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0-04-29罗煜婧
罗煜婧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管理主要确保两个方面,一个是防止流失,另一个就是保值增值。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国家加强了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各省市财政部门都制定了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办法,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防止流失。就各基层事业单位而言,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资产的购置、配置、使用、处置等多个方面。本文从基层事业单位的角度出发,结合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以为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建議
一、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是指国家所有的,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从形成方式上划分,包括国家调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购买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的资产等。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我国基层事业单位数量庞大,进行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有利于基层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国家的职能需要由行政事业单位来履行。而基层事业单位就是代表国家履行职能的最基本载体。基层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自然就是其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加强基层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其职能的发挥,从而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2)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取得,以财政资金采购为主。我国基层事业单位数量众多,用于资产采购的资金数额较大。加强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了解各单位资产的真实情况,根据单位的实际需要进行资产购置,从而节约财政采购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3)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各基层事业单位在了解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后,可以根据单位各部门的不同需要,合理进行资产配置。在此基础上,对于使用效率不高的资产,可以采用共享的方式,在部门之间共同使用,从而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
二、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对于基层事业单位而言,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就是达到“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有效、处置规范、监督公正”。但是在很多基层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达到这一目标要求,不规范的现象很多。
(1)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是基层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进行总量控制的手段。对于资产管理而言,预算是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控制资产存量、从源头上控制资产形成的有效手段。单位在采购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从而避免资产采购的浪费。然而,很多单位在未考虑拥有实际资产的情况下,单纯只为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往往最大化申报采购预算,造成预算脱离实际需要。同时,在采购的资产上也一味追求高品质、高价格,从而造成财政资金的大量浪费。对于同级财政部门来说,如果单位不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采购申报,财政部门也难以逐个单位进行核实。
(2)申领缺乏统一规定,资产配置超标。基层事业单位的资产申领标准应当是遵循保障履职需要、厉行节约原则。应当在现有资产无法满足履行职能需要或资产处置后需要更新等情况下才能进行申领。资产申领应该由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没有资产管理部门,有的单位即使有资产管理部门,也是流于形式,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资产管理职能。对于购置的资产,申领手续简单,造成单位各部门随意领用,单位资产的配置超出标准。
(3)资产使用过程缺乏监督。资产的使用过程实际上体现的就是单位资产管理的具体落实情况。基层事业单位在使用资产的过程中,既要使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又要防止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薄弱,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表现突出。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在各部门的使用情况没有跟进了解,对资产在部门间流动的登记也不及时。这样不仅不利于后期的清查盘点,难以保证账实相符,也不利于对资产的实时情况进行了解。
(4)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信息化的手段也不断运用到单位的实际工作中。财政部门也开发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来对国有资产进行购置的初始登记以及使用的后续管理。但是很多基层事业单位成立时间较早,对于早期的资产信息存在缺失,资产登记不全面、录入不准确,导致资产型号、品牌等与实际不符;对资产的界定也不准确,不能很好地区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造成登记误差,难以做到账实相符。这给单位资产的清查盘点增加了难度。
(5)资产处置的流程不合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进行逐级申报,经批准后方可处置,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处置。然而,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处置比较随意,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门资产报废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审核,或者没有按要求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面对淘汰的固定资产,没有专人去审核是否达到报废标准,多为自行申报,处置方式比较简单。对于一些大型设备或者贵重物品,有可能还具有使用价值就进行了报废处置,造成了资产的浪费。而对于有些已经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资产,却未进行报废处置,给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便,大大降低了单位的工作效率。
(6)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基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部分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导致职责难以分清;很多单位虽然有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但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不重视,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工作随意的现象,造成单位资产信息混乱;同时,资产管理又和会计核算工作息息相关。在单位中,由资产管理人员管理资产实物,财务人员管理账务。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需要定期核对,保证账实相符。很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对财务知识不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和财务部门不能很好配合,不利于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
三、基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改进建议
如何管理好国有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是基层事业单位亟须探索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围绕上述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制度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基石,资产管理应该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使资产的采购、配置、使用、处置等都有章可循。我国各基层事业单位都要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可行的资产管理办法,制定的制度必须体现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另外,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可以细化单位职工的责任,保证使用资产的安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2)定期清查盘点,及时了解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制度是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还是要落实制度,将工作做到实处。各基层事业单位要定期对本单位的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定期清查盘点有助于各单位了解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便于按照资产的种类、使用寿命、已使用年限,对资产特别是一些价值较高的大型设备资产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和更新改造方案,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有助于及时发现不再具有使用功能的资产,及时进行报废和再采购,不影响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了解资产在本单位的分布情况,根据部门的实际需求调整资产的分配,从而更加合理地利用资产;也有助于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加强联系,及时根据各使用部门登记的资产领用、转移、报废等信息调整资产的使用状态等情况。
(3)加强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科技的进步,加快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进程。财政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进使用,這是资产管理信息化落到实处的表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正在和财务系统的资产模块有效的结合,两个系统相辅相成。单位的资产全部纳入系统进行管理,确保固定资产账、卡、物三者相符。信息化管理有利于资产管理部门更加直观地了解单位资产的领用、转移、使用年限、使用状况等情况,实现资产在单位内部更加合理的配置。同时,信息化建设也有利于进行资产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资产的全方位动态管理。
(4)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及专业水平。制度的落实和信息化的推进,最终都要落实到资产管理人员身上。资产管理人员首先要有主体的责任意识,准确认清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这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直接影响到基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同时,资产管理人员还要及时了解国家对资产管理方面的新政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财务和资产管理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加强资产管理水平。
基层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是基层事业单位履行国家赋予的社会管理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保障。加强基层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要重视制度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工作流程,加强对信息化技能的必要掌握,才能切实实现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郭燕梅.基层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刍议.中国农业会计,2016(11).
2.毛欣.浅析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贸实践,2017(05).
3.周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学习,2018(08).
4.李小华.浅析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财经界,2018(05).
(责任编辑: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