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2020-04-29罗艳
罗艳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来看待并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尊师重道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作风。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而言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无条件服从,师生关系严重不平等。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考虑学生的需要,不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是被动学习,老师只负责灌输而不注重学生的吸收。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态度消极。
现代社会要求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消除不平等的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该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一方面教师应该做到师生关系平等,尊重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学生还是不成熟的,需要教师给予知识方面的灌溉以及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不仅是园丁的角色也是引路人的角色。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的。课堂上是老师,课下就是以朋友的方式相处。首先要换位思考,教育者就如同管理者,而学生就是被教育者,这两者之间总是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冲突和矛盾。这个时候怎样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呢?转换角色,师生之间互相理解。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核心,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看问题,走进学生的心灵,便会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要理解学生就必须从日常教学工作中观察学生,充分了解到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快乐与悲伤,这样才能够更进一步地理解学生。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学生感受到老师深深的理解,自然也会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去理解老师了。
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快自身成长
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当然也不能忽略学生个体。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快自身成长脚步,加强自身专业素质,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学生佩服和尊敬,从而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学生一旦喜欢崇拜老师,那么在这位教师的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促使学生主动,积極地思考探索,从而积极大胆参与到学习中来,与教师互动焦交流,师生之间便成为了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最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光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不够,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古以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就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儿童特别善于观察和模仿,所以在学生前面老师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学校,教师是接触学生最多的人,长时间接触耳濡目染,学生无意间就会受到老师行为、作风的影响正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教师平时应该做到为人师表、品行端正、自信大方。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树立高尚的师德形象,首先要有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其次要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最后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虽然看着轻松,但是要管理起一帮孩子并且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操劳很多,所以要有把时间都奉献出来的心理准备。除了优秀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形象之外,还应该有一些自己的特长比如歌唱得好,舞跳得好,展现出自己的魅力,这样就很容易吸引学生,学生就会把这样的老师当作榜样从而努力学习。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师应该关爱,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不应该只从成绩的视角去认识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不只是注重成绩,否则容易打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容易使班上同学因为想要得到老师的注意,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表现,造成紧张的,不团结的竞争关系。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成为有知识,有能力,善协作,能竞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让学生养成爱学习,懂生活,全面发展的思想意识。注重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最亲密,最无所顾忌的时候就是在父母面前。教师应该跟家长多联系多互动交流,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情况,也要从家长那里了解孩子平时在家的状况,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相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