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生态价值评估的研究
2020-04-28杨岳
杨岳
摘要:土地具有资源、资产、资本三资一体的属性,其中作为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效。现有土地评估领域主要围绕其资产、资本属性延伸出的经济价值开展业务,较少深入进行土地生态价值评估的探究。研究表明:完整的土地价值内涵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还具有其他无形价值,如生态价值,社会稳定、保障价值等。本文对土地生态价值评估进行了理论探索,找准了价值评估思路的切入点。通过研究已有的资源价值理论、生态服务功能理论、生态补偿理论、土地生态学理论,从土地生态服务供求角度、土地生态保护及恢复角度,总结出了土地生态价值的评估思路和方法。文章尝试对科学的、准确的量化土地生态价值评估探索思路,助力于我国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
关键词:土地生态价值;补偿评估;价值理论
1 引言
“十三五规划”十个目标公布中列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价值的研究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当前我国民众的生态意识开始逐步增强,越发关注PM2.5指标,越来越注重保护和营造绿地、维护各种友好型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无疑将成为发展的新常态。
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在保持环境友好、调节自然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生态功效。在考虑土地价值时,不能仅仅看到经济价值,我们还应重视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应该说生态价值是土地价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经调查发现,墨西哥的CHAIPAS创建了土地—森林补偿项目(国外已有的案例对土地生态价值评估):种植咖啡的农民愿意在他们的土地上种植树木以吸收碳排放,政府参照专业机构的价值认定(评估)支付农民土地生态收益[4]。而国内鲜有学者深入论及该领域相关问题,现有的土地价格评估理论主要针对从资产、资本的角度延伸出的经济价值测算以及土地收储(动迁拆)补偿评估中涉及的部分社会保障价值测算。本文拟对土地生态价值评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价值评估思路和方法,为土地生态价值科学量化提供参考依据。
2 相关理论
2.1 资源价值理论
资源价值论的产生,是由于全球出现的资源短缺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情况下,研究学者提出以经济价值方式来衡量自然资源与环境价值的理念,该理论认为对环境有影响的资源具有使用价值和无形价值,使用价值即指为可以直接使用的功能,无形价值指在现实市场中无法体现的价值,如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哲学价值、科技价值等。
资源价值论认为,土地具有多重属性和功能,是一种自然资源,也能作为生产资料,给予人类必须的多种效益效用,土地的这些属性和功能是其價值的内涵体现,包括经济生产价值(经济收益效用、生产使用功能、资产保值增值功能)。除此之外土地还具有其他价值,包括社会稳定保障价值(粮食安全功能、养老保障功能)、生态价值(保持生物多样性、环境调节、生态保育等功能)等。
2.2 生态服务功能理论
生态服务功能理论起源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学者COSTANZA于1997年衡量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后,该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实质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身的效益或修正后的价值,运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的方法估算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同时稀缺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属性[4]。
参考该理论,针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我国于2014年9月3日发布国标《土地生态服务评估_原则与要求》(GB/T 31118-2014),从土地资源的不同类型及其满足人类各种服务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调查评估。
2.3 生态补偿理论
我国最早的生态补偿的概念由学者张诚谦于1987年提出[3]:将使用自然资源得到的获益中的部分以物质或能量的方式归还生态系统,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后期该理论发展为: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货币,向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者提供补偿的经济活动。近年国内外学者尝试将生态补偿额度定量核算,为补偿标准建立提供参考。
2.4 土地生态学理论
土地生态学理论主要目的是研究揭示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功能变化规律,研究土地生态系统中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及其与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该理论揭示: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包括物质性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价值量,建议引入“土地生态核算制度”量化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
3 评估思路
3.1 土地生态服务供求角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量化,当前在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3],对土地生态功能做到准确的量化和货币化,可以说是土地生态价值评估的最好方式。从土地生态服务供求角度出发,就是参照已有成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结合替代原则和市场价值原则,将土地生态提供的服务功能价值化(货币化)。
