认知范围存在差异,通常情形下,会计核算的费用范围更加广泛,与此同时,这一差异的存在及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2.预算审核机制不完善的现象
事业单位内部预算审核机制不完善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进而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实际生产生活中,预算审核机制完善性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算编制至审核的全过程期间,作业人员都未按照相关的规范内容进行作业活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编制预算成果科学合理性保障;二是在预算审核机制内容尚不完善的情形下,尤其是当预算编制过程监督管理效力不强的时候,容易出现随意更改编制预算数字的情形,从而不利于预算编制价值效用的发挥。
3.财务预算工作拖沓现象
事业单位经营发展期间,财务预算工作完成时限较长的现象较为突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实际工作中,财务预算工作需要历经预算编制、资料信息内容汇报、收集归纳反馈结果等作业环节,在作业环节较多且财务预算工作方式存在问题的情形下,财务预算工作拖沓现象极为普遍,并且会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对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有较为不利的影响。
二、探究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的措施内容
为满足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经营发展需要,注重并积极推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的结合发展,具备极其重要的现实性价值效用。结合现实情形可知,现阶段常见的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的措施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预算和会计二者科目的优化设置
针对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二者对接工作相互分离现象,注重并积极进行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的优化设置,能够较好地推动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之间的结合,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从工作内容分析,财务会计工作和预算管理工作二者存在一定差距,但为了顺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注重并积极开展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的统一性设置工作,显得极为重要。主要的措施内容为:相关人员在对事业单位某一项经济活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立该项经济活动在会计科目中的类别;其次,找出相关的预算项目编号,在确保该项经济活动预算管理内容与会计科目内容一致的情形下,进而开展后续的会计核算工作。
2.预算审核制度的积极有效完善
为促进并规范预算编制工作的积极有效开展,更为了强化预算编制工作的价值效用,注重并积极完善事业单位内部预算审核制度,能够发挥较为突出的价值效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形下,为满足事业单位经营发展需要,注重并持续不断地进行财务会计及预算管理改革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此同时,在改革活动积极开展的情形下,事业单位内部应当尽可能制定一套健全、行之有效、科学完善的预算审核制度,在促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审核工作规范发展的情形下,满足事业单位现阶段的经营发展需要,极具现实价值。例如,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形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逐渐实现网络化和电算化,基于此,管理者应当同时建立相应的完善化、体系化财务管理网络体系,在促使事业单位能够科学合理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情形下,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积极有效开展,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的结合发展提供有效基础。
3.财务预算工作回复时间的严格化规定
在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整个过程当中,财务预算工作拖沓现象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并对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有较为不利的影响。结合现实情形可知,为解决事业单位经营发展期间存在的这类问题,注重并对财务预算工作回复时间进行严格化规定,通常能够发挥较为有效的价值效用。一方面,管理者应当明确财务预算拖沓现象的出现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在不利于二者结合的同时,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有较为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财务预算工作回复拖沓问题,进行工作回复时间的严格化规定,是常见的问题解决措施。在对财务预算工作回复时间进行严格化规定的情形下,基于有效的奖惩制度的确立,能够较好地实现控制财务预算工作回复时间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确立财务预算工作回复时间标准的情形下,作业人员应当根据部门工作任务的差异,进行科学合理化的时间标准确立,针对部分工作任务量大的作业部门,财务预算工作回复时间可适当放宽,从而促使财务预算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分析论述可知,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形下,为满足事业单位经营发展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趋势,注重并积极促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二者相互之间的有效结合,具备极其重要的现实性价值效用,与此同时,结合事业单位经营发展需要,基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问题分析探讨,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解决措施,对事业单位经营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静.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结合解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05).
2.赵文平.探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5).
3.王艳红.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7(05).
4.史利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及优化策略.中国集体经济,2017(24).
5.马永义.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衔接规定解析.财务与会计,2018(1).
(责任编辑:刘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