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教育培养的现状及对策
2020-04-29樊家军
【内容摘要】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是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培养他们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文指出了当前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教育培养的现状,深入分析了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培养的意义,最后指出了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教育培养的对策。
【关 键 词】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D9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05-0073-02
作者简介:樊家军(1982-),男,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大学生是社会的新生力量,也是新兴事物的重要受众。网络是当前大学生信息获取与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网络他们可以获取知识,开展交友活动和娱乐活动等,可以说,网络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学生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许多安全问题,时刻威胁着他们的财产甚至是人身安全。
一、高校学生網络安全法治意识教育培养的现状
(一)法治意识较为淡薄
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法治意识淡薄的状况,他们尚未形成法治思维与法治精神,抑或是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另外,大学生对法律现象及思想观点的理解力较差。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较差,法治意识淡薄,这就降低了法律的警惕功能,学生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如盗窃、网络犯罪等不法行为。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推进高校依法治校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法治教育内容不完善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法治意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教育是高校法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这是在互联网兴起后才增加的新内容,也是法治教育与时俱进的表现之一。在高校开设的必修课中,有涉及网络道德规范的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其中所涉及的网络安全法治的内容很少,加之学生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因而当前高校在法治教育中的表现不佳,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法治意识仍较为薄弱。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法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并不完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现实社会法律的,网络法律方面的内容比例过少。高校教材中关于法律的内容很难真正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尤其是虚拟的网络社会,因此,高校要增加网络安全法治方面的内容,使教育内容能够真正反映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中的法治问题,充分发挥高校法治教育的作用。
(三)高校管理模式存在局限性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同时担负着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当前,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高校师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工具,而高校却并未形成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高层次的网络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匮乏,教师往往只对本专业的工作较为熟悉,并没有从专业角度对网络安全问题防范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另外,高校中并没有专门解决网络社会中的相关网络隐患及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机制,仍然沿用传统的高校管理理念与体系,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二、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培养的意义
随着网络的逐步发展与深入,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应对当前复杂的网络安全问题,提升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能力,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的培养,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高校学生的安全防范及应对能力
网络已逐步深入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对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网络人口的结构来看,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人口的主要构成群体。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较为单一,其交际圈范围较窄,因而缺乏社会经验,思想尚不成熟,网络危险的辨别能力较差。当他们面对充满危险的网络社会时,很难发现潜藏在其中的危险,容易被一些居心不良的网络社会人员所利用。虽然当前已出现了多种网络安全应对技术规范,但仍然存在未覆盖区域,从而加大了管理难度,管理机制的作用无法得到真正的发挥。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网络活动时理性对待网络中的人与事,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在网络社会中的合法权益,对网络中的非法行为与活动予以举报,从而在源头上杜绝网络犯罪行为的出现。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身处网络社会中的大学生,往往会从网络中获取一些事实新闻与社会资讯,从而帮助自己尽快地融入社会。但当前,国家网络监管机制并不健全,常常令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利用网络中的一些漏洞从事非法活动,恶意引导舆论导向,从而干扰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精神活动,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因此,高校应联合政府部门一道,加强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不断净化网络环境,树立与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进一步完善高校管理体系
完善的高校管理体系是高校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在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高校必须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稳定内部秩序,提升管理效率,以应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网络的发展为高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加强了校内人员与校外人员的交流与沟通。面对这一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传统的管理体系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在这一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主动承担时代所赋予的新的责任。其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法治意识就是新的责任之一。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法治意识与完善高校管理体系是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完善的高校管理体系能够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活动,推动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开展;另一方面,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法治意识能够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进一步推动高校管理体系规范化发展,构建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教育培养对策
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高校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探索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教育培养对策,对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方联动,构建网络安全法治教育体系
加强网络安全法治教育首先要提高对网络安全法治的认识,使全校师生充分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从领导层面出发,高校应设立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親自负责。同时协调保卫处、学生处等部门加强监管。同时高校还应寻求外部帮助,加强与政府及网监部门的沟通,共同开展网络安全相关的培训与业务指导。另外,高校还应加强教育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是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主体,高校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及法律知识的培训。从而使教师能够在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网络活动,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道德及法律体系。
(二)完善网络安全法治教育内容体系
当前,高校的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教育内容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完善网络安全法治教育内容体系是提升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效果的关键。首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能够对一些网络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判断。其次,加强法治教育。法治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规范日常行为,坚守道德底线,提高学生守法、用法的能力。最后,加强学生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通过一些具体案例,使学生加深对网络安全问题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加合理与理性地利用网络资源,避免受到网络不法行为的侵害。
(三)拓展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空间
开展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空间不应仅仅局限于高校,还应不断向外拓展,构建全方位的育人空间。一方面,高校要与政府执法部门携手,规范与清理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依法查处一些非法网站,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高校要动员家长参与到网络安全法治教育中来,构建家校联动的管理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动态,形成教育合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邹佳蕴,鲁寒.西藏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教育培养的现状及对策[J].法制博览,2019(30):223-224.
[2]袁文华.加强当代大学生网络空间法治观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16(04):54-6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体视阈下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17XJJC710001),兵团社科项目“兵团高校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研究”(18YB2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