具体思路:首先参考国标《土地生态服务评估_原则与要求》(GB/T 31118-2014)中对土地生态服务的定义,将土地生态服务分为四类: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并针对土地生态服务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依据一定的步骤开展土地生态服务评价:一是确定土地生态服务评价的地理范围;二是确定土地类型(见下表);三是确定拟评价的生态服务类型(见下表);三是确定土地生态服务实物量的评价指标(见下表)。
土地生态服务类型构成
(引用《土地生态服务评估_原则与要求》)
其次在上述国标评价指标体系实物量基础上,采取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价值法、假设市场价值法进行货币值量化计算。
3.1.1 市场价值法
针对具有实在交易市场的土地生态评价指标,以市场交易价格或市场意愿交易价格作为其经济价值。该方法仅适用于有市场的土地生态价值产品或服务,是估价中最常使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但不适用没有市场价格的评价指标,另外使用时常常受资料限制。
3.1.2 替代市场价值法
对于不存在的市场交易和市场价格的评价指标,可以通过计算其替代品的价格来评估,如影子功效法(人工建造一个设施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以此设施投资来计算土地生态功能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建造人工湖、水库替代自然湖泊,保持水源生态等)、机会成本法等。
3.1.3 假设市场价值法
存在无法使用上述两种方法的估价,可以通过创造假想市场来衡量环境质量及其变动价值,主要代表是意愿调查法(条件价值法),通过假设市场存在,调查人们对某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或对某种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来估算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该方法需注意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的合理性,提供的意愿可量化性。二是需为利益相关方,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意愿更应该得到反映。
3.2 土地生态保护及恢复角度
从土地生态保护及恢复角度出发,尝试量化保护、维持或者恢复土地生态状况而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方面是尝试量化保护和建设土地生态功能所需要的各类成本费用,称为保护成本法;另一方面是尝试量化恢复土地生态功能所需要的各类成本费用,称为恢复成本法。
3.2.1 保护成本法
保护成本法是我国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中广泛得到认可的核算方法,主要定义内涵是维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提供生态服务,对保护的各项投入成本以及放弃的部分或全部机会成本进行核算[9]。
3.2.2 恢复成本法
恢复成本法就是核算恢复至某一期望水平所需的花费,土地生态恢复成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壤污染治理。以本市当前实施的建设用地减量化项目(复垦类)为例,其土地生态恢复成本构成是地上动迁成本(参照动迁补偿政策),土地复垦费、减去可抵扣奖励(参照减量化政策:①货币、建设用地增量)。其中土地复垦费,根据我国《土地复垦规定》,需考虑一次性投入(道路水利)、经常性投入(土壤改良)和不定期投入(复垦机械维修),分为工程复垦费用、土地复垦费用、其他费用[8]。
4 结论建议
目前我国土地生态价值的量化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土地生态价值评估计算所得的结果体现为货币化形式,未来无论是服务于生态补偿标准的科学制定,还是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服务于绿色GDP的核算,都有助于国家制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以资源经济学、土地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发现土地价值涵义与其准确评估密切相关,构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三位一体的完整土地价值体系十分必要,尤其应重视土地生态功能价值。同时参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生态补偿理论,从土地生态服务供求角度、土地生态保护及恢复角度,总结出土地生态价值的评估思路和方法,建议土地资源管理领域从业者日后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研究:
4.1 土地生态服务功能有助于维护生态安全,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生态价值具有公共福利性,它的价值哪些对象直接受益(补偿),哪些对象应负赔偿责任,需进一步研究。
4.2 土地生态价值评估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对于土地资源管理者需考虑如何将成熟的估价理论与土地生态价值理论有机结合,牵头制订出土地生态价值评估技术规范,为该领域科学评估高屋建瓴。
4.3 可以預见土地生态价值评估结果往往涉及多方核心利益(涉及生态补偿受益者、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等),可以研究探索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承担技术服务的相关政策,谋划与现实需求一致的土地生态价值评估服务的科学定位,有利于行业新型业务的开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哲远, 吴次芳, 顾海杰, 徐再敏. 关于土地生态管理的探讨[J]. 浙江国土资源, 2003, (6): 31-34.
[2]GB/T31118-2014, 土地生态服务评估原则与要求[S].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09-03.