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牛盖莲子”的制作体悟

2020-04-29储华庚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壶口壶把壶盖

储华庚

从历史渊源来看,牛盖莲子诞生于六十年代,这一时期我国文化面向世界的窗口尚未完全打开,裴石民先生在宜兴紫砂工艺厂制作出了这样一件作品,无疑令人赞叹。这一造型是根据陈光明牛盖莲子提梁壶的基础创作的,其制作的焦点集中于壶钮上,摒弃了传统桥钮的做法,而是将盖板改成了翻盖线,与中间的牛鼻孔融为一体。这样的塑造改变了壶盖的整体结构,让壶形气势雄奇,神韵丰足,成就了我们今日所熟悉的经典。

正所谓“丰为莲子扁为鼓”这一段话很好的总结了莲子壶与仿古壶之间的关系,而牛盖莲子实际上同两者亦有着相似的关联,因为壶盖面整体作拱桥状,从上俯视如同牛鼻,壶身则略同仿古壶一般平缓规整,在眼前的这件“牛盖莲子”壶上就十分明显,其圆挺筒身,壶肩呈一定的弧线形,用暗接的方式联通前后,这通常用来对应中央暗接的过桥壶钮,只是“牛盖莲子”并没有明显高出壶盖表面的壶钮,所以壶流与壶把之间的连贯性要根据壶盖表面的弧度做出一定的调整,简单来说就是要将壶流和壶把尽可能的简化,从而让流、把、钮看起来更为和谐。

在“牛盖莲子”上壶流、壶把、壶钮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这件造型处理的关键就在于在传统壶形结构的基础上,在牛盖变化以后其他部位所要做出的相应变化。由于传统壶钮的的存在,一般紫砂壶制作中会形成一种制作惯性,其与壶盖壶钮的搭配、线条、比例都是以高高在上的的钮为基础的,所以牛盖的出现势必打破原有的平衡。因为牛盖同一般的桥钮不同,其增加了壶盖整体的厚度,所以虽然有些桥钮的高度与钮盖的高度相同,但整体的造型气质却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对牛盖泥片的厚薄,高度做出与壶体变化相应的调整,不过牛盖泥片的厚薄是有资深结构上的极限的,所以往往是向外调整壶流与壶把。

莲子造型是经典的光货形态,可以说很多紫砂壶都是由这种基础的形态衍变而来的,其拍打泥片制作身筒的步骤与牛盖莲子大致相同,只不过对于壶口和壶肩的处理上有所区别,牛盖莲子由于壶盖的结构决定了其需要相对更大的壶口,壶身饱满的线条到壶口线条收紧,壶口要向上延伸就要突破壶肩部分,眼前这件“牛盖莲子”采用了平肩的塑造,这样的结构有别于传统莲子壶壶肩的曲线,让整体的壶面显得更“方”而不是更远,方圆之变一直是紫砂壶塑造中永恒不变的变化,方和圆各有特点,在这把壶上,正是由于壶面向“方”的一面倾斜,所以壶盖也相对应的产生变化,平肩之上为平口,平口之上牛盖的顶端亦作削平,盖面则适当抬升,加高了壶整体的高度,但对整体的容积、重心并不产生影响,这样在视觉上纵横的比例就更加和谐,不会产生壶体过扁或过高的印象,这样无疑看起来更加舒适。

我们学习制作紫砂壶都是从简单的光素器开始,而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所塑造的形体越来越复杂,对技艺的掌握也就更加深入,这个时候就会明白,形体本身的变化是相互对应的,任何一个结构或轮廓上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蝴蝶效应,牛盖莲子壶上的牛盖就是那只煽动翅膀的蝴蝶,当整体的形象趋向于向方形转变,而又未衍变成纯粹的方形时,壶盖塑造成若方把也就顺理成章了,在制作壶把的时候要考虑到壶身,尤其是壶肩对壶把自身的影响,以及对应壶流的走势,在这件牛盖莲子壶上,壶流一弯是非常简单的结构,但从前后平衡的角度来看,一弯流且短,那么壶把的直径就不宜大过壶流,因为壶流中间是空的,壶把中间是实的,倘若壶把的直径与壶流相同甚至更粗,那么前后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壶整体会后倾,这样既不好看也不实用,所以壶把要塑的较细,为视觉轮廓和质量上达成合理的大小,这样前后对应,左右平衡,整体的造型也就更为端正。

结语:在传统紫砂壶造型的学习和制作中,认识到结构比例之间的关系,明白造型变化需要合理的逻辑支撑,从全局来进行考虑,才能够把握紫砂壶造型之所以散发出美的奥秘。这需要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仔细的思考,尊重传统,在不断的尝试中品味出适合自身的紫砂创作之路。

猜你喜欢

壶口壶把壶盖
在壶口
壶口放歌
伪造的情书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浅述作品“一帆风顺”的制作
一粒珠
忆秦娥·临壶口
趣味多音字(十)
我去壶口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