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效果观察*
2020-04-29刘怀霖
孙 萍 刘怀霖
1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三区老年病科,河南省焦作市 454001; 2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性心痛也被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发病后病情会快速发展,如不能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则发展成心肌梗死的概率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的特殊性,常规护理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预见性护理即在疾病未发生前对存在发生隐患的症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从而降低相关不良症状的出现概率。有研究指出[2],预见性护理不仅能够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对改善患者预后有很高价值。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有效依据。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56.3±5.2)岁,按类型分为:自发性心绞痛15例,初发劳累型10例,混合型5例,恶化型4例。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5.5±5.4)岁,按类型分为:自发性心绞痛14例,初发劳累型11例,混合型4例,恶化型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心绞痛相关诊断标准[3];②所有患者均经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可配合研究开展。(2)排除标准:①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合并其他恶性疾病者;②合并感染性疾病患者;③患有重要器官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入院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多与患者沟通,改善其不良情绪,指导饮食,嘱咐患者多食用维生素和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切勿食用刺激性食品,如辣椒、肥肉、甜食等高脂、高糖的食物。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首先在循证理论支持下,寻找循证护理依据,通过查找文献,搜寻临床研究成果等方法,总结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结合患者病情及相关护理知识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主要有以下内容:(1)情绪和心理护理:入院后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不良情绪来源,宽慰患者,协助其改善心情,对患者提出的需求尽量给予满足和解决,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尽量多给予其情感支持;对存在过度紧张、焦虑者,可安排其进行适当放松锻炼,让其保持平躺或静坐,放松全身肌肉,配合播放轻松音乐,缓慢活动四肢,但要注意锻炼时间不宜过长;嘱患者不可肆意发泄情绪,应放平心态,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防止情绪激动造成身体不适,如出现心情烦躁、气虚等不良症状,嘱患者要及时休息,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2)疾病知晓率及护理依从性护理:针对该类患者疾病认知度较低、护理治疗从较差的特点,护理人员可通过宣传标语或宣传手册为其讲解心绞痛的相关基础知识,重点讲解心绞痛发作的危险诱因,比如气候变化、情绪变化、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都可引起心绞痛发作;嘱咐患者将速效救心丸放在随手可得的地方,并提醒其7:00—12:00是心绞痛发作概率较高的时间段,指导患者心肌梗死的自我救护方法及措施;强调遵医嘱用药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记遵照护理人员嘱托注意相关事项。(3)预防不良情况的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要随时进行巡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急促,则要立即给予吸氧治疗;密切观察其血压情况,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心绞痛发作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以及部位,观察疼痛是否引起患者恶心、面色发白等症状,疼痛缓解后与患者共同讨论引起心绞痛的可能原因,根据探讨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4)生活习惯的预见性干预: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患者入院后要尽快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禁忌熬夜、禁烟酒,为患者制定作息时间表,嘱其按时睡眠;为患者制定1周营养食谱,指导其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控制高脂肪、高糖含量食物;合并高血压者,则要积极治疗,维持血压在正常水平。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知晓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心绞痛改善情况。(1)疾病知晓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知识调查问卷,内容为疾病基础知识、引发心绞痛原因、自我救护措施等,出院前由患者自行填写,如无法填写,可由护士叙述由患者做出选择;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分为完全知晓、部分知晓、不知晓三个等级,完全知晓:综合得分超过90分;部分知晓:综合得分在60~90之间;不知晓:综合得分<60分;知晓率=(完全知晓+部分知晓)/总例数×100%。(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质量、护理及时性、护理规范性等,满分100分,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由患者及家属共同完成问卷,得分超过8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60~80之间为满意,得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3)心绞痛改善情况:通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进行评定[4],主要评定内容有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越高表示心绞痛改善情况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知晓情况对比 观察组疾病知晓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知晓情况对比
注:两组总知晓率比较,χ2=7.50,P=0.006。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注:两组满意度比较,χ2=6.48,P=0.010。
2.3 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心绞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SAQ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心脏疾病,疼痛的原因是因动脉粥样斑块破裂造成的,而斑块破裂后极易形成血栓,致使远端小血管堵塞,因此该病不易控制,病死率极高[5]。即使患者得到相应治疗,心绞痛发作仍会发生,且发病率较高,不容忽视[6]。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治疗后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心绞痛发病率[7]。循证医学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其共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通过患者的病情确立循证问题,然后是根据循证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或临床试验寻找循证依据,第三阶段是将患者病情和临床依据及自身经验相结合,建立以患者为中心、已解决特定护理问题为目的的护理理念,相较于常规护理理念,循证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有研究者指出,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根据病症特点,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尤其适用于存在较大复发风险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预见性护理,患者的疾病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预见性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及评估,并兼顾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状况,而这些变化正是心绞痛发病的重要因素;其次,预见性护理中从患者入院即为其讲解心绞痛相关疾病知识,旨在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同时指导其进行自我护理,教会其自我施救的方法,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此外,通过对患者饮食及作息的指导和干预,促进其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躁情绪,还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最大限度减少心绞痛发作风险。有文献指出[9],预见性护理可改善心绞痛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心绞痛复发次数。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与上述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有研究显示[10],早晨7:00—12:00是心绞痛发病的高发时段,由于上午机体内血压、儿茶酚胺浓度相比其他时间均有所增高,可导致心肌氧气需求量增加。鉴于此,在预见性护理中,护理人员为患者详细讲解该项内容,并提高患者的警惕性,同时指导患者可随时获取速效救心丸和其他自我检测及自我救护措施。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疾病知晓率及满意度,并改善其心绞痛发作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