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营养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20-04-29杨淑翠
杨淑翠
天津市红桥区三条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123
妊娠期糖尿病通常是指妊娠前血糖水平正常,妊娠期首次出现糖代谢异常的糖尿病类型,对母体及胎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饮食管理是临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手段,以常规营养指导较为常见,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但缺乏个体性、针对性,导致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营养逐渐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主要是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有助于提高干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旨在明确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营养的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9.71±3.12)岁,孕周24~32周,平均孕周(27.18±0.42)周,产妇类型:25例初产妇,20例经产妇。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30.15±2.79)岁,孕周25~32周,平均孕周(27.26±0.53)周,产妇类型:26例初产妇,19例经产妇。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均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均属单胎妊娠;患者及家属均签订知情承诺书。(2)排除标准:伴有代谢疾病、血液疾病、感染性疾病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者;伴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障碍者;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取常规营养指导,由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妊娠期糖尿病特点,给予营养指导,叮嘱患者合理饮食,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应根据营养指导自行调控每日饮食。
1.3.2 观察组:采取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营养,每天定时监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并计算患者体质量指数(BMI),BMI≥30提示肥胖,25~29.9提示超重,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BMI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1)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 [身高(cm)-105]×能量系数,结合妊娠期糖尿病热量供给标准,制定每日摄入热量:正常BMI者:30~35kcal/(kg·d),超重、肥胖者:25~30kcal/(kg·d);若低于正常BMI,则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每日摄入热量;妊娠中、晚期孕妇在上述基础上增加200kcal/d。(2)分配每日摄入热量:早餐热量占比:10%~15%,午餐热量占比:20%~30%,晚餐占比:20%~30%,每次加餐(3次加餐/d)占比:5%~10%。(3)制定营养食谱,根据以上每日摄入热量及分配原则,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制定个体化、多样化营养食谱。两组均持续干预8周。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血糖指标: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后FBG、2hPG水平。(2)对比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剖宫产、早产、巨大儿、羊水过多等情况。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干预8周后,观察组FBG、2hPG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2.2 不良妊娠结局 观察组剖宫产、早产、巨大儿、羊水过多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n(%)]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妊娠期多发并发症之一,相关资料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7.5%左右,防治形势较为严峻[2]。同时,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可引发多种母婴并发症,导致母婴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及干预措施,以降低血糖水平,控制病情进展,改善妊娠结局[3]。常规营养指导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虽具有普适性,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并未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从而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本文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营养,数据显示,干预8周后,观察组FBG、2h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该干预模式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营养主要是通过每天定时监测患者血糖水平,指导相关饮食营养,可保障干预个体化、合理性、有效性[4]。同时,根据患者每天血糖水平调整食物结构,如患者血糖升高时,指导其增加摄入低血糖指数食物,有利于降低血糖水平;并补充适量脂肪、水果、蔬菜,摄入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保障胎儿生长发育[5-6]。本文结果数据还显示,观察组剖宫产、早产、巨大儿、羊水过多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营养可明显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综上可知,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营养